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天开始朋友圈被《旅行青蛙》这货刷屏了,你的朋友圈是不是也被戏精包围了?
不仅仅是朋友圈被这绿油油的青蛙占据,连微信群也没有幸免于难:
这些图片自然而然的又带来大量的新用户,吃瓜群众甚至会问“这个产品名字就叫四个野男人?”,还有直接就说“老公不好养啊,我还是养娃去吧”。
资深用户则开始吐槽“老公不理我,孩子不回家,生活还有什么意思。。”
一时之间,吃瓜群众、游戏新用户、资深老用户都开始戏精起来了,将这款游戏的曝光量以光速递增,登上AppSrore国内免费游戏榜首。
《旅行青蛙》的游戏模式与《恋与制作人》类似,一个养老公、一个养青蛙,它却让《恋与制作人》失势,让无数妹子不养老公,转身养青蛙,如此光速逆袭的核心是什么呢?
1、反手游抢夺用户时间的设计
如果用几个词语描述《旅行青蛙》,我会用“操作简易、时间碎片化、界面清新萌宠、场景神似旅行”。你体验游戏之后,会用哪几个词描述呢?欢迎你留言呢。
操作简单:
目前虽然ios还没有中文版,但是你也不需要懂日语,游戏中总共只有两个场景来回切换,①收收庭院的三叶草,②在青蛙家偶尔给打包下行李,除以上两个场景外,其他大部分时间无事可做。
时间碎片化:
根据上面的游戏场景和操作,我们不难发现整个游戏设计很简洁,你只需要闲适时间去看看庭院里“三叶草”是否可以收成?连种植都不需要,也不需要,人民币玩家也可以选择氪金购买。
积攒三叶草是为青蛙的出行做准备,三叶草相当于青蛙的“钱”,它越多,你在家里给青蛙打包行囊的包裹就更丰富,当然如果包裹不足时,屏幕左下角会显示“!”,此时如果你让青蛙去旅行,那它就永远回不来了。
除了打包行囊和收割三叶草,你碎片化时间还可以看看青蛙旅行回来没有?毕竟会有明信片和各种朋友小动物类的惊喜。
没有出去旅行时,他可能在吃饭、看书、玩游戏,这个或许可以和你的日常同步起来,周末和它一起静静地学习,也是碎片化时间看看它。
整个游戏的设计不像王者荣耀和吃鸡类的需要大量操作,还会遇到“坑”队友的玩家,这个游戏完全是基于用户对于旅行、对于生活闲暇时间的一种寄托,如果不是青蛙,是一只猫的话,热度过后的留存会好很多。
这种游戏模式容易模仿,早在14年有一款游戏叫“猫咪后院”,它是以游戏玩家投放猫粮来吸引各种各样的猫咪来觅食,同时会留下一些鱼干等货物,也会有猫的照片可以采集,至今仍然有1900万的猫奴在玩。
而《旅行青蛙》中的青蛙在现实中难以比拟猫咪,与人类更没有深层次的接触,现在青蛙也陆续被捕杀而消失了,游戏热度过后的留存真的堪忧。
2、戏精用户争奇斗艳丰富传播的内容
除了朋友圈的照片分享、还有微博话题、微信表情包。
你已经不是在养青蛙了,而是在养儿子,内心不免会关切它的安危、它的一点一滴,刚看到它长大成人开始有对象时,你又开始感慨“儿子都恋爱了,我对象呢?”。
纵观朋友圈和微信群,你们的操作真的是争奇斗艳,但其实这其中的本质是“治愈自己”,每个人都需要一点点的新鲜劲儿来点缀乏善可陈的生活。
3、众人拾柴火焰高
游戏火爆中国,但开发商Hit-Point自己都没准备好,这完全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结果。
据创业家的报道:
相较于国内主流的游戏类型,可以说《旅行青蛙》只是一款面向小众群体而制作的放置游戏。但是事实上,在《旅行青蛙》火爆中国市场之前,这款游戏在日本却是一款不折不扣的二流游戏。
相对于游戏的人气火爆,Hit-Point则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先不说,只提供了日文版,没有为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过本地化,甚至连一点推广材料都没设计,完全就是靠“自来水”撑起的下载量。
与其说《旅行青蛙》的玩家都是一群佛系玩家,不如说其开发商 Hit-Point才是真正的佛系团队。在游戏被中国玩家挖掘之后,他们依然还未打算进军海外市场。
这其中的核心原因大概是这样的: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中国玩家突然这么热衷于《旅行青蛙》,他们更不会英语、不会中文,看用户发送的邮件还需要借助翻译器,《旅行青蛙》在国内会不会是现象级火爆又迅速消亡,他们充满担忧。
《旅行青蛙》这款被众多水军抬起的高杠杆手游还能火多久,一位游戏圈友说:“总有游戏突然火爆,又迅速消亡,现象级产品赚不到钱,赚钱的始终是可持续、场景近一步良性延伸的游戏,这种随性蹿红的游戏缺乏关系网、缺乏竞争意识、容易被人忘记。”
是啊,游戏如人生,你我之间就如范雨素一样,怕被很多人关注,那是因为我们知道他们凑完热闹又会很快离去,连衣袖都不带挥一下的。
感谢大家一直的陪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