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京--我一直在这里

作者: 沧浪濯衣 | 来源:发表于2017-06-26 21:06 被阅读88次

    现在大家其实应该都知道望京在大概北京的东北四环到五环的位置,鉴于这是我现在暂住的地方,我也是想了解一下这里的历史。

    说到望京,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是望京soho,这里现在已经被众多互联网公司包围,集中着写字楼和一大批跨国企业,是科技和繁荣的代名词。据说《中国合伙人》里,最激烈的争吵戏份就是在望京SOHO里完成的。随着各生活设施的完善,商业圈、医院、学校的增多,以及距离机场近的便利因素,很多明星都在这里有着住宅。

    望京soho

    望京是怎么来的呢?

    望京名字的由来其实有多种说法,均是历史悠久。但其含义却基本没有变过,就是“望见京城”的意思。

    有一种说法是,从村中穿过的自西南向东北流向的小河,本是一条古道(民谣“多年大道熬成河,多年媳妇熬成婆”正可印证),是清王朝历代皇族、显贵自京城往返承德避暑山庄必经之路。村北地形独特,中间隆起的高岗犹如龙形,东西两侧各有一土丘。乾隆登上高岗,遥望京城方向,依稀可见东直门城门楼。于是,“龙心大悦”,遂将村庄正式命名“望京”。自此,“望京”作为村名,正式使用了。而村西一里之遥的一个小村落,也欲分享此一“殊荣”,便自诩“小望京”。于是,“望京”本村,则当仁不让地成为“大望京”了。此说法历代相传,沿袭至今,经久不衰。

    一种说法是,宋辽时期,郊区出现多次激战。从东北的黑水、松辽平原入关的军队,与来自江南水乡的军队争夺土地。将士们在异地他乡,十分思念故土亲人,纷纷登上高处,远望家乡。只听见一声大喊:“快看呀,望见京城了!”,由此“望京”的名字便诞生了,一直传到了现在。

    史书记载,望京作为地名最早出现在辽代,距今已有千年。辽代定都于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而把幽州(今北京)作为陪都之一,称之为南京(亦称燕京)。当年的望京馆其实并没有建在望京,而是建在望京东北十余里的孙侯(今孙河村)。孙侯与望京当时都处在中京经古北口通往幽州的交通要道上,孙侯更是位居温渝河(今温榆河)之南岸,是当时从东北方向进出幽州必经的重要渡口,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村中曾设有瞭望敌方情况的土堡,孙侯原为孙堠。为了给南来北往的使臣提供宿息饮饯之所,辽代便在孙侯建立馆舍。始称孙侯馆,后改为望京馆。想必是当年望京较孙侯更有名。由于历史悠久,望京馆如今已是无迹可寻。

    之后明代筑起了望京墩。望京墩建于明景泰元年(1450年)。此时的明朝正处在战乱年代,北方蒙古族瓦剌部不断进犯,战事频繁。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英宗朱祁镇亲率五十万大军北上讨伐,却大败于怀来土木堡,英宗亦成为瓦剌军的阶下囚。英宗之弟朱祁钰随后即位(号称景帝),上台后首要之事便是重用兵部尚书于谦,依仗其刷新内政、整顿军队、备足粮草、构筑城防,以保京城不失。同年十月,于谦率领明军成功击溃兵临北京城下的瓦剌军。过了三月即明景泰元年闰正月,于谦为加强北京城防,向皇帝申请在京城四面搭建墩台,以便瞭望。当年七月就在京城北面和东北面“筑德胜门双综铺及东直门外望京村墩台”。据史料记载望京墩形状大概为:“高三丈,阔十二丈”。

    历经五百多年多年的风风雨雨,望京墩已不见踪影。如今的望京村人都不知望京墩为何物,但村里的老人还记得,早年村南地头曾有一土包,人称“单墩”,恐是望京墩的遗留之所。后来建厂房、修公路将这一仅存的土包推平了。

    明代以前望京只为一村,明后期分出了大小望京村。两村以一条小河相隔,大望京村居东,小望京村居西。尽管大小望京村的人们对望京馆、望京墩几乎一无所知,但说起望京的来历,村里老人都会说出这样一个事实:他们小时候站在村头就可以望见东直门(城楼)、鼓楼。

    但不论哪个才是真的,都可以从“望京”这个名字中看到历史的踪迹,虽然当年的古迹如今已经找不到了,但是想象一下,我们的脚下是当年的商贾,战士和百姓们来往的道路,他们千里迢迢,翻山越岭,有一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景象,然后他们望向西南,看到了京城了一角,欢呼雀跃:“我们到京城了!”

    那么为什么望京有那么多韩国人呢?

    一个原因是历史上的顺义区的高丽营在这附近,1300年前朝鲜人在此生活,是他们扎营和来朝觐住的地方,是最早的移民区。二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韩币遭遇大贬值,为了躲避金融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韩国人选择了生活成本、劳动力成本都比韩国低很多的中国来创业和生活。望京在开发科技园后,三星现代入驻,逐渐就形成现在的模式,由于距离首都机场近,房价相对便宜,一些韩国公司就把为韩国职员准备的宿舍安置在这里,渐渐地这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韩国人,成为北京最大的韩国人聚集地。

    花家地,阜通,将台等的由来?

    花家地——花家地小区最早这里曾是一片花椒地。1988年初,城开集团在这片花椒地里建起了望京小区第一批住宅小区,取花椒地的谐音叫“花家地小区”。现在花家地已经分为“花家地西里”、“花家地北里”、“花家地南里”、“花家地”等几大小区,是望京较大的一片居民生活区。几年前,由于中央美术学院搬到花家地来,附近也就聚集了大量的艺术家,“花家地”也慢慢地被大家戏称为“画家地”,而其真正的原名“花椒地”几乎已经被人遗忘。

    阜通——元代时“阜通”是条漕运河,"阜通"的本义就是货物丰富,购销渠道畅通。 “阜通”一词得名于元明时期流经这里的“阜通河”。阜通河又名“坝河”,就是位于现在望京西南四元桥南侧的那条小水渠。不过在元代的时候,阜通河是条可以进行漕运的大运河。1279年,元朝开通北线运粮河,河流取名叫阜通河,终点位于现在西坝河的光熙门。阜通河中途修筑了千斯坝、常庆坝、郭村坝、西阳坝、郑村坝、王村坝、深沟坝等7处大坝用来通漕运,由此这条河得名坝河。到了清代后期因水源不足,淤塞失修,坝河才逐渐失去了漕运能力。朝阳区另外两个地名“西坝河”和“东坝”也是根据阜通河上的大坝得名的。“西坝河”位于常庆坝以西,所以得名;而“东坝”其实就是郑村坝一带。

    将台——有着古老的来历——将台”得名于现在东晋时将台洼村西火车站附近曾有的拜将台。这个拜将台曾是东晋十六国时前燕的皇帝景昭帝慕容俊建的。如今早已经消失了。

    “奶子房”——在北边的崔各庄乡有一个村叫“奶子房”,奶子房原来是片养马场,在元代辽金时期,蒙古人爱喝马奶酒,因此这里是专门养马产奶供给蒙古贵族饮用的地方,久之这里也就称为“马奶子房”。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村子才发展成东西两村,称为“马奶子东村”、“马奶子西村”。1979年此处地名改为“奶子房”,但仍分“奶东村”和“奶西村”。

    来广营——来广营乡在清朝是正蓝旗的兵营所在地,俗称“蓝营”,后来成为村后取谐音叫“来营”。1908年,才最早使用“来广营”一名。明、清至民国时期,来广营都是各朝政府的屯兵重地,到现在还有一些旧营房遗址。来广营乡带“营”字的村名非常多,现在有来广营、勇士营、清河营、黄军营,都与明初驻军屯垦和清代驻扎八旗拱卫京师有关。

    来广营一带由于地处明清时期的郊区,因此这一带还是一片皇家坟地。达官贵人、皇宫中的宫女太监甚至一些皇亲国戚也都安葬在此。在地名上,过去来广营乡带“坟”的村就多达14个,比如“师家坟”、“赵家坟”、“王爷坟”、“六公主坟”等。“师家坟”村现在位于澳洲康都小区的西侧,是望京存留下来为数不多的老村落。“赵家坟”就是现在的望京西园一带。望和桥附近的“六公主坟”,是清朝道光皇帝的第六个女儿寿恩固伦公主坟墓之地。上世纪60年代后至80年代初,来广营乡的这些村名末尾“坟”字陆续改为“村”、“庄”以及“屯”等。

    时间的巨轮推动着历史的发展,如今的望京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兵荒马乱,战火飘扬,这里如今满是高楼大厦,满是灯红酒绿,古人体会不到这样的心情,而我们,也不会体会到他们望向北京的那种兴奋与激动,时间向前走,我们也要向前走,而望京这个名称会一直留下来,诉说那时蓝天白云之下,高耸的城墙,巍峨的城楼,袅袅升起的炊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望京--我一直在这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nfr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