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519061/fe835a6ad84e7858.jpg)
01
你是否困惑于和媳妇讨论某个问题的时候,你在讲道理,她却在和你讲情绪。
最后很可能是你赢了辩论,却输了爱情。
最近一个朋友在上一门课程,据说这门课程在斯坦福大学是很火的一门课程。
其中提到一个观点,沟通分成五个层次:
闲聊
发表观点
陈述事实
表达情绪
深层次交流
套用上面情侣的对话,就会发现,你在尝试用第三层去应对第四层,可想而知效果不会理想。
更好的效果是什么呢?你要体会对方想要表达的情绪是什么,这其实就是大家现在常说的共情。
02
共情不只用在情侣之间,甚至在销售中也是一个必杀技。
一个销售经理,和我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很多刚做销售的,往往在用事实或者观点和带有情绪的客户去沟通,销售业绩可想而知。
合理的做法,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步:重复他人的话,用于缓解对方的情绪
第二步:举一个自己的例子,引起对方共鸣
第三步:表达自己的感受。用于向对方表明,你接收到了对方的情绪
第四步:根据情况,再做下一步行动。
举个例子,比如你用的很好的一款产品,但因为很多原因,被大家误解。所以你给这些人做推广的时候,大家不但不买单,还可能产生反感。
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做呢?销售人员可以这样去表达:
你是想说这个产品不值得买,是吧?
我能体会你的感受,因为之前,我也这么觉着。
后来不经意间,试用了这款产品,才发现是一款好产品。没有大家宣扬的那么差。
所以,如果你愿意听,我就再念叨几句。。。
只有你感知到对方的感受,并让对方感知到你的感知,你和对方才可能有进一步的行动。
原来共情的能力如此重要,那么到底什么是共情呢?我们看看罗杰斯怎么去定义。
03
共情或共情状态:
是指准确地、带有情绪色彩地觉察另一个人的内在参照系,就好像你就是他,但又永远不失去好像。因此,这意味着你就像他感受的那样去感受他的痛苦或快乐,并像他觉察的那样去察觉其中的原因,但是永远认识到:好像"我是痛苦或快乐的"等等。如果失去好像的特征,那么这种状态就是一种认同。
与他人共情的方式,罗杰斯这样描述:
进人他人私密的感知世界,并且感到无拘无束。
对他人心中变化的感知意义时刻保持敏感,同时对他人正在体验的恐惧、愤怒、脆弱、困惑等感受时刻保持敏感。
暂时进入他人的生活,在其中游移而不带任何评价。
当你用淡定的新视角去审视他所害怕的事件时,你与他交流你对其世界的感受。
与他人核实你对他的感受,并从回应中得到引导。
你是他内心世界中一名自信的同伴。
通过指出他人的体验可能具有的意义,你帮助他关注这一有效的参照物、更充分地体验这些意义,在体验的过程中继续前进。
为了无偏见地进入他人的世界,你要抛开自己的看法和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这意味着你要抛开自己。
共情是一种复杂的、苛刻的、强烈的却又微妙温和的存在方式。
04
罗杰斯关于治疗师和共情,谈了什么呢?
理想的治疗师首先是共情的。
共情与自我探索、治疗进展相关。
关系中早期出现的共情可以预测治疗是否会成功。‘
在成功的案例中,来访者会感到更多的共情。
共情理解是由治疗师自由提供的,不是向治疗师索取的。
治疗师越有经验,越有可能具有共情特质。
共情是治疗中一种特殊品质,治疗师提供的共情甚至要远多于来访者的好友。
一位治疗师的内部整合得越好,其共情水平也越高。
“经验丰富”的治疗师经常缺乏共情。
就共情程度来看,来访者可能是比治疗师更好的评判者。
聪明、诊断性洞察力和共情无关。
你可以从具有共情特质的人身上习得共情的存在方式。
对于想寻找适合自己的心理咨询师的人来说,这些应该是不错的建议。
05
罗杰斯在《论人的成长》,关于共情的章节,最后写到:
当个体感到痛苦、困惑、混乱、焦虑、冷漠、惊恐时,或者当他怀疑自我价值、身份认同混乱时,我们就要呼唤理解。共情个体给予的温柔而敏感的陪伴,提供了阐释和治愈。我认为,在这种情形下,深度理解是给予他人最珍贵的礼物。
备注:无戒90天成长训练营
网友评论
欢迎关注我的文章,有惊喜
https://www.jianshu.com/p/46f8ab73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