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学习、接触阳明心学的小伙伴,时时把致良知,去私欲挂在嘴上,并且总喜欢以此去评价别人的言行。实际上,多数小伙伴对天理、良知、私欲这些问题,都是稀里糊涂、懵懵懂懂的。下面我就谈谈关于天理、良知、私欲的几点问题。能听的就听听,不能听的就当作笑话吧。
【1】
天理、私欲、良知,要搞清楚,有一个大前提,必须理解“万物一体”。
最先提出万物一体主张的是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然后是张载的《西铭》。宋明理学、朱熹自然也承袭了这个主张。
实际上从各民族的思想史上看,万物一体论,也不是宋儒特有的,也不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中外很多思想学说都提出过类似的观点。
这要说起来就有点说不完了,我也说不好,就不展开说了。
但是呢,学朱熹也好,学王阳明也罢,都必须先接受万物一体的这个主张。不接受,不相信万物一体,就没法真正的理解什么是天理、什么是私欲,也没法真正相信和接受阳明心学。
什么是万物一体,就是这个字面意思,至于为什么说万物是一体的,那又是说不完的了,这是一个世界观。留待以后再探讨。王阳明的世界观就是以此为基础的。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可以想象整个宇宙就像是一个人的身体。在这身体中,什么星系啊、星球啊、人、动植物、石头灰尘、细菌病毒,这些统统都是这个宇宙身体的组成元素。
这些所有的东西,都在道的规律下运行。运行得和谐了,这个身体就健康了,不和谐,身体就会生病。
所以呢,所谓的天理,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就是使这个宇宙身体能和谐健康的运作。
那么缩小到地球上来看,这个天理就是,使地球上的万物能和谐健康的运作。
那要怎样做,才是符合这个天理呢?
【2】
朱熹说,要正心诚意格物致知。朱熹的格物致知,是要去穷究事事物物上的道理,这就是在世间万物上去探索研究,看看什么是对万物有利的,什么是有害的,然后就知道怎么做才能使万物和谐健康运作了。这就是朱熹的从外物上去致知。
但是呢,这里面有个极大的问题,难以解决。世间万物有这么多,一个人怎么可能对事事物物都能格物致知呢?
所以朱熹就提出了,“读书信古”。就是说,书上的很多知识和道理,都是古圣先贤格物致知的结果,我们相信就行,拿来用就是了。所以呢,就简单一些啦,不用事事物物都去格了。
王阳明呢,就偏不这样想啦!王阳明是很有怀疑精神的。
你看他开始不是相信朱熹说的格物致知嘛,然后就去格竹子了,结果差点把自己格死了,也没格出什么来。
在这方面他还确实不如朱熹。这条路不适合他,所以呢就只能重新找路咯。
各种机缘巧合,使得他终于在龙场想通了,找到了一个方法,可以不用去外物上格。这就是往自己内心去格。
往外格格不完,就往内格了,哈哈,这就是聪明人,用今天的话讲,这是不是有点像逆向思维?
当然,他能想到往外不行,那就往内,也不是像我们嘴上说个逆向思维这么简单的事。这个还得从王阳明悟道前的经历来看。这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就暂时跳过吧。
【3】
说到这里,我们要知道,天理是什么。大概可以理解为,使万事万物能和谐发展的道理和方法,就是我们要遵循的天理。
万事万物当然也就包括了,我们整个人类、整个社会,也包括我们独立的一个自己啊!
那比如战争对于人类是不是绝对的坏事情呢?不一定,人类社会有时候需要战争,有时候要反对战争。
为何?打个比方,比如一个人得了很严重的糖尿病,导致他的腿都溃烂了。
这个时候尽管他很舍不得他的腿,很爱他的腿,但是为了保住性命,也不得不把腿给切掉了。
但如果这条腿虽然有些问题,可并不会影响或者威胁到身体的其他部位,不会危及生命。那就不能听信庸医的建议去截肢。
所以我们有时候看到的坏事,它不一定是恶。相反,我们常常以为做的好事,往往也不一定是善。
比如,爷爷奶奶特别疼爱孙子,要什么给什么,孙子喜欢吃糖,就给糖,想吃多少给多少,结果呢,把孙子吃出病来了。
这类善恶不分、善恶难解难分的例子太多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
为什么会这样呢?用佛家的话来说,就是无明,我们有一颗无明的心,所以常常不能分辨善恶。
【4】
那么王阳明就说了,要能分辨是非善恶,就要靠良知。
所以,这个良知就是能分辨是非善恶的心,而且是要站在万物一体这个高度,从这个“上帝的视角”去知善知恶的这个心,才是真正的良知。
你要是说,从自己出发,站在自己的立场去看善恶,那就不一定是符合天理的良知了,就有可能有私欲掺杂其中了。
所以,按照理论说来,天地万物是与我一体的了,但是呢,依照现实来看,却依旧还有小我之私,这个小我之私,就隔阂了天地万物。把这层隔阂打通,就是致良知的功夫。
理学上叫做“变化气质”,王阳明的就是致良知。
【5】
好,讲到这里,我们来看看,什么是私欲了。所谓的七宗罪(傲慢、嫉妒、愤怒、懒惰、贪婪、淫欲、暴食),是私欲,也不绝对是私欲。
我们常说的太过和不及的欲望,是私欲,我看也不是绝对的私欲。
说简单一点,所谓的私欲,私就是自我,所以我们讲自私。和私对应的是公,也就是和天理相违背的就是私。你只从自我出发,不知道万物一体,不管看起来再合理的欲望,其实都是私欲。
那什么样的欲望才是合理的呢?
“一切助长生者是善,一切摧抑生者是恶。”这句话是我在钱穆书上看来的。万物都是向死而生的,生是最大最基础的要求。
要截肢才能保命,那截肢就是助长生者,是善的。恶人破坏万物的和谐生存发展,那消灭恶人就是助长生者,就是善的。
好啦,关于天理、私欲、良知,就大概先谈这些。
我特别要提一点,很多人把人的本能、第一直觉误以为是良知,这是大大的错误的观念。
良知包含一部分本能和直觉,但绝对不等同于本能和直觉。
比如,王阳明他吐血都要躺着担架去平乱,要是照本能是良知来说的话,他就应该好好去养病才对。
但是他要助长大我的生,所以小我的这个身体,就先放放吧,他的良知是必须要剿匪,还一方百姓安宁。这才是良知。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是因为他们是站在万物一体这个视角的,不是简单的看看谁生了谁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