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IT·互联网@产品今日看点
好奇心日报3.0 App体验分析

好奇心日报3.0 App体验分析

作者: 威威了个猫 | 来源:发表于2016-08-24 16:34 被阅读2032次

    一、前言

    新闻媒体应用发展至今已经出现了许多垂直领域的新闻应用,如专注于汽车资讯的汽车之家、爱卡汽车,专注于体育资讯的虎扑体育、新浪体育,个人常关注科技类的新闻,因此手机上装了36氪、IT之家和中关村在线,这些垂直领域的新闻应用以其对行业的深度了解和文章的专业性获得一大批的用户。好奇心日报定位商业新闻应用,专注于商业、智能、设计等垂直领域的精品内容,虽然关注量不太高,但是口碑却挺好的。好奇心驱动你的世界,好奇心也驱使你打开这款应用。

    二、市场背景

    数据来源:TalkingData

    在2015年里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用户规模达12.8亿,其中移动新闻资讯用户规模达9亿,渗透率为70.3%。这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不无关系,截止到2015年年底,中国智能手机普及率达到58%,高于全球智能手机普及率43%,甚至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智能手机普及率21%。较高的智能手机普及率使得移动新闻资讯用户规模增大。

    数据来源:TrustData

    腾讯凭借社交媒体资源的优势,为腾讯新闻带来了大量的流量和用户,获得了13.97%的覆盖率排名第一。今日头条紧跟其后,凭借聚合媒体的优势获得了6.77%的覆盖率,两者构成了新闻客户端的第一阵营。央视新闻以0.08%的覆盖率获得了第二十名,好奇心日报未进榜单,因此好奇心日报的覆盖率要低于0.08%,可见是一个比较小众的产品。

    三、需求分析

    1、目标用户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好奇心日报的目标用户为对科技、智能、设计、时尚等垂直领域深度关注的用户,根据百度指数可知一般使用人群为20~29岁的青年人群和30~39岁的上班族和白领一族,男性使用偏多。20~29岁的青年人群多对这些行业有强烈的兴趣与好奇心,想要发现行业内更深一步的资讯或观点,30~39岁关注这些行业的人群多为精英阶层并且有很大的可能其本身就是这些行业中的从业人员。因此好奇心日报进一步的目标用户可能为有学识的青年人群,精英阶层和行业从业人员。

    2、用户需求

    好奇心日报截图

    (1)新颖的观点。

    (1)高品质有深度的文章。

    (2)与当今社会相切合的热点文章。

    3、使用场景

    好奇心日报在更新频率上定位于日报,内容方面做不到紧跟热点及时更新,所以每天打开的次数不多,我在使用的这几天里也就下班路上或者等公交的时候会打开来看看,适合在通勤,下班,等车等人等场景下用来杀时间。

    四、体验环境

    手机版本:iPhone6 Plus , ios9.3.3

    软件版本:3.1.3

    体验时间:2016.8.7—8.15

    五、产品体验

    1、产品结构

    好奇心日报App思维导图

    2、产品设计

    对比了腾讯新闻和今日头条的主界面会发现好奇心日报是多么的“简单”。两大巨头的主界面额头上一堆新闻分类,下巴还有各种栏目,剩下的一张脸还贴满了各种很生硬的小广告,好奇心日报则没有那么多复杂的交互,即使打个小广告也没有让人有不适感。专注于内容本身的客户端的核心竞争力就应该是内容,吸引用户更多的关注点击的应该是内容而非其它花俏的东西,这一点好奇心日报做到了。

    1.主界面下最上方为循环播放的banner,一共有三篇文章。

    2.banner下方为瀑布流式的新闻,每条新闻左下角都有主题标签,就连广告都会在下面标注出来,可以避免用户误触广告带来的不满情绪。好奇心日报的标题和封面占比为1:1,而大多数新闻客户端如腾讯新闻、今日头条等的占比为3:1,这种设计不仅带来了观感上的提升,而且能很好的与其它产品区分开来。

    好奇心日报App截图

    1.瀑布流新闻中会出现订阅的栏目,间隔几条新闻就会出现一个订阅的栏目,栏目内容从左往右滑动。

    2.在栏目中心进行板块的订阅,每个栏目下会显示有多少人订阅和更新至多少篇。

    3.栏目中心内有些栏目的标题让我觉得很懵,我问过部门的同事,单单从标题来看,你觉得“这个设计了不起”和“创意与设计”有什么区别?他们都一脸迷惑,他们的迷惑在于标题起的太泛,只是文艺的那一套并非是实用的那一套。即使分成两个栏目但是内容方面几乎差不多,比方说你觉得“这些漂亮的椅子,用的是废弃塑料袋织成的坐垫”这个应该归为哪个栏目?其实归到这两个任意一个都不会有违和感。另外有些题目还很猎奇,栏目名称“这世界”栏目配图是一张地图,我以为讲的是关于地理城市风貌的文章,结果仍然是商业、政治、娱乐类的新闻,只不过是下标加上了“城市”二字而已。如果按这样的逻辑划分的话,那其实好奇心日报里几乎所有内容都可以划进去,因为都是在不同城市里发生的。因此我觉得栏目中心内的栏目冗杂,标题立意不清,甚至有种冒充很多分类的嫌疑。

    好奇心日报App截图

    点开主界面上的“Q”悬浮球会出现主菜单选项。以Q悬浮球为接口集成所有功能的设计有利也有弊。优点就是它让主界面变得很简洁,简洁的只剩下内容,缺点那就是选择新闻分类和其他内容时必须在“Q”悬浮球进入,这在交互方面没有腾讯新闻,今日头条这些客户端便利。没办法,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好奇心日报App截图

    好奇心日报的核心板块分为四大类:长文章、10个图(读了几遍还是觉得用“个”很别扭)、Top 15、好奇心研究所。

    1.长文章:记录商业、新闻和生活方式

    2.Top 15:15家正在改变使我们生活的公司

    3.10个图:洞悉数字背后的商业密码

    4.好奇心研究所:为你的美好生活投票

    毕竟是核心板块,长文章、10个图和Top 15里的内容几乎是没有重复交叉的,长文章、Top 15和好奇心研究所更新频率比较高,可以做到日更,然而10个图该板块更新频率就有点尴尬了,相比其它三个板块而言它可以做到一个星期不更两个星期不更甚至一个月不更,在我看来既然把它当做核心板块的一员就更应该用心经营而不是弃之任之。

    好奇心日报App截图

    个人比较喜欢的板块是好奇心研究所,这版块算是一个长期”促活“的板块,在这里可以进行各种话题的投票和讨论,了解大众的想法和观点,所讨论的话题也并不生僻,都是些平常之事,让大家都有话可说。

    六、盈利方式

    做内容卖广告,毫无疑问广告仍然是最为简单并且行之有效的盈利方式。

    七、个人观点

    好奇心日报的优点很明显,内容新颖,文章有立场有深度,这与公司内优秀的签约作家息息相关,其次广告不多,这与众多新闻媒体应用铺天盖地的广告相比简直是一股清流(就连我最爱的网易新闻都满是广告,捂眼)。最后,虽说定位在“日报”但是却不橡知乎日报一样一天只更新一次,一次几篇文章就结束,好奇心日报一天更新几十篇文章,完全能够满足空闲时间看文章的需求,当然如果你是“刷新闻狂魔”就另当别论了。

    但是在应用交互方面有个槽点让我体验很不佳。那就是交互上的重复带来的不适感:点击了主界面“Q”悬浮球后会弹出一个菜单栏,若在菜单栏内点击了任意一项项目,如我的消息、个人中心,操作完想要退回菜单栏进行其他操作,不行,会直接退到主界面,必须在主界面下重新点击悬浮球才能继续操作。这种不爽的体验在一级项目上重复可能还好一点,但是却还有二级项目,并且二级项目下才有较多的核心板块,例如长文章、Top 15、10个图,如果你想看完长文章再看Top 15再看10个图,那么这将是一项繁琐的操作。这里我用流程图来说明一下点击长文章,再点击Top 15最后点击10个图需要几步。

    流程图

    按照目前应用的版本来操作需要9步才能完成点击三个板块的操作。

    流程图

    如果改成返回上一个页面仅需要5步,比之前节省了4步。虽然是简单的4步,但是我觉得带来的是应用体验感的提升。

    不过我并不是否认这样的交互方式,只是有点小吐槽而已。可能好奇心日报是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或问卷调查彩才得出这样交互的结论:大多数用户在退出项目时更希望出现的是主界面并非是菜单栏。众口难调,于我而言是差的设计,但在别人看来确是好的。

    八、改进建议

    1、栏目中心的栏目冗杂,重复性高,可以进行重新整合分类;栏目的名称表意不清,进行适当的修改,让其“说人话”。

    2、菜单栏下可以将特色的板块如长文章、10个图等可以放在一级菜单,减少操作的复杂性。

    3、文章内外链的加载速度过慢,如果优化不了文章内外链的加载速度,将其删除也行,不然牺牲的就是产品的体验感。

    4、特色板块内容更新迟滞,若不定期更新应该要缩小更新的时间。

    5、盈利方式过于单一,可以进行其它盈利方式的尝试,比如利用其对产品的报道可以发展电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奇心日报3.0 App体验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rne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