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7.故事|留痕其实并非都是坏事,管理者视角下的案例反思

作者: 丁与卯 | 来源:发表于2022-08-13 05:00 被阅读0次

    大家好!丁与卯是我。

    免费开通会员攻略图:请点击此链接查看

    首开年度会员立奖200贝:开通+续费点这


    当下,人们对“留痕”充满了排斥,本质上是对“五多”的极度反感。

    实际上,留痕需要辩证看待,之所以能够长久生存下来,肯定有其存在的土壤。

    另外,留痕也有另外一面,留下的白纸黑字,对于问题追责提供了依据。

    01差错在谁?

    前不久,大海去外地出差,临行前申领了一件新设备。

    为了携带方便,大海只取出了设备、备用电池和充电器,其余东西都在包装箱里,并未再动。

    出差回来后,二十多天过去了,大海及时把设备和包装箱还给了管理员,本以为就此结束了。

    又过去了二十天,上级单位通知回收全套设备,管理员给大海打电话,目的是——要箱子!

    大海很恼火,出差前取设备是管理员送来,出差回来后设备也是管理员取走,大海专门把箱子交接给他,怎么还找大海要呢?!

    大海一顿训斥,管理员似乎有些印象了,灰溜溜地走了。

    没多久,管理员又怯生生地打来电话,原来是“说明书和履历书没找到……”

    大海这次没那么大火气了,淡淡地回应了一句:“除了设备、电池、充电器,其余任何箱子里的东西都没动过!”

    管理员回去找了很久,才又发信息告诉大海:“找到了,在箱子里面,被别的东西压住了……”

    此事就此不了了之。

    大海反思,自己是单位的负责人,还遇到类似说不清的事。

    如果摊在其他人身上,还真是跳进黄河洗不清,浑身是嘴也说不明了……

    白纸黑字写清楚,是不是就可以少一点类似的纠纷?

    02拒不认账?

    无独有偶,出差回来以后,大海找另一个管理员领取办公笔记本电脑,管理员又是一脸懵逼。

    后来,还是大海凭借着印象,从当初交接的储藏柜里翻找出了笔记本电脑。

    按理讲,这种重要的设备,不至于出现这种状况。况且,专业的管理员,也不应该出现类似问题。

    为什么还是出现“对接不灵”的问题?大海陷入了思考,难道登记造册、签字画押,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前不久,大海所在单位组织了一个大型会议活动,组织者不可谓不尽心负责。

    因为会议资料是内部敏感信息,组会人员将所有会议资料打印了编码,按照编号发放到相应人员,签字领取的时候,反复强调“会议资料要回收”。

    原本以为万事大吉,事实上并非如此。回收会议材料的时候,始终对不上数量,最后细查发现,编号05035的文件一份都没上交。

    对照文件发放表,组委会找到了领取人。领取人居然不认账,硬是说自己已经上交了。当组委会人员把发放回收登记表拿出来的时候,就他的名下只有领取签字,没有上交签字。

    不撞南墙不回头,这个参会人员才说出实情:文件销毁了,被当作普通资料粉碎了。

    由此可见,如果没有“留痕”,这件事还真说不清楚了。尽管当初登记的时候,好多人都怨声载道:“大家都是有觉悟的人,领个文件,有必要搞这么复杂吗?”

    实际上,还真有人不当回事,这次又是一回活生生的案例了。

    后来,那个文件领取人虽然免去了处分,但要在全体干部大会上做了检讨发言,给大家上了生动的一课。

    03推责大吉?

    如此看来,有时候,搞点“留痕”并非制造“五多”,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自我保护”。

    为了避免“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也可以不采取笔墨纸砚的方式,拍个照片或者录个像,留个相应的证据,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有句话流传至今,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子。

    更何况,还有不少人“死猪不怕开水烫”,你就是拿出了白纸黑字签的东西,他也不有认账的可能。

    前不久,大海认识的一个同事,签字领取了一个信息模块,结果安装在汽车上以后,就再也没管过。

    返回公司以后,清点物资器材的时候,大家才发现东西已经不在了。发动公司上下搜寻,始终没有找到半个影子。

    此后,这个同事写了个情况介绍,把模块丢失的责任全部推出去了,驾驶员、操作员、监管方等人有啥失责问题,写得一清二楚,只字不提自己的问题。

    幸好有个重要物资领取名册,他的签字画押,给这件事定责定性留下了证据。无论他怎么“脚底抹黄油”“嘴上不承认”,最终还是追责到了他的头上,因为他才是管理上的第一责任人。

    大海以为,无关痛痒的事儿,留不留痕也就算了,毕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谁也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

    但是,作为一级负责人一定要头脑清醒,重要物资和关键信息必须登记造册,尤其是搞好“留痕”,以备不时之需,还是很有必要的。

    一旦碰上了迷糊蛋和胡搅蛮缠的人,关键时刻就能发挥重要作用,否则就可能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挨个处理,就留下了“污点”。

    从人性来看,人都容易健忘,也都有自我保护的本能,推功揽过的事多得去了。

    所以,我们不存害人之心,但求能够自保,通过签字画押的形式,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同时,又把管理责任明确下来,也是一种无声的提醒和告诫!

    从这个角度来看,留痕并非都是坏事。

    读万卷书,跑万里路,写万言书,交无数友,欢迎互动,感恩关注@丁与卯

    齐帆齐2022年度营第190篇,1940字,累计316639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597.故事|留痕其实并非都是坏事,管理者视角下的案例反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dxx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