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拓展阅读,触类旁通,我搜寻了有关三种境界的各种说法,真是不一而足,蔚为大观。有的粗陋不堪,有的晦涩难懂,我择其意境优美的几类,与朋友们分享。
流传最广的也最具禅意的是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的三重境界:
第一境: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境: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三境: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还有不太为人所知的禅宗修行三境界:
初境: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中境: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妙境: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最有诗意的是,用三首诗来道明人生三境的禅理:
境界之一,觉而未悟,弃世绝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境界之二,悟而未透,返虚入明,“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境界之三,通透圆融,已臻化境,“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偶读南宋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其境界使我心有戚戚焉: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南宋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学诗的三境:
学诗有三节:其实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既识羞愧,始生畏缩,成之极难;及其透彻,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也。
学诗学文其理一也。弱弱地问一声:亲们,都到了哪一境界了呢?
谙熟《论语》者发现了学习的三境界,一乃“知之”;二乃“好之”;三乃“乐之”。真耐人寻味也。
还有好事者总结读书三境界,摘《桃花源记》中的词句来表述,也颇有意思:“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呵呵!
读maozhuxi诗词,集之为三种境界:
第一境界:“此行何处,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第二境界:“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第三境界:“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高声诵读毕,令人眉飞色舞,意气飞扬,开天辟地的伟人,其气魄真是横绝千古。
瞑目思之,林林总总的三境界就是要告诉我们:第一要立志,要确立人生目标;第二要锲而不舍地奋斗;第三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一定会成功。
欲看精彩诗句赏析,请继续关注散人更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