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有一类人,介乎今天的小品、相声演员与戏剧演员之间,称为优人、伶人或者优伶。他们依附于王公贵族,靠演出滑稽、幽默及讽刺剧生活。像小品演员一样,他们在当时非常受欢迎。
优伶的社会地位非常之低,和妓女、乞丐不相上下。但地位低下,丝毫不影响他们较高的素质和良好的幽默才能。优伶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言人所不敢言,讽刺不良风气,针砭时弊,甚至直接指斥当权人物,其讽刺的巧妙与辛辣,常令人赞叹不置。
1|
南宋高宗时,内廷设宴招待群臣。席间,有一个伶人自称通晓天文。
这个优伶说:“世上的达官贵人,必定与星象相对应,我都能用玉衡窥探出来。从玉衡中间看过去,只看到星象而不见人。不过,玉衡仓猝之间不易找到,用一枚铜钱也凑合了。”
于是,旁人先让他看宋高宗,伶人透过铜钱看了一下,说道:是帝星。再看秦桧,伶人说:是相星。最后,让他看张俊。伶人端详了半天,说,看不见星。
众人大为惊骇,张俊和岳飞、韩世忠并称“三大将”,无论如何也应当是个将星吧。人们让他再仔细看看。
伶人又看了看,说:“还是看不见星象,只看见张郡王在钱眼儿里坐着。”众人哄堂大笑。
原来,张俊一向以贪图钱财、聚敛无度著称,伶人不过借机取笑他一下。
2|
伶人大都在嘻笑怒骂之中,抨击时政。
宋杂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台上一位官匆忙之中失落了官帽,人们看见这位官员的帽子底下,还有包头发的红巾,便问道:“人们都说强盗才裹红巾,为什么你明戴官帽,暗裹红巾?”
官员答道:如今做官的都这样!一语道破当时官员扰民如匪的社会现状。
由于伶人寓讽刺于幽默滑稽之中,使被劝诫的人易于接受,往往收到耿介之士直言劝谏达不到的效果。
后唐庄宗喜欢狩猎。一次,他带领人马到中牟县打猎,践踏了不少民田。中牟县令是个爱民的官员,挡住皇帝的马队直言劝谏。正在兴头上的庄宗大怒,下令要把县令处斩。
危急时刻,跟着庄宗出游的伶人敬新磨率众冲上前去,把县令抓到皇帝的马前,对他一通训斥:“你身为县令,难道不知道当今天子喜欢狩猎吗?为什么要让老百姓种田纳税,不让他们饿着肚子,把土地空出来,等待天子驰骋狩猎?真是死罪!”
敬新磨一边说着,一边催促刽子手赶快行刑,其他伶人在一边跟着起哄。
庄宗知道伶人借着插科打诨向自己劝谏,于是一笑作罢。
3|
当然,并不是所有掌权者都能像后唐庄宗一样,有那么一点幽默感,有那么一点度量。
南宋绍兴十五年,岳飞被害,韩世忠被解兵权。高宗认为秦桧议和有功,特地下招嘉奖。庆功宴上,伶人演出了一场讽刺秦桧的短剧:
戏一开始,登场者说了一通为高宗、秦桧歌功颂德的话,二人正得意间,一个角色忽然假作摔了一个大跟头,帽子摔出老远,露出发髻,以及发髻上的一个大发环。
有人问道:你头上戴的是什么?答:二胜环(当时流行的发环名,与“二圣还”谐音,“恢复中原,迎还二圣(徽宗、钦宗)”是当时尽人皆知的口号)。”
问话的人马上上前给了他一个耳光,说道:“你老老实实端坐在你的太师椅上,领你的高官厚禄,至于‘二胜环’,你应该把它放在脑后才是。”
短剧演出后,秦桧恼羞成怒,把演员们统统投入牢狱,严刑拷问,有的演员惨死狱中。
宋仁宗时,官方修改了给沿边驻军的军饷发放制度,改成折发实物。可是,折发的实物质量粗恶,价钱还很高,招致士兵不满。伶人们便以此为题予以揭露,结果他们差一点被处死。由于众军将士求情,才得以发配岭南。
伶人以他们无畏的勇气,令那些见风使舵的官员自惭形秽,让那些厚颜无耻之徒汗颜无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