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地化泥,有泥农耕,结泥为墙,烧泥为钵。
18岁前在农村,除了变化多端的天空以外,满眼皆是泥,平畴泥沙与块垒,高地土坡跟泥墙,土不珍奇,泥不足贵。
在老父亲看来,用锄头掘泥、松土、除草,是为农的本分,最平常不过了,但满身土泥,尤其是衣裤上无意染尘,斑斑泥迹,可苦了母亲,需连夜浆洗。拘泥,常常说一个人拘守脚下方寸之地,不敢越雷池半步,也比喻一个人十分固执,从已有的人生经验出发,认死理,不想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明代张纶在《林泉随笔》一文中写道:“后人不得其秘,拘泥纸上语而用之,鲜不误矣。” 用钢耙和泥,既是个力气活,也是个技术活,除泥与水适当配比外,还要撒上瘪谷和均匀切好的草屑。烂泥扶不上墙,就是说泥和得太稀了,抹到墙上挂不住,立马坍塌下来。走入社会才知,和稀泥也算是一种大本事,和稀泥的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18岁后到城市,会把浊水污泥当作身外废物甚至不堪的事项来看待。说自己居住环境极差,一到下雨天土墙“泥沙俱下” 。展开想象,自己在简书平台上首发的日更文字,是否也可以用这个词来概括,良莠不齐,质量有好有差。原先,经常涉于其间的“泥浆之地”是不多见了,但类似泥坑、窟窿、无底洞的情况是否长期共存。正如马南邨 《燕山夜话·艺术的魅力》所说:“这就容易产生一套公式化的手法,结果不一定很好,可能陷入形式主义的泥坑。” 我们还经常会去做一些“泥牛入海”和“泥菩萨自身难保”的事情,等清醒过来之时已悔之晚矣。
让你想不到的是,土泥还极带感情色彩。丁玲写的 《母亲》,就十分有情调:“风送来什么香味呀,是春的气息呀,是那带了露水的潮湿的泥土的气味呀。”有时候,就是鄙夷、鄙视,说一个人泥塑木雕,反应不够灵敏,说醉鬼烂泥一个,身醉如泥,含不含恨铁不成钢的意思,我也不是很清楚。
大诗人杨万里 《竹枝歌》中还有这两句“知儂笠漏芒鞋破,须遣拖泥带水行”,令人深思,说的是封建社会农民日常生活的现状。只是到后来“拖泥带水”,还常常比喻为一个人办事不干脆、利索或者说话没抓住要害。
当然也有赞美的时候。说一个人为人正派或者有高雅的气质,用“出污泥而不染”来界说。《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濯淖污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今晚说了这么多,觉得尘泥无处不在,泥沙四地洒落,只是你没用心发现,要让自己适应各种自然和社会环境,还是采取“不博尘埃”为好。简友,你认为呢?
陈水河整理于2022.5.24晚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