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庆祝新帝国国运昌盛。秦始皇置酒咸阳宫,宴饮群臣,宴席间,大臣们也是纷纷歌功颂德,称赞始皇帝伟大功绩,称赞始皇帝治国有方。
然而偏偏这个时候,有一个脑子进水的人,出来扫兴了,他就是前齐博士淳于越。这个憨憨喝了几杯酒,说话不看场合,公然反对国家推行郡县制的缺陷。他是儒家学术推行者,他强烈建议应依照周礼,重新推行分封制,分封各诸侯,这样国家才能长长久久。如果皇帝废除了分封制,那一天天下有变,将无诸侯前来相救,国家也恐难长久。
淳于越这一席话那可是惹祸上身啊!更是坑惨了他的同事们。要知道,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那可是秦始皇钦定的国家制度,不怕死的淳于越批评郡县制,那不是在批评始皇帝吗?再加上淳于越说那句国家恐难长久,那更是在挑战秦始皇耐心啊!因为秦始皇始终坚信,秦王朝是可以延续千秋万代的。
知始皇帝莫过李斯也,这高情商的李斯看出了始皇帝不高兴,又可以趁机作妖了。李斯又是法家代表,法家一直主张变革求新,反对复古墨守成规,再加之推行郡县制也是李斯当年的建议。李斯自然是逮住机会排挤儒家了,李斯趁热打铁向始皇帝进言说:“淳于越等儒生们不知变通,只知道一味引据古书批评时政,这些言语不仅不能有益国策,反而惑乱人心。又说:“儒生们在民间办私学,是便于他们在百姓中散布反政府言论。
除此之外,李斯还建议,除了宫廷和中央官署的收藏典籍外,民间收藏的诸子典籍等一律焚毁。民间凡是有引据诗书批评朝政的,一律处死。
始皇帝正在气头上,认为他至高无上的皇帝威严无从体现,于是想都没想便赞同了李斯的建议,颁布了“挟书令”。
“挟书令”即不允许民间收藏书籍,同时下令停办私学。
挟书令”的颁布,无疑是把儒家学术生硬排挤出政治领域。确立了法家学术在政治领域的统治地位。
在这之前,儒家学术在整个社会上的影响是很广泛、深远的,现在却被法家所取代,这也必然招致儒生们的仇视。儒生们虽不敢明里反抗,但背地里也是愤愤不平,议论纷纷。
这不,正逢秦始皇求仙无果,儒生们便在私下里嘲讽秦始皇的愚昧求仙行为。秦始皇耳闻后,那是一个恼羞成怒,便下令廷尉彻查此事。
这时的中央官员基本都只剩法家代表了,为了彻底排挤儒家,致儒生于死地,也是煞费苦心,不惜在调查过程中无限诬陷儒生。
最后朝廷在咸阳逮捕了四百六十余名方士、儒生,把他们全部活活埋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一行为一直被视作中国文化的灾难,也成为文化劫难的代名词而被后人反复提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