文/若冰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章里提出了“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的理念,这也是他的核心政zhi理念———“无为而治”。
那么,怎么去实现这种“无为”而治的理念呢?在接下来的第三章,老子就逐一阐述这种思想理念的具体实施过程、操作方法。
第三章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理解与感悟:
其一
在这一章里老子首先指出了实现“无为而治”的方法,有三:
1、不尚贤,使民不争。
老子在道德经里多次强调了产生社会乱象的根源:名、利、欲。
所以这里首先指出如何让民众不去“争名”。
从历史的角度看,古人也是尊贤用能的,那么这里为什么说“不尚贤”呢 ?
我的理解“不尚名”就是不刻意地人为塑造人类精神世界的贤者,不刻意推崇拜、标榜“贤者”、名人。
这样一来,人们就不会为了贤、为了名,为了被尊重而刻意去做贤者、能者、名者。
大家从当今社会的“名ren热”就可略见一斑。看过一个资料:某级别的书画协会有几十个副会长,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根本不懂业务的,都是一些人为了名而不择手段的进入到里面去,滥竽充数,博取名利。
所以,要使民众不去争名,首先要不“尚名”。
2、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我的理解就是不要刻意整出一些平常人很难得到的奢侈品出来。一旦这些东西被推崇,人们就会惦记着,并不择手段地去获取,去争夺。
比如有爱慕虚荣的女孩,为了一个LV包甚至去做三pei,有的人为了一个苹果手机去偷,去抢,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教训很多。
如果这样的现象严重下去,我们几乎已经无需想象就知道社会会成为一种什么景象。
3、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我的理解是不要刻意彰显那些容易勾起人们欲望的东西,扰乱原本平静的心态。
这里的“欲望”是指人们基本生活需求以外的东西。
人们有欲望很正常,基本的衣食住行这些欲望是人人都需要的,而如果这些基本需求之外的欲望太强烈,就会扰乱原来平静的心态。
人类的原始欲望是人人具有的,也是无法消灭的,只能利用环境去淡化这种欲望。
就比如说出入高级会所、打高尔夫球、垂钓等等休闲生活,如果被刻意彰显,人人就会去追逐这种生活。而民众不可能都有这样的条件去实现这种生活,那么有一部分人为了能够实现这种生活,一定会不择手段的获取非正常利益。如此以来,“无不治”的理想就会成为泡影。
以上是实现“无为而治”的三个具体方法,那么,如何才能做到?
其二
接下来,老子给出了圣人的行为准则。
1、虚其心
就是把心里那些贪念虚化掉。通过“无言之教”,把民众内心那些喜欢奢侈,爱慕虚荣,贪得无厌等等不良欲望都净化掉,让内心变得空明,不再有狡诈和非分的念头。
这一点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因为人性本身的弱点是天生存在的,人们对利益天生敏感,对于难以抵制的诱惑没有天生免疫,那么怎么能够“虚其心”呢?
我想只有尽量改变生存、生活环境,让好的环境减少诱惑对自己的刺激。让发自内心的原动力推动自身成长,而不是为了别人给予的名誉、头衔而去做事。
2、实其腹
就是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让民众衣食无忧,做起码也要达到温饱。
历来都讲“民以食为天”,衣食乃基本生活所系,基本都温暖都达不到,其他的都是空谈。
3、弱其志
这里的“志”,不是“志向”、“志气”之意,而是指虚荣心、争强好胜等不良欲望。
“弱其志”,就是要削弱、淡化这种欲望。这一点在孩子的教育上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往往教育孩子要有志向,但这种志向要符合自然规律,要遵从孩子的本心,切合孩子本身发展的实际。
而我们现在很大做家长的(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往往把自己的虚荣心强加给孩子,为了让他们日后出人头地,实现大“志”,不管孩子是否喜欢就给孩子报各种的特长班。很多特长班并非孩子喜欢,他们就是为学习而学习,为家长而学习,孩子的天然本性被压抑,久而久之就会产出难以改变的不良观念。
4、强其骨
就是强健民众的筋骨,使之健康。
5、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以前看过有人批pan过这句话,说是tongzhi者的yu民政ce,让民众像智障一样什么都不知道地接受tong治,这个观点显然是不对的,这与老子“道”的观点是相悖的。
我的理解这里的“无知”,是指没有争名夺利的心智,不奸巧,不虚伪。“无欲”,不是指压制人们的正常欲望,而是不要有不良的,基本需求之外的非分之求,让民众过属于自己的正常生活,不与别人攀比
这样,就使得有聪明才智的的人无法利用民众人性的弱点来制造事端。
6、最后的结论:为无为,则无不治。
用这样遵循自然规律的方式让民众做出自然的反应,这样天下就没有什么不能被治理好的了。
老子的“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都不做,是要遵循“道”的规律,规避人为的机巧,让民众在一种自然的氛围当中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去做事。
以上是自己对《道德经》第三章粗浅的理解和体会,不当之处请老师、朋友们指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