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继承了皇位,就紧锣密鼓地办了三件大事:
一 大肆封赏,以求江山永固。
先是追封司马懿为宣皇帝,叔叔司马师位景皇帝,老爸司马昭为文皇帝,奶奶张氏为宣穆皇后,老妈王氏为皇太后。
接着司马炎坐在皇位上,对历史进行了深刻反思:
当年的曹家那么不可一世,最终却落得了这样的下场,主要还是因为他们自己的自相残杀。曹植有名的七步诗,不就是最好的佐证吗?
既然是坐拥天下,还是要靠整个家族来一起守护的。
可以说,司马炎的想法还是很不错的,毕竟做事情靠自己人,心里面是比较实在的。
所以就对自己的叔伯弟兄进行了封赏。
爷爷辈的有: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封为安平王;
这里需要提一下这位小老头子。
作为司马懿的弟弟,司马炎的叔祖父,基本上司马孚是没有什么知名度的。
平常不参与朝政,但是对司马氏家族的人做皇帝这件事,他的立场可是很鲜明的,那就是反对。
不过反对无效。他现在能做的也就是去送送这位曹氏废皇帝,来让自己那颗代表司马家族的愧疚之心,稍微有些安慰。
废皇帝举国欢庆的时候,一步三回头的出了皇宫,去宫门外做了陈留王。
除了给予爷爷辈的亲戚进行封赏,对老爸司马昭一个辈分的,司马炎更是大封特封。
主要是他爷爷的儿子太多了,除了已经不在人世的大伯司马师,和未成年就夭折的六叔,其他的叔叔就有七八位。
具体封赏看下面的清单:
三叔司马干,封为平原王;四叔司马亮,封为扶风王;五叔司马伷(zhou),封为东莞王;七叔司马骏,封为汝阴王;八叔司马肜(rong),封为梁王;九叔司马伦,封为琅琊王。
和自己一个辈分的就没有上一辈人那么多了,只有以下几位:
亲弟弟司马攸,封为齐王;另外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司马鉴,封为乐安王,司马机,封为燕王。
还有一些和自己血缘关系离得有点远的亲戚,在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大家只要记住:晋朝最终乱成一锅粥,主要还是从这里的封王开始的。
司马炎对人性还是抱有太高的希望,却忘了在权力财富面前,人性根本就经不起考验的。
在对整个司马氏家族进行了一番大封赏之后,司马炎还对朝臣进行了加官进爵。
这样一来,整个朝廷就基本上焕然一新了。
一个家族经营伟大的帝王事业,这基本上都是中国历史的常态了,但是像司马炎这般毫无保留的大家一起分享,还是很少的。
像清朝的雍正,活到最后基本上就是孤家寡人了,兄弟儿子,没几个和他一条船上的了。
二 是整肃朝纲,清明节俭。
司马炎在上位之初,还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对那些有才的人士,都是不计较出身,张开怀抱热情拥抱的.
比如那个挥泪写下《陈情表》的文学家李密,曾经是蜀汉政权的人。
但是司马炎丝毫不介意,一而再,再而三地下旨,让李密出来做官。
刚开始李密拒绝,说自己的奶奶,年纪大了,要给她养老送终。
司马炎以为李密是嫌弃给的官职小,所以就从孝廉、郎中,到侍奉太子的近侍洗马,一直等到看了《陈情表》后,泪眼朦胧中,也就准许李密尽孝。
后来李密的奶奶刘氏去世了,司马炎听说后,仍然下诏让他做官。
同时,司马炎对大兴土木、奢靡之风,也是持反对意见的。
当然这与他最终的理想抱负是有关的。
做人不能只顾吃喝,还是要有一个更高远的目标。
对我们来说,这种目标可能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多拿工资少加班;可是对于一个开国皇帝而言,他要考虑的事情就很多了。
现在虽然是结束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两级争霸的格局,还是存在的。
可以说天下形势并不乐观,南边的东吴对自己还是有一定的威胁的。
因此登基之后,吃喝享乐都要统统往后站,集中精力,做好华夏统一工作是重中之重。
不过,这都只是建国初司马炎的勤奋努力,
到了很多年以后,这位励精图治的皇帝,在统一全国后,变成了历史上那个变着法的吃喝玩乐的皇帝。
饱暖思淫欲,念奢靡。历史就是这样有规律地上升旋转,不断轮回。
三 立痴傻儿子做储君
本着司马氏家族男儿的寿命都比较短,(除了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之外),司马炎在朝臣的劝告下,动了立储君的想法。
看了看皇后生的那个儿子,总觉得是不是当初办事的时候,自己没有尽心尽力。
这孩子智商情商都不在线,继承皇位实在是不靠谱。
思来想去,他将目光看向了自己的亲弟弟。
司马炎的亲弟弟司马攸,人长得帅气,也很有才华,在很小的时候就过继给了司马师做儿子。
在前面大家知道,司马师对司马集团的市场开拓工作,那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司马炎就曾给周围的人说,如果百年之后我死了,那么这个皇位我就应该归还给我叔叔的子孙们,也就是给我弟弟司马攸。
看一下,古人对过继这事情是很开明的,而且这里面的界限还分得是很明显的。
司马攸等于就是司马师的亲生儿子了。
当然司马炎这么说的,并不代表这么做的。
后宫的女人看似个个都只是女子,其实她们的一举一动,给皇帝的影响力那是超过朝臣的。
尤其是后宫佳丽吹的枕边风,那更是对他,对整个晋朝的存亡都起了决定性的影响力。
杨皇后做了个顺水人情,支持自己的丈夫司马炎纳了杨皇后的表妹赵粲做夫人。
司马炎很是开心,那位小表妹长的不错,温柔体贴,和自己眉来眼去已经很长时间了。
一直在想怎么和皇后开口说这事,结果贤惠的皇后自己到先开了口。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但是他压根就没有想到,杨皇后在这成人之美举动的背后,会不会有其他想法。
比如联合这位夫人,来干涉立储君的事情。
事实证明,在立儿子为储君这件事情上,当初拒绝的有多么坚决,现在就答应的有多么爽快。
可怜的司马炎,就这么一步一步的走进了温柔乡里,让那百炼钢慢慢地都化为了绕指柔。
然后司马炎,居然就答应了。
答应立这个痴儿司马衷做太子。
而这一年,离司马炎登基才刚刚三年。
满朝大臣将这事都划归到了皇帝的家务事里面,居然没有一个大臣站出来说“NO”的。
就这么看着以后的天下,落在一个痴儿手中,也不知道是存了什么样的心思。
或许,在这群人眼中,这么多年你争我夺,都比不过保住性命,及时行乐来的实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