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一本书中看到过一个关于各类犯罪的讨论,作者说到其中最难的便是绑架案。关于这点的真实度有几分,我们姑且不做探讨,但是就抢银行来说,绝对是一个技术活。绑架案或许一个人就能完成,但抢银行最少得三个人。一个人负责开车,另外一个人负责镇场,第三个人负责拿钱。人一多,就需要协调组织,难度自然上升。
最近接连看了两部经典老片,《赴汤蹈火》和《热天午后》。前者是获奖无数的电影,但看完之后唯一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电影中的配乐和西部的荒凉,并没有想聊一聊的冲动(也有可能是我没看懂)。所以我们今天聊一下号称所有抢劫银行电影里最好的一部——《热天午后》。
该片拍摄于1975年,导演是西德尼·吕美特,主要演员阿尔·帕西诺和约翰·凯泽尔。本片提名第48届奥斯卡金像奖,虽然最终一无所获(败给了同样是影史经典的《飞越疯人院》),但并不能动摇其在影迷心中的地位,因为阿尔·帕西诺的粉丝不见得比莱昂纳多的少。
电影讲述了在一个炎热夏天的午后,三个劫匪进入一家银行,准备实施抢劫。本来几分钟能完成的事儿,最终却演化成了一场拉锯战。
影片开头,三个劫匪依次进入快要下班的银行,其中两人将枪支分别藏于公文箱和礼盒当中,观众们期待的冲突即将一触即发。但事实是其中一个小弟临阵脱逃,由阿尔·帕西诺饰演的桑尼掏枪时也是手忙脚乱,除了还算镇定的沙(凯泽尔饰演)。但比这些更糟糕的情况是银行金库中没有钱,和桑尼预料的情况完全相反。
在第一幕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几个劫匪是不专业的,是没有组织没有计划的,这似乎又印证了那句老话,故事的结尾早已写在开头。导演之所以这么安排,并不仅仅是剧情的需要,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这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抢银行毕竟是个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技术活,运气好或许还有命去花那些抢来的钱,运气差则有可能命丧当场。所以对于第一次去抢银行的普通人来说,会紧张害怕也是正常的表现。
对于银行金库没有钱这一突发状况,一时之间让桑尼乱了方寸,他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不知所措。而此时更大的灾难是他们已经被警察包围,周围还有大量看热闹的围观群众。考虑到人质安全,警察不敢冒然冲进去,而没什么经验的劫匪虽然不准备缴械投降,但同样束手无策,双方处于一个僵持不下的局面。同时由于银行内部空调坏了,引发了黑人保安的哮喘症,生命危在旦夕。出于不想伤害任何人的初衷,桑尼放了黑人保安,这么做的结果是引发了其他人质的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而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也获得了更多关于桑尼这个人物的资料。包括他的家庭和同性恋身份以及他曾经参加过越战。他的妻子是一个很胖的喋喋不休的女人,母亲和妻子倒是类似的性格,他抢银行的直接原因是为了给他的同性恋男友凑变性手术费。
在第二幕戏中导演给了观众很多的信息,使得桑尼这个角色更加的丰满。
参加过战争的军人,大多有战后创伤,这让他们很难重回正常人的生活。再者,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如果没有针对退役军人特定的政策,对于社会来说也是埋下了不稳定的因素。
如果在社会上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回到家庭又得不到家人的关心与理解,这又埋下了一个不稳定因素。至于桑尼和同性恋在教堂结婚,那他现在的妻子是同妻吗?如果是为什么会有孩子?这又是一个不解之谜。
本片阿尔·帕西诺的表演可以说是炉火纯青了,或许是他表演生涯中最好的时候。他的表演即使不说话,眼里也全都是戏。这倒让我想起了梁朝伟,同样会用眼睛表演的演员。
本片之所以能成为一部经典影片,一方面是演员出色的表演和深厚的台词功底,另一方面是编剧对真实事件改编的恰到好处。如果只是对真实事件的还原容易变成纪录片,改编的过头则又失去事件的“真实”性。至于本片最终没能拿下当届奥斯卡金像奖,我认为缺少的是一点故事的戏剧性,因为在观影的过程中还是有一部分让人感觉略显沉闷。抛开这一点,这是一部好电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