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修行有次第,依照指导来。依止善知识,要弄清楚是哪一种,不要偶像崇拜,他有没有办法给你法,开启给的法身慧命,能给你什么模范。
不是学他的心灵方程式,是能不能学到他如何建立心灵方程式的过程。学释迦尼牟如何成佛i觉悟的那一段。孔子在哪个关键点上使他变成圣人?而我们变成凡夫?
释迦尼牟佛在哪个关键点上使他开悟的,也在那个关键点上使你变成佛,不是要变成释迦牟尼。要知道他的心路历程,在什么地方要调整,很恰当地在那个时机转过来。每个人觉悟有他的心灵方程式,不一样,学他的方法来建立自己的心灵方程式,建立自己的模式。
如学书法,开始摹仿老师教的方法,用你的方法,一直熟练,与老师切磋,这时才能知道,变成自己的。学佛是自己的东西,不是依样画葫芦。
我们在教材上不特别限制,如用《楞严》,但在教法上一定要去努力,非常重要。具备这个条件,会发现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是佛法。学佛从根本修,根本法是什么,从这里去相应,去超越,不要从枝末来盲修瞎练。
从时伊舍那告善财言,至“获不退转”。这里有一个理论。一、法如是故。指真理的本来状况。真理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二、佛 威神力故,指觉悟的因缘和合力。
依法修学,依佛而说,如学修行。善知识是依法说法。一定要修佛的法,依觉悟的真理来修行,从善知识来。善知识把证得的境界,如法而说,依他说的修就对了。
毗卢遮那、普贤、文殊三圣圆融观,普贤菩萨代表法界体性。在第五十三参,善财童子一见普贤,一毛所得法门,超过前面善知识所教法门不可说倍,他包含全部所有法门。
这地方也讲的是法界体性,能见伊舍那,所有功德悉不唐捐,所有阿耨三菩提得不退转。他提示一个重点。对于佛法要有一个感觉,方便是非常重要的。
方便智能起作用,在作用中摄受饶益众生。根本智只有自己成就解脱而已。度一个众生,并不容易,我执强烈。怎么讲,就怎么修的,很少。
确实从这地方反省,机会一到,勇于把它打破。好多大德都在猛烈冲击下开悟,把最后那一道心防破了。怎样突破那个好防线要借助外力。
做功课,如变成惯性,缺乏生命力。学佛人不要太快行菩萨道。慈云大师在楞严势至圆通章讲,念佛非常殊胜,念佛动机最重要,动机不同,果报不同,有100种。“为名闻利养故,地狱道;为五欲故,饿鬼道;为眷属故,畜生道。”除掉这三种人,非常地少。
能不能把它除掉?关键还在于自己的基本态度、心态上面!(海云导师讲演华严,圆明学习心要笔记7-9)
愿超越一切的平静与你同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