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民国初年,有一位学者名叫辜鸿铭,他的外号叫“老怪物”,为什么呢?
据说,是因为他思想特别奇怪。
一方面,他是当时最精通西方文化的人之一,留学欧洲十四年,并掌握英、法、德等九种语言。即便八国联军坐在一起,吵架都不会重样。
不但如此,辜鸿铭还获得文学、理学、神学等13个博士学位,论对西方文学的精深程度,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但就是这么一位精通西方文化的大人物,来到中国之后却思想异常保守,一直留着大清的辫子,这是为什么呢?
都说混血聪明,智力高,这话不假。
1857年,辜鸿铭出生在马来西亚,父亲是中国人福建人,而母亲是金发碧眼的西洋人。
十岁那年,辜鸿铭跟随教会的布朗夫妇来到英国,还被送到苏格兰公学接受启蒙教育。
后来,辜鸿铭进入爱丁堡大学读了文学系。
负责任地说,混血家庭给辜鸿铭的语言方面带来很多优势,21岁那年就成了文学硕士。
那时候的中国,普遍希望向西方国家学习,通过引入文化来改造我们落后的社会,就在这个氛围当中,辜鸿铭绝对是一个例外。
1881年,辜鸿铭乘坐英国探险队的船来到中国,开启人生的新篇章。四年之后,他来到张之洞的幕府,开启长达二十年的幕僚生涯。
虽说被欧美的风雨洗礼过,但辜鸿铭的到来很不受待见:
“你是读洋毛子的,没资格读我们中国的诗书”。
那种骨子里的蔑视,让他有了动力,辜鸿铭开始读四书五经,他觉得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比中国还中国的人。
之后,他一篇一篇地写文章,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抨击西方人。
当所有进步人士都不看好中国文化的时候,辜鸿铭站出来,成为中国文化的保护者。
到了民国时期,还穿着长袍马褂,戴着瓜皮帽,留着一个小辫子,成为东西方“自由切换”的爱国者。
从满口的“三从四德”,再到“皇上万岁”,简直是腐朽至极,其中最“反动”、最“好笑”的事迹就是裹小脚。
当初,辜鸿铭找媳妇的时候就对媒婆说:要大家闺秀,知书达理,最重要的,就是裹小脚。
其实,从五代十国开始的裹小脚习俗,让千年来的女性饱受摧残。
但在辜鸿铭看来,他认为“小脚”具有东方审美特质,小脚女人走起路来一上一下的,看上去非常轻盈。
辜鸿铭对于小脚的痴爱,已经到了“变态”的地步。
据说,他每次工作累了,都会将老婆叫过来,让对方脱下鞋子“把玩”小脚,这令他文思泉涌。
不但如此,辜鸿铭还支持纳妾,并且提出了一个很“强词夺理”的比方:
男人是茶壶,而女人是茶碗。一套茶具都是一个壶和四个碗,哪有一个碗四个壶的?
所以呢,男人都应该纳妾。
很多人都毫无反驳之力,很多人都被带进了“深沟”里,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喊他“老怪物”的根本原因。
开放且极端,复古并保守,甚至保守到不讲道理的地步。
但仅凭这些就确定,辜鸿铭是思想愚昧的人,那就大错特错了,虽说此人形式上比较“复古”,但在思想上比任何人都要现代。
为何这么说呢?
辜鸿铭来到中国之后,曾担任北大教授。
而当时的校长就是蔡元培,蔡元培为了“净化”北大的“气氛”,创办了一个“进德会”(类似于思想道德进步这类的社团)。
“进德会”的成员,分为三档,八戒。最低档次就是,不赌不嫖不纳妾,而最高档就是不抽烟、不喝酒、不吃肉。
而北大教授辜鸿铭,不但抽烟、喝酒、还纳妾,简直和上司“对立干”。
所以,当年就有很多人表示担心,担心这个教授会跟校长唱反调,但意外的是,辜鸿铭除了我行我素之外,没有说过任何一句反对的话。
很多人表示不解,但辜鸿铭却说:我不会反对“进德会”,因为校长是一个好人,好人做事我怎么会反对呢?
但是,我反对另外一个好人,加入“进德会”,这个好人就是我自己,辜鸿铭。
(“好人”这个词语,在辜鸿铭那里算得上是极高的评价。因为在他自己看来,全中国只有两个好人,一个是他自己,另一个就是蔡元培。)
他对于好人的定义,就是有原则,讲气节。
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辜鸿铭为何要留小辫子?
因为他喜欢,仅此而已。
其他人要通过剪辫子来证明自己:和过去说再见,成为一个现代人。
但是在辜鸿铭看来:辫子好剪,但思想难剪。很多人对于西方文化,不过就是半吊子,思想依旧是落后的。
所以那些剪掉辫子的人,只是形式上的辫子,思想上的辫子依旧存在。
而辜鸿铭,虽然留着辫子,但思想上已经没辫子了,这才叫: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而你们心中的辫子,是无形的。
由此我们看出,辜鸿铭的文化没有立场,只有偏好。
立场,就是我不仅要站在这里,而且我要反对这些和我不一样的人,而偏好则不同,我喜欢这个事物,但我不反对你喜欢另一个。
这一点到了今天,依然有很多人,都做不到。
作者:棒棒
编辑:麦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