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道德经》中的智慧儒释道传统文化
《道德经》中的智慧之17:有而无形

《道德经》中的智慧之17:有而无形

作者: 橡木桶 | 来源:发表于2018-06-26 09:12 被阅读20次

《道德经》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道德经》之解字

太上,至尊也,侮,轻慢也,遂,完成也。

《道德经》之说文

至尊的君王,无言无为,其治下百姓只知道其存在,却不见其形。次等君王,行善施利,以获得爱戴和赞誉,三等君王,严刑峻法,使得百姓敬畏和恐惧,四等君王,亲力亲为,常有言行差错,而遭百姓轻慢。(明智的君王,无论百姓们)不全信服或全不信服你的统治,尤其要珍贵自己的言(行,不可轻举妄动)。任何功成事遂(的原因)都使百姓称之为,我君王奉天承运,行道守德的自然结果。

《道德经》之讲理

上位之人就是在位之王,得道守中,无为不言是明智之举,所有行为和动作,不论阴阳和文武,都有缺失和差错,而使民信服不足或有不信服的,所以闻道,知道,得道,行道才是为君为王之德,即所谓惟厚德方可载物。

当头的不可亲为,否则手足何用?王者,行不言之教,做无为之事,有功不自居,有材不自恃,方为得天道,有玄德,成大事。反之,官者,思必信,信必言,言必行,行必果。民者,有利可图,合情合理即可。

毛蒋之战的本质就是有为无为之争,毛邓之别的核心也是得道和失道之差。

相关文章

  • 《道德经》中的智慧之17:有而无形

    《道德经》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

  • 17-1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

    老子智慧和领导艺术之17–1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出自《道德经》第17章,意思...

  • 道德经里面的“我”(四)

    有一个“我”指的是百姓,而不是老聃。 《道德经·第17章》 太上,下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

  • 养生必须养德,积德才能积寿

    ——《道德经》的养生智慧之二 □ 湖 山 老子在《道德经》五十一章中说:“道生之,徳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

  • 02-3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老子智慧和领导艺术之02-3 老子在《道德经》第02章中说:“万物作而弗辞也,生而不有,为而弗恃也,功成而弗居也。...

  • 2019-01-15

    道德经第17章。原文如下。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

  • 美丽的“糖果山”

    《道德经》第17章曰:“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

  • 《道德经》里四个级别的父母,来看看你现在,在哪个级别?4

    《道德经》第17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

  • 我是人间不系舟,好风好月亦闲游

    《道德经》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水无形,处江河,就有江河之形,处大海,就有大海之形,处于山间洼地,就可...

  • 41-3 大白若辱,质真若渝

    老子智慧和领导艺术之41–3 大白若辱,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出自《道德经》第41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中的智慧之17:有而无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skp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