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山西方言里的“二”

山西方言里的“二”

作者: 嘉节号长春 | 来源:发表于2024-07-14 00:00 被阅读0次

到外地旅游,顺便看望许多年未见的当初一起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老同学。

饭间,老同学道:“山西方言听上去亲切,‘二’系列词语也很多。形成基本特色。”

想想还真是,自个儿之所以一直没咋感觉,盖因沉浸其中矣。

稍微归拢一下:山西方言词语里的“abb”类词的确很多,其多自生活,交流起来很有生活滋味,故显亲切。此类词语如:

静悄悄    急匆匆    慢掂掂    醉兀兀    愁郁郁    急剪剪    刺拉拉    明晃晃    愁凄凄    暖呼呼    急匆匆    病恹恹    悲切切    扑啦啦      傻呆呆    黑油油    绿油油      碧油油     血淋淋    水淋淋     湿淋淋    汗淋淋    黑黝黝    黑洞洞    乱蓬蓬    沉甸甸   湿漉漉    香馥馥   金灿灿    空荡荡    空洞洞   噗噜噜     一朵朵,一桩桩     一幢幢     一起起    一期期    一列列    一束束    一次次    一串串    一间间    一栋栋      一排排    一座座    一辆辆    一场场    一圈圈     一对对    一夜夜    一天天     一年年    一月月    一秒秒    一分分    一块块    一垛垛    一点点    一份份    一架架    一根根    一撮撮    一把把    一檩檩    一片片    一张张    一口口    一扇扇    一座座    一行行    一项项,一棵棵········

其它方言口语里此类词语也不少,但比较起来,山西方言里的此种特色仿佛山西醋一样,余味绕梁,更具特色,也更多。

如果说适才的“abb”系列是对山西方言的一种肯定和赞美,那接下来的“二”系列就纯然一种与众不同的特色了。盖“二”汉语词汇里就是个“二把刀”。

山西方言中对“二”的运用,简直妙不可言,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如“二流子”“二癞子”“二百五”“二不楞”“二愣子”“二傻子”“二姑娘”“二闺女”“二杆子”“二鬼子”“二五眼”“二饼子”(眼镜)、“二道贩子”“二把刀”“二球货”。山西方言中“二”打头的词多为贬义词,为什么不用一、三,一定要用“二”,说不清。现在又有发展,如“那人不行,有点二”。过去惯用语中有“起二心”“忠心不二”“好马不披双鞍,好女不嫁二男”。

其它“二”词语举例:

二流子    二癞子     二百五     二不楞(货)   二板吊子     二愣子    二傻子    二姑娘     二闺女    二杆子    二鬼子(抗日战争时期的汉奸)    二五眼      二赖子    二五眼     二把刀     二饼子(眼镜)    二道贩子      二把刀     二球货    二话    二乎眼     (心存)二志    二婚      二婚头    二不愣子    二流子    二意、  二现    二线    二话    二手    二房    二胡       二踢脚     二把刀     二郎腿     二乎、二副     二心    二门   ((较大的院落等)大门里面的一道总的门 )     二不坎做事或生活上比较困难的时期,通常也是比较关键的时期)·······

“二”进入成语:

二话不说    二竖为虐    二三其德    衣无二彩    一高二低    心无二用     二桃杀三士    二卵弃干城    一则一,二则二     不管三七二十一    二虎相斗,必有一伤      只知其一,未知其二     一不做,二不休     一客不烦二主     二者不可得兼      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二五耦     二杆子    二三其意     二道贩子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那究竟为什么用“二”,而不用“一”或别的数字来表示以上的贬义呢?这是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一、早先时农村的孩子比较多,老二比较叛逆,脾气暴躁,没有老大谦顺 ,恭敬,惹来的恶事比较多。这也是那种多兄弟家庭里老二不咋受欢迎的原因。

二、惯用语有“起二心”,“忠心不二”,二是和“反”意联在一起的,表示“不忠”。古代不许妇女再嫁,有“好马不披双鞍,好女不嫁二男”的信条,二又表示“不贞”。久而久之,“二”的负面意思便越来越多。

相关文章

  • 灰猴中的山西特色

    山西方言 山西方言也源于唐朝甚至更久远的年代。山西方言的特点是入声字发音短促,尾声吃掉。山西历史上出现过很多...

  • 水者,福也

    笔者山西人,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生活在三晋地界里。在山西方言里,读“水”为fu,与普通话里的“福”同一个调门...

  • 技能大赛评课稿(2019.7.4)

    《拾豆豆》是一首山西民歌,有丰富的山西地方特色,充满童趣,更是和山西方言紧密结合,好多个地方都有我们山西民歌特有的...

  • 拯救方言和方言里的世界

    推广普通话的负面影响就是方言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先不说那些远离了家乡奔赴远方的游子,就连土生土长的孩子们也说不出...

  • 山西话魔鬼起来,温州人都怕

    可喜可贺,终于有方言能够威胁到“恶魔之语”温州话的地位了。多亏山西话,在方言难度PK上,北方终于扳回了一局—— 而...

  • 啊,晋北!

    Z196是一趟神奇的列车,是一个你可以同时听到上海话和各种山西方言的特定空间。对于去上海旅游的山西人或者去山西旅游...

  • 方言里的故乡

    我是来到北京以后,才发觉拥有自己的方言是一件挺幸运的事。 语言是文化的承载,我们生活、栖息、生长所有相关的行为都以...

  • 方言里的中国

    生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从语言角度来讲可以说是人类语言的宝库,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方言,在大...

  • 方言里的故事

    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每种语言都能表达出使用者所在民族的世界观、思维方式、社会特性以及文化、...

  • 家乡美味小吃——油花花

    山西方言喜欢用叠词,尤其晋中吕梁。什么花生豆豆,柳树枝枝,别针针,酒盅盅,说着亲切,听着也热乎。 油花花,记忆里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山西方言里的“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tuq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