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出差的机会,我从人烟稀少的马兰来到了人山人海的北京。在刚下飞机的那一刹那,心中涌动着某种不可描述的心情。
那种心情,有一点点像刘姥姥初进大观园时的心潮澎湃——终于见到传说中的”世面“了;同时也有一点点像咸鱼翻身时的无限忐忑,不知道下一秒,自己是咸鱼还是死鱼。
背着不太重的书包,也怀着不太轻的心情,我从飞机场出来,并坐上了机场大巴。七月的北京,给我展示了她十足的热心。
一路上,倒也热地不亦乐乎了。不过对于刚从火焰山旁边的火炉里面“逃出来“的我——“Who cares?"因此,在风尘仆仆的路上,我用了十足的耐心,去回应北京十一足的热心。
透过窗户,看着周围干净的马路,和马路周围绿色的树木。北京的树木不是很高,却让人觉得刚刚合适,也让人舒服。
车子继续行驶着,慢慢地,马路上的车辆也越来越多,我知道,这是大巴车终于驶进岳云鹏笔下的五环了。
看着成百上千的车辆穿梭在满是红绿灯的路上,心里面竟然萌生了无限的激动。要知道,放在马兰,看到红绿灯是一件多么“让人想要出北门”的事情。
而在马兰马路上跑的,只会是成百上千只骆驼,至于车子,留给你的注定只能是——背影。
随着乘坐的大巴在马路上亦步亦趋,我不由自主地将北京与马兰进行了一番对比。客观地说,将北京与马兰比较,实在是一件有失公允、公道和公德的事情。
但是我的思绪在想到这一点之前,已经像脱缰的骆驼,奔入茫茫的大沙漠了。好吧,那就让它肆无忌惮地再奔一会儿吧!
比较北京与马兰,先来谈一谈两个地方的经济吧。
首都北京,在经济领域乃是执牛耳者,北京的人口大约是两千万,面积大约是两万平方公里,GDP大约是两万亿人民币,人均GDP大约是11万人民币,房地产价格大约是8万一平米。
而马兰呢,人口不详,可以忽略不计;面积不详,肯定小于两万平方公里;GDP不详,肯定小于两万亿人民币;人均GDP也不详,应该高于11万人民币。
而房地产价格呢,好吧,这里几乎是清一色的“经济适用房”,价格同样可以忽略不计。
再来谈一谈两个地方的文化吧。
北京可谓是中国的文化之都,前沿的、古典的、先锋的、保守的、红色的、黄色的等等各式各样的文化,你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798、故宫、国家大剧院还有三里屯,每一个地方随便拿出来,都是文化领域的翘楚,三里屯那更得是巨擘。
而马兰呢,谈到文化,我所能想到的,莫过于每天早上准时响起的哨声和马兰广场上不时响起的歌声了。
最后再来谈一谈两个地方的教育吧,但是一想到北京五道口旁边的两所学校和马兰十字路口旁边的三所学校之后,我放弃了。
两个地方的巨大差异,让我的心情冷静了下来,也让心中的那匹小骆驼慢慢地停了下来。一番惨不忍睹的思考让我深深地明白——没有比较,真的没有伤害!
在北京无比强大的经济、文化与教育面前,只有一己之力的马兰,只是一个村子的马兰,却显然毫无招架之力。然而马兰就此落败了吗?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
马兰的空气很甜,有一种雪莲花的味道;
马兰的夜空很亮,能看见无数颗星星在闪耀;
马兰的杨树很高,高耸入云,高得可遮天日;
马兰的人儿很美,脸上挂着的是纯真的微笑。
无论马兰的面积有多小,经济有多少,文化有多贫瘠,教育有多微妙,在自己的眼中,它就好似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一般,宛若沙漠中一滴晶莹的泪珠。
而这种感觉,或许身在新疆或者西藏的小伙伴们,对于自己所处的地方,都会有一点点同感吧!
此时,不禁想起某品牌的广告,好像是:爱她,就带她来马兰吧,这里一尘不染;恨她,也带她来马兰吧,这里是马拉戈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