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勿使人”即为仁

作者: 石岩磊微言 | 来源:发表于2019-08-01 06:39 被阅读753次

《论语·颜渊》中有这样一段记述,孔子的学生仲弓问老师怎样做才算得上是仁,孔子回答道:首先,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其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

其实,“己之所欲”同样不应施于人,可现实中此类活生生的例子随处可见:家长未圆歌手梦,却硬生生地要培养孩子的音乐细胞;领导喜欢玩“炒地皮”,恨不得下属能整晚陪他打扑克;丈夫喜欢早起锻炼,得把一家人吵醒不能睡懒觉。而且,大多会有冠冕堂皇的理由,或是给子女规划未来,或是为活跃单位业余文化生活,或是让大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但都难以掩盖住一己之私念,可能是一种虚荣,可能是一股威风,可能是一缕尊严。

不论是“己所不欲”还是“己之所欲”,都属于个人的欲念,人人皆有好恶,本来无可厚非,但当将其强加给他人时,就容易招恨了。原因在于,强迫别人顺应自己的意志时,便会让人有种被蔑视的屈辱感,这是绝大部分人难以接受的。无论是长辈对于晚辈,还是上级之于部属,抑或夫妻之间,平等不仅体现在礼仪上,更是显现在设身处地感同身受上,如果只是单向地输出“思想”,得到的终会是抵触性反弹,甚至是彻底的对立反抗。

孔子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列为“仁”的一个方面,确实很有道理。“仁”就是二人,是在人格上平等的两个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大小老幼之别,犹如水塔上质量相同的铁和棉花,在真空环境中时,它们会以同样的速度落地。人们在本质上是等量齐观的,只是众多的社会因素赋予了不同的角色,才有了千差万别的状态,而内核永远是那个凛然不容冒犯的“仁心”,也可以说是“欲勿施人”即为仁了。


特别推荐好友(本文作者)《石岩磊简书原创作品》

相关文章

  • “欲勿使人”即为仁

    《论语·颜渊》中有这样一段记述,孔子的学生仲弓问老师怎样做才算得上是仁,孔子回答道:首先,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

  • “欲勿施人”即为仁

    “欲勿施人”即为仁 文/石岩磊 《论语·颜渊》中有这样一段记述,孔子的学生仲弓问老师怎样做才算得上是仁,孔子回答道...

  • “欲勿施人”即为仁

    文/石岩磊 《论语·颜渊》中有这样一段记述,孔子的学生仲弓问老师怎样做才算得上是仁,孔子回答道:首先,出门办事如同...

  • 凌云日记【第760篇】:《真人#143》

    《素书》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

  • 【生命之道研修堂·今日功课】

    引文:宁让人,勿使人让我;宁容人,勿使人容我;宁亏己,勿使我亏人。 出自:(《处事悬镜》忍之卷五 南北朝 傅昭) ...

  • 哲思: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语出《汉书·枚乘传》。意思是:要想别人听不到,自己就不要说出来;要想...

  • 正确做事即为仁

    近来,收到友人送来一本《传习录》,反复研读,有些启发,记下一些文字和观点,用以省察克己,存心养性。 一、无善无恶心...

  • 第一章 原始 《素书》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使,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

  • 慈与仁

    己所不欲,勿使施于人。

  • 己欲勿施人

    好孩子是被宠坏的,好人也被别人带坏了。我们往往责怪外在事物发展,而忽视了自己的错误。 我想得到的东西是通过我得到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欲勿使人”即为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zcx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