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多则辱

作者: 花姐话人生 | 来源:发表于2024-10-06 20:03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休假在家,看到某主播对“寿多则辱”做着各种诠释,家有老人的我竟然莫名泪目了。

尊老爱幼,本是我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二十四孝的古训自幼耳濡目染,已经深深根植于心,所以每每见到“老来难”,都会悲天悯人,触景生情。

清官难断家务事,谁的老年不是血风腥雨?

我自己的老年,我不一定能够控制,但是,我母亲的老年我能尽心尽力。

母亲八十多岁,虽然一身基础病,但是老人家识文断字,在当下这个物质充裕的时代,她可以进行基本的自我药疗,所以老人家至今生活自理,一年四季,风雨无阻地早起做操一个小时左右,上午广场舞一个小时,然后休闲娱乐一个小时,加上在途时间,一个上午安排的紧张充实。下午在家补觉后,坚持绣手工鞋垫,尽管并不适用现代生活,但这是老人家的一种锻炼眼睛及手指的一种方式,便一直坚持着。这种生活节奏,母亲怡然自乐。

但是,生于四十年代的母亲,身上依旧有老式家长的深深烙印,比如对血脉传承的执念,让老人家的晚年会经常陷于被儿孙冷落的哀怨中。每当老人家回望多年的付出没有换取到对等的回报时,便会痛骂养了一群白眼狼。我多次重复地修正老人,但收效甚微。负面信念系统控制了老人的脑,所以她想的都是别人的不足和薄情,心魔缠绕,老人家很难感知幸福和快乐。我心疼她,但却左右不了她的因果,唯一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努力,帮助老人家收拾整理,给予老人家充分的精神和物质保障,以减少老年生活的焦虑不安。

在农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寿命的确是在延长,但是,很遗憾,生存质量颇令人堪忧。

本家的大娘,九十多岁了,卧床多年,失语失能,但消化系统功能却极好,因为需要24小时照料,唯一的儿子就得常年居家伺候,不能外出务工,很难想象,他们的生活开支源自何处,这样的晚年,又能如何不血雨腥风呢?

城市中的高知,可能会稍微好些,有养老金和医疗保障,可缓解生存困难,但是随着生活能力下降,子女不在身边,即便是入了高档养老院,也规避不了晚年的孤单和凄惶。

不记得哪位大家如此参透过生死,他说:去世的人并不是丢掉了性命,而是停留在了时间。

此言唤起我深深的共鸣。

家父去世时年仅49岁,排行老四的我,年方18,尚处在读书时期。秋季开学时还是父亲骑自行车送我到小县城汽车站,还没等到放寒假,父亲便因为家庭纠纷突发脑溢血,撒手人寰。从此,我心目中的父亲便永远停留在了49岁,中年发福,两鬓斑白,眼角下垂,好酒却不胜酒。

还有一位36岁意外去世的至亲,无论时间如何流逝,他永远停留在了36岁。他熬过了少年的清贫,青年的奋进,却倒在了中年收获前夕。

不管是寿多则辱,还是英年早逝,都是个人因果,顺其自然吧。

相关文章

  • 寿多则辱

    “使圣人寿。”尧曰:“辞。” “使圣人富。”尧曰:“辞。” “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 封人曰:“寿、富、多...

  • 情深不寿 寿多则辱

    这些日子,断断续续地读了《浮生六记》,就知道了书里的沈复与陈芸。 他们是伉俪情深的夫妻,适合做一对不羡鸳鸯,只羡仙...

  • 寿多则辱,路暗且长

    今天看了一部很无望的片子,是的,就是无望,整部影片的基调都是昏暗的,你能感觉到所有人都被命运死死扼住脖子,无法呼吸...

  • “寿多则辱”,周家二先生的凄凉晚景

    鲁迅先生的弟弟,二先生周作人曾经说过:“人不可太长寿,普通在四十岁以后死了最得体“,“从前圣王帝尧对华封人说道,'...

  • 古人说“寿多则辱”怎么理解?现在和李嘉诚互换身体,你愿意吗?

    “寿多则辱”出自《庄子·外篇·天地》,讲的是尧视察的时候,封地上的百姓祝他高寿,尧不受,认为人老了并不是好事,多会...

  • 老年

    “寿多则辱”。这是中国一句古话,也是周作人晚年刻的一枚图章。周作人的哥哥,周树人也就是鲁迅先生,活得短1936年就...

  • 2019-02-12

    情深不寿,强极则辱

  • 6.20

    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 2019-04-15

    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寿多则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kgpr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