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作者: 辛平 | 来源:发表于2017-03-01 09:08 被阅读4次

看看罗智所著的《王阳明心学全书》,摘抄些喜欢的段落语句,分享。

怎样控制思维?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静〞字,格物致知。修身需静处修炼,以静制动,以沉制浮,又在事上磨练,顿消习气,一念不欺。思维的最佳运行状态是大自然规律的特性――自然无为。
什么是真正的专注境界。专一是一心专注在事物的规律上,即心与天理合一。〝意〞与〝良知〞不同。动心走念处谓之意,有意则有是非,但能明白〝意之中孰是孰非,则是良知,也就是我们心的本体。逐渐锻炼:至诚,专一,明察的应事心态。
治学在于融会贯通。胸中包罗万象,却又不滞于一物,处于心体的虚灵状态。提升自我的控制能力,在行动中克服各种干扰情绪,不急躁,放下心来修炼自己。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己。这里的〝放心〞是让心静如止水。
力量源自事上磨炼。比如和人接触时,骄傲自大的毛病刚一萌生就要及时觉察,一旦体察就放开自我,定住神,不要起分别之心,注意力集中到这种情绪,追根溯源看什么作怪。事上磨练就是从经历的事物中体悟正念的作用让,自己理想行为模式进入无意境界,达到〝情顺万物而无情,心普万物而无心〞。
怎样使志向坚定不移。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之所在,心之所向。不仅有识见,任何时候都能保持冷静,清楚洞察形势变化,更要有一种能平衡各方面利益的能力和气度。
内心打扫干净,则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会得时,此心活活泼泼,眼见之处无不是天机,无不是造化。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学而时习之,乐乎。

相关文章

  • #华与华书房#华杉注王阳明《传习录》【11】

    “《论语》之博约”,是指孔子说:“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颜回也说老师“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博学于文献...

  • 《回到春秋读论语》第147章【延伸阅读】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篇第六》)意思是:如果君子在一切学问...

  •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看看罗智所著的《王阳明心学全书》,摘抄些喜欢的段落语句,分享。 怎样控制思维?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静〞字,格物致...

  •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第一次听这句,还是去年老婆刚好在读论语时,想到可以给未来的宝宝起名,“文礼”还不错吧?哈哈! 001 原则 孔子眼...

  • 《论语》有感(六)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二十五》 约之以礼:礼,犹体。躬身实践。 孔子...

  • 《早安》

    孔子曾说:“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 论语手抄20201119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我们继续吧

  • 如何成为博学约礼的精英 !《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之论语6.27》

    【原文】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冰雪译文】 孔子说:“君子博学于诗书等典籍...

  • 博学以文 约之以礼

    每日一签 做到福到 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并用礼来约束自己,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博学不是杂学,博学是一门学完再学一...

  • 须臾无间·约吗?

    原文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华杉讲 “博学于文”,就是《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要广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ehq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