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学说渊源

作者: 焦作太极徐 | 来源:发表于2018-04-27 08:39 被阅读122次

    太极学说的渊源     

              徐怀清//著述

    中国文化,也称华夏文化,其内涵丰富、源远流长。而最能体现、又能够涵盖、统揽、引领和贯穿历史的儒、释、道、易学、卦学和近代、现代各领域文化的首领和根脉,也只有太极文化了。因而,太极文化是华夏文化的基因、本源、是中华文化的高端和顶极,这应该是不言而喻的。再有,华夏文化是世界远古四大文明领域唯一的有着不间断文化传承至今的国家,其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太极文化。

    我们在对太极文化的不断深入探讨研究中,得到了一个共识,这就是太极文化的理论基础是「太极学说」,太极学说的核心纲领是「太极原理」、太极原理的总结落实是「太极思维」,太极思维的基本特征:是对于太极亊物的本质的、本性的、本能的、本源的、本体的、整体的、体系的、系统的统一不二的全体反映。而能够集中整合担当此重任,并完成发扬、弘扬和指导太极文化向正确方向发展的,就是要不断充实完善「太极学说」了。

    现代太极学的建立,是传统太极文化的弘扬、发展和完善的必要进程和需求。因为,华夏太极文化的八千年一脉相传的延续,至今能够说的清楚、弄的明白的人并不多,切实能够下大功夫、深入探究、全面领悟的更是少而无几。而现代世面上大多能够见得到的对太极文化的论说,也就是许许多多的阴不阴、阳不阳的阴阳怪论,往往是用以颠覆、架空和取代太极文化的,这也是一种很无奈。这里可以郑重而鲜明的告诉大家,太极文化不是阴阳文化,太极之道不是阴阳之道,太极学说不是阴阳学说,太极原理不是阴阳原理,太极思维不是阴阳思维,太极功夫不是阴阳功夫,太极生命不是阴阳生命。而要建立真正的现代文化的太极学说,是必然要破除和摒弃传统的或现代的阴阳文化对太极文化的断章取义、牵强附会、绑架、篡改、架空、干扰和取代的。

    今天,我们对太极学说的渊源进行系统的探讨,意在其返还太极文化的本来面目,以正视听。

    一)        太极学定义

    首先,我们要从太极学的定义谈起。

              关于太极论,有史可查的,应该能够追溯到伏羲氏画八卦。而太极一词的文化意义的应用,早些的可见于《周易》,《易传》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八卦类万物,万物一太极。这是古人对太极与其万物生成关系的最一般描述。而太极之道的概述就更是直接了当了,《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太极道的最基本生成原理。因而,古人在对太极文化的认识方面也还是立体的、整体的、全面的、多元的,并是有着深刻认知的,这当中有本体的、有功能的、有象、数、理的许多层面的对太极的不同定义。

    太极的本体定义,比较明确的是宋明理学中提出的,基本定义为:「总天地万物为一」,又有千古一太极、万物一太极之说。而在道家另有太极气说,比如:「原始祖气」、「先天一气」、「真一道气」等等,这里的道气是太极的原动力(能量)的别称,也堪称太极的本质。太极的定位还有传统中医学的应用,比如:元气、真气、命门火等等的界定,都是从生命的感悟和实践中所得。更有内丹家、性命修炼士,以身心实践证得太极的实有、实体和实用,充分完善和见证了八千年一脉相传的太极文化。因而,对于太极学的定义应该是很广泛的,有从宇宙时空定义的(千古一太极),有从事物具体定义的(一物一太极),有从生命本源定义的(人人一太极)。当然也还有从本体的、本质的、功能的、特性的等等方面,不一而论。而《现代太极学》则明确的表示,太极是时空之本体、宇宙之本源、生命之原动力的合一,太极本体独一不二。而在太极的本体、体系、系统之中,「一分为二」是太极的最基本运化功能,「见一含三」是太极的实质和基本架构,「三生万物」是太极化生的基本法则,「万化归一」是万物本然的自性。而太极的终级存在,则是无极生有,有极归无,有无同体,循环不已,生生不息。如此之太极,是圆通、圆顺、圆融的统一。在这里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太极没有对立、太极无矛盾、太极不阴阳。而值得指出的是,我们不应该将社会的或亊物个体的二元分化竞争形态的人为阴阳意识,强加在太极学理的头上,从而扭曲、阻隔和断送了通往天然自在太极境地的康庄大道。

      综上所述,我们由太极定义的概说,可以基本确立太极文化是什么样的文化,太极学说是什么样的学说。从而能够将太极文化追溯到太极道的形成、太极易的发挥、太极卦的诞生。

    二)    太极卦的产生

    伏羲太极卦的诞生,标志了华夏远古文明的开端,从中也包涵了中华民族的太极理念的成熟,这应该是中华传统的太极文化、太极学说最根深的渊源了。

    距今八千多年的伏羲氏族部落,是处在东方华夏民族人类的原始共产主义时期。远古先民们是淳朴的、也是单纯的,父系氏族初期的社会结构,人们没有阶级、没有等级、没有贵贱之分,生命的平等是一种必然。因而,太极理念的诞生,是纯粹出于纯天然的、纯本然的、纯自然的、纯真纯正的人类的本心和自性。这也正是太极文化最值得赞许、最值得夸耀的根本之所在。

            在 孔子《易传》中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这里说的是包義氏(伏羲氏族)的治理天下,上则观察天上日月星辰之现象,下则观察大地高下卑显种种的法则,又观察鸟兽之举止文采,山川水土的地利,近的取象于人的一身,远的取象于宇宙万物,于是创作出八卦,以融会贯通神明的德性,参赞天地的化育以比类万物的情状。

    据上所述,阐明了太极八卦是由一切自然现象为依据而产生的。八卦具体指的是: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的八个卦象,代表的是八种亊物、八种属性、八种功能,用以比类万物。可喜可惊可叹的是,八卦每卦以三爻为体,充分表明了太极事物的无三不能立、无三不成体。三爻为体的三之大成之数的确立,开宗明义的表述了「三维立体」的太极事物的整体的体系的、系统的统一。

    另有,孔子《易传》中还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这表述的是:因而《易》之原始有太极,是在太极的基础上转化产生的两仪(一分为二),两仪变而产生的四象(二分为四),四象变而产生的八卦(四分为八),八卦类万物以含盖宇宙万象而判断吉凶,遵循 《易 》之道,即能趋吉避凶而成就伟大的事业。

    伏羲氏画八卦,首先肯定的是太极为天道自然本来就有,太极是时空宇宙原本的真实存在,易之变化,是太极自身体系的功能表现。这也就是华夏文化的始端、著名的伏羲画卦:「一画立太极,二画显两仪,三画定乾坤。」这也正是易学的开端、易学的根本,易学的核心。

    值得说明的是,「一画立太极」的一,象征的是千古一太极、万物一太极的时空太极整体的一、本体的一,用爻象来表示就是整「一」(爻,是组成卦象的最基本单位部件)。「二画显两仪」的意思是太极事物的一分为二功能的表现,这里的二为了区别于「一」,以爻象来表示就是一的断开「——」,如此,两仪就有了整「一」和断「——」的两个基本爻象。整「一」是1,断「——」是2,整「一」也可以称 A或甲或阳,断「——」则可以称B或乙或阴,总之,就是画卦的两个基本符号,也是两仪的两种不同爻象的表示。有了两仪的两个爻象「一」和「——」的基本符号,「三画定乾坤」、成八卦,也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以上所论八卦的生成是由两个基本的爻象「一」和「——」构成的,表明一分为二是太极事物的最基本功能,但伏羲画卦并没有到此为止,而是继续成就了八卦的全体,这就充分体现了太极八卦的一、二、三的完整的体系、系统的统一,及其太极理念的整体的、大体的、本体的体统的合一。 太极生天、生地、生物、生人,太极化生万物、万化归一太极。因此说,伏羲画卦应该是「太极学说」的最早的、最基本的版本

            需要明确的是,伏羲氏画卦是以太极为核心、为主体、为总揽,体现出了顶级的太极易的精神,这应该是伏羲画八卦的本意,也是太极学说的高尚纯洁的本源。而后世的阴阳家们,先是篡改了断「——」爻为阴、整「一」爻为阳,阴阳在这里也还不过是两个符号的代称;但后又经阴阳易家的粉饰,以坤卦为阴卦、乾卦为阳卦,天又为阳、地又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尊为阳、卑为阴,贵为阳、贱为阴,等等的客串,慢慢就有点阴阳文化的味道了。这是后话,在此稍有提示。

    三)    太极易的发挥

    华夏太极文化有了伏羲太极卦的确立,后世就有了太极易的发挥。

        依照孔子《易传》的说法:「包羲氏没,神农氏作,斵 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这是在说:包羲氏死后 ,又有神农氏兴起 ,砍削树木做成犁头,曲转木材为犁柄,以便耕种庄稼和清除杂草,创造出许多农业耕作器具,教导天下人民以增加粮食生产,是取象于 益卦。

    这里的「益」卦,已经是六十四卦中的卦象了,说明神农氏时期,易卦早已由伏羲的八卦生成了六十四卦,也就是八卦的单卦重叠成六十四卦的复卦,卦爻由三爻重叠为六爻,八八、六十四卦的《易径》就基本确立了。

    关于《易经》论述,现在通用的是《周易》。但据文始易传,易则有三:《连山》易,《归藏》易,《乾坤》易,三易的功能、用途是各有不同的。《连山》易,取象于连绵不绝的山岳,有见一含三、万物呈现的意义。《归藏》易,就有万化归一、万法归宗之义了。《乾坤》易,则有一分为二、生生不息之义。然而,三易的发挥也都是围绕太极为主体的、以太极为本位的展开。后世的《周易》则是在《乾坤》易的基础上的集三易之大成者。在这里我们都称之谓:太极易。太极易是总体的、大体的、整体的、体系的、体统的太极之学,也是「太极学说」的发挥和发展。

    在孔子《易传》中继续说:「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译文:  神农氏死后,黄帝、尧、舜氏兴起,由于社会的演进,日趋繁荣,旧日的典章文物制度,已不敷使用,所以,通达其变化,使百姓生活不致 于死板,而产生厌倦的心理。易学的精神就是穷极则变化,变化则通达,通达则能恒久。能循此变通的原则,何亊而不能成。所以有如天助一般,吉无不利 。黄帝、尧、舜氏设立文化制度,百官分职,各尽其力,终致天下太平,以 至于垂拱而治,无为而成。是取象于乾、坤两卦的用意。

    由此可知,早在黄帝时期,人们就已经突显了《乾坤》易的地位了。但华夏人类社会,太极共产主义文化还是主流,整体的社会意识和结构,还基本保持和延续太极原始社会状态。直到周文王演卦,中国的大一统精神和体统的维护仍是正气浩然。不过,社会的阶级分化,早已是不可逆转的成为了现实,太极共产主义的原始社会的纯洁、纯正、纯真的年代,也就一去不回返了。

          随着社会集团和阶级的形成,极少数的贵族阶级、奴隶主阶级及其帮凶阶级,占有了社会的全部生活资料和生存资源,形成对立和分化的是各部落集团的连年不断的争战和称王称霸、改朝换代,而绝大多数的奴隶民众就只能身处在水深火热的苦难之中。人类进入不平等的集团社会、阶级社会以后,相互之间的斗争日趋恶化,与之相对应的人们的欲求、理性及其思维、观念就有了大的改变。如此,阴变阳、阳变阴,阴不阴、阳不阳,阴阳颠倒,阴阳怪气,已经是司空见惯、随时随地随处可见的社会常态了,乱天下者必先乱是非,阴阳更替已经成为了是非之源。由此,阴阳就不再是简单的两个符号了,阴阳的文化意义早己形成,阴阳文化堂而皇之地就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反映在易学之中就成为了「阴阳易」了。阴阳易一改太极易的大本、大源和原始反终,没头没恼的就以二元的、二性的、二混的阴阳自身立论了,爻分阴阳二爻,卦分阴阳二卦,万物皆被阴阳统领,好象世界从此不再太极了。一种阴阳的雾霾长期笼罩在了人们的心头,由此,太极文化的清纯逐渐隐埋在人们的思想、理念的深处。

    四)    太极道的创立

    太极道的创立,是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乱世之争中老子的《道德经》的完成为标志的。道家也是「诸子百家」中胜出的最具有太极文化意义的伟岸之家,尽管后世儒家也与道家并肩齐驱,但从文化传承意义上讲,道家的「太极之道」是真正意义的华夏文化的正根,这应该是有识之士的共识。这当中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就曾向老子问过道,并对老子的太极道的赞誉是很高的。孔子也曾有过「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感叹,这里的闻道就是闻「太极之道」了。因为,孔老夫子对「阴阳之道」是太熟悉了,而将阴阳玩弄于股掌之中也应该是驾轻路熟吧。且在孔子时期,「阴阳家」也是很盛行的,所以,阴阳之道可谓遍地都是,孔老夫子还不至于为阴阳之道去死、去献身吧。

          我们在这里可以请楚地感受到,老子的「太极之道」是与上古的太极卦、太极易一脉相承的,这在《道德经》中可以有明确的表示。首先,我们看《道德经》中对太极道进行的简单描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名之曰道。」--------在这里《道德经》用很直白的话告诉人们,太极道是独一无二的、是天地万物之母,并且周而复始、永恒循环。《道德经》又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是在说,太极道是实有的,实际的,实体的,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有精有物有象,可以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接下来《道德经》表示:「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这也充分表明了,天下不二道,圣人无两心,万物一太极,物物一太极,人人一太极,万物得一太极则生、则宁、则灵、则正。

            同上,《道德经》更为详细地论述了太极道自身的运化过程及其与万物的关系:「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是太上老子对太极道的基本原理的高度概括和实际注释,大道至简,简单的二十五个字,就把一本万殊的太极世界及其万事万物的来去本末表述的明明白白。道自虚无存一气,便从一气显两仪,两仪合和立三极,三生万物万归一。那么,为什么是「三生万物」呢,伏羲氐画卦是三爻为体,易学也是三易合一,传统的太极文化是很注重「三才」的根基的。天、地、人立三极,精、气、神是三宝,时间、地点、人物是亊物的三要素,等等等等的三维立体、三足鼎立、三因一果、一事三因、事不过三,都在告诉人们,我们的空间是三维空间,我们的时间是三阶度时间,我们的思维是三次元思维,太极是无三不能立、太极无三不成体,三要素是中国文化中的大成之数,是太极文化的脊梁,因而,太极文化是一定要讲一二三、三而万、万而一的圆通循环的。也绝不可以是阴阳文化的二元的、二性的、二混的颠来倒去就能够取代的。不过,在这里《道德经》也提到了「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问题,我们己经懂得了一物一太极,万物都是各自独立体,是一体不二的自成体系,又都具有各自的三才,任何事物的三要素都是必须具备的,是缺一不可的,沒有自身的三才,万物是不能够自我生存的。这里的负阴抱阳有两仪之用,万物皆有两仪的相对性,又和于太极先天一气的主宰,所以,天下万物一气圆融、圆通、圆顺,和而两立,分而又合,两仪是体系、系统的统一。这里的阴阳只是两仪不同属性的两个符号而已,是不具有阴阳文化的实际意义的。

    很值得反省的是,太上老子的太极大道是大白于天下的,可问题是「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上士听了太极道理,能够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太极道理,则将信将疑;下士听了太极道理,会哈哈大笑,不被人们的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太极道了。这就是人们近道、敬道、尊道的层次问题,道不远人人自远。然而,阴阳之诡道可以在天下通行,这也是人们的好小术而离大道的劣根性使然。

            五 )      简要总结

            通过以上对太极卦学、太极易学、太极道学的追根溯源,很显然,在我们的民族文化继承中,是有过很深的太极原始共产主义的烙印和记忆的,在华夏不朽的文化成就和文化延续中,太极学说是古已有之的、也是一脉相承的。只是由于受众的不同、理性根柢的层次不同和各个时期、各种需求的不一而论,太极文化、太极学说对于人们的接受程度也是不一样的。现代人们、现代文化对于古人的太极学说的表达方式、认识程度会有很大差异,但领会其精神还是不难的。只是在对古文化的学习、弘扬、发展中,阴阳文化始终是一个大坎,若走不出阴阳、拨不开阴阳的迷雾,要进入太极境界只能是痴人说梦。

          在这里我们简要对太极学说与阴阳学说做一比较,也好有所鉴别。从历史的太极学说的渊源我们可以知道,太极学说是以太极为命题、围绕太极自身本体、直奔太极主题的完全的以太极为立论的。太极学说是立体的、整体的、本体的、体系的、系统的统一学说,而太极的本体是独一不二的,体系中的功能是一分为二的、系统中的实质是见一含三的。有了对太极一二三的基本认识,太极三生万物、万化归一太极,则是太极亊物自身的本然流行、自然平衡、天然循环。在这里需要明白的是,太极的主要特征,是时空的本体、宇宙的本源、生命原动力的大自然存在。

      阴阳学说就大不一样了,阴阳学说是以人为的假借阴与阳为替代的表明亊物的对立的两种不同属性的态势为依据,建立起来的阴阳互根、互化、互消长、互依存的二元的、二性的、二分的、二混的学说。再深入一点也不过是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这是完全围绕着事物万性中的二性归纳、并假借阴与阳的颠来倒去,实行无谓的搬弄是非。人们欣赏阴阳文化的游戏,主要原因就在于阴阳是可以随心所欲的、不负责任的、任意套在一切亊物之上,或在任何亊情之中只要用阴阳来糊弄、卖弄都能够轻而易举的文过饰非、模棱两可的注释和解决。阴阳文化其实是不确定的、没正性的、似是而非的,因为阴阳论性不论质、阴阳无体而借体发挥,是与所论之实际事物没有丝亳的任何实质关联的。而古人的阴阳文化的产生是以神秘的态度为对待的,再有古人对阴阳的应用也是严谨的、慎重的,一方面阴阳有两仪之用,再则就是无论阴与阳的表述都是有实体、具体专指的。比如:天阳地阴、男阳女阴、外阳内阴,阳清阴浊、阳升阴降,等等,是在表明各实际亊物的不同属性的指向。而现代人的阴阳论则完全在于以阴阳说阴阳,阴来阳去到最后也不知道什么是阴、什么是阳,如此阴阳论其不自欺欺人、误人子弟。

                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与之相匹配的精神文化的进步也必需要跟得上、走在前。文化是人类社会生存中自己创造的精神食粮、文化是塑造人的灵魂和品性的内在实力,高质量的精神需要高质量的文化,高尚的灵魂的塑造需要优秀的高端文化。而科学的高端取代不了文化的高端,科学技术可以改变人们的社会的生存生活方式,优秀的高端文化是引领科学科技不断向正确方向发展的旗帜,太极文化是招引和统领科学及其各领域文化的高端,过去是如此、现在是如此、将来也是如此。千古一太极、太极不二道,正因为此,充实、完善和发展太极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这也正是我们追溯太极文化的渊源和本质的重大意义和目的。

    2018年4月25于太极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xinmo:太极是时空之本体、宇宙之本源、生命之原动力的合一,太极本体独一不二
        请问,什么是时,什么是空,什么是本体,什么是本源,什么是原动力,什么叫合一?
        逻辑学告诉我们,用模糊的观念表达事物无法形成令人信服的命题和推论。
        请恕我冒味
        焦作太极徐:@xinmo 互相学习,相互融合。
        xinmo:@xinmo 我觉得,还是自己思考比较好,太极学也好,易经也好,逻辑学也好,自己要能说得清,否则人云亦云,自己就没意义了。
        焦作太极徐:@xinmo 焦作太极徐: @xinmo 谢谢评论,还望指导!太极学历来有其自身的混沌性和秩序性。逻辑学与太极学是没有可比性的,逻辑学只是太极秩序中的一个小的方面,是不宜用于指导和限制太极学的。太极的广大就是时空自己本身,是不可能被一个小小的逻辑学能够逻辑住的。
        个人小见,欢迎交流!

      本文标题:太极学说渊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gov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