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绵的阴雨,褪去了夏日的炎热。
清凉的微风,带来了秋天的消息。
漫漫的长夜,增添了许多的心事。
脑海的波浪,闪现着许多的故事。
窗外的灯火,诉说着世间的纷繁。
绵绵的阴雨,终于褪去了夏日的燥热,迎来了秋的凉爽。舒适清爽却夹杂着一丝丝寒意,仿佛在诉说,夏天已悄悄的远去,真正的进入到秋的季节。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应该是满满的丰收喜悦的季节,却又有多事之秋之说。
我这里所谓的“多事”其实就是秋收秋种的忙碌。
在我的记忆里,秋天比任何一个季节都让我记忆深刻。那时候我就觉得大人们在那个季节是最苦最累的。一到了秋收的时候,每一天。大人们不是在田地里去掰玉米,就是在稻田里打谷子,要不然就是在收割后的田地播种。
每一天吃过早饭,大人们就到地里掰玉米,把掰到玉米堆的像山一样的高。再把玉米杆砍了竖立成一座一座的小房子似的。傍晚的时候,我们放学了也到地里去,大人们几乎都做完了这些事情。就只等着队长会计们计算好了如何分配。
到了晚上天黑了的时候,由生产队长,会计等一伙人,拿着火把,掌管着一把大秤和一个大箩筐,按人口分配。每人应该分多少斤,一家一家的分,要分到深夜,人口多的要分几大箩筐,也堆的像小山一样的高,人口少的就一小堆。分完后,就各自往家里搬运。不管是车拉马驼,人挑背扛。有人手有车马的,很快也就运回家了,我们家没有车没有马,只有父亲用篾箩一挑一挑的往家里挑,母亲用竹篓一篓一篓的往家里背。我和弟弟也用小竹篓帮着父母一趟一趟的往家里背,另外还要留一个人在玉米堆旁边看守,怕被别人顺手牵羊的搂走了,很多时候都是把我留下来看守。有多少个漆黑的夜晚,当所有人都把自家的玉米搬走完了,留下我一个人在玉米地里,被无边的黑暗和恐惧包围着,吞噬着。父母亲在赶趟转回来的路上,老远的地方,就一路的喊着我的名字,不要哭,我来了,不怕啊,不怕,我们来了。直到最后一趟,我才能跟着父母亲一起回家。
把分到的玉米背回家的时候,也是深更半夜,匆忙的吃过晚饭,还要剥玉米皮,每个玉米上留两三张叶子,这样就可以把玉米挂在堂屋上方木梁上垂下来的篾条上自行风干,留不住叶子的就只有堆放在地上,白天就搬到晒场上去晒干。每一天晚上都要把当天收回来的玉米剥完,收捡好了腾出堂屋,第二天收回来的玉米才有堆放的地方。这种忙乱的日子,总感觉好慢,好长。
秋天不仅忙着抢收丰收的粮食,还要忙着抢种小麦油菜。碰上阴雨绵绵的秋天,更是让人惆怅不已。成熟了的玉米和稻谷收不回来都会发芽,收回到家里的一时晒不干也会发芽腐烂。有时天气变幻无穷,一天都要搬出搬进的,忙碌好几次。
整个秋天,我们兄弟姐妹,不是在煤油灯下苦苦的等待,盼望着父母亲早点回家,就是在漆黑的荒山野地里守着自家的粮食,被黑暗和恐惧包围着。直到过了整个秋收秋种的季节。然后就是开始忙着准备交公粮的粮食,把家里上等好的玉米,谷子经过十天半月的翻晒干了,一车一车的拉到粮管所去交公粮。到了粮管所还要经过网筛,三番五次的过滤,三番五次的检查。如果不干,不合格,就白天黑夜的在粮管所在晒场上守着再晒。直到收公粮的人,认为晒干了,合格了,收下了。直到交够了规定的任务,才算了结的一年的事情。
整个秋天好很漫长,好漫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