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上》第10篇
“暂时的以迦博,永远的以便以谢”~
选读经文:撒上7:12 撒母耳将一块石头立在米斯巴和善的中间,给石头起名叫以便以谢,说:“到如今耶和华都帮助我们。”
“以迦博”是以利孙子的名字,因神的约柜在战场上被非利士人掳掠,意为“荣耀离开以色列”,“以便以谢”是撒母耳与百姓击败非利士人,凯旋归来时,在米斯巴与善的中间,立的一块石头,起名以便以谢,意为“到如今耶和华都帮助我们”,同样的以色列民,面对同样的敌人,同样的争战,却带来不同的结果,一是以迦博,一是以便以谢。为什么会如此?
大纲:
1、从寻求约柜到寻求上帝
——要放对焦点(7:1-4)
2、 从不知反省到深刻认罪
——能看清问题(7:5-9)
3、从老眼昏花到忠心服侍
——有领袖带领(7:10-17)

1、从寻求约柜到寻求上帝
——要放对焦点(7:1-4)
以前只靠约柜,但神不在其中,而二十年后,他们在米斯巴聚集,向神认罪。非利士人误认为是聚集争战,主动攻击以色列百姓。百姓应该有的反应是什么?是去抬约柜吗?不,他们对撒母耳说:“愿你不住的为我们呼求耶和华我们的神”(7:8)此时,他们是在寻求耶和华,而不再是依靠约柜了。
今日,我们在生活中,也常有争战,当遇到困苦、疾病、失业等危机时,我们挣扎,我们需要恩典,我们需要帮助。你会去找谁?约柜?—神同在的记号,曾经显能力的物;还是神自己?以色列民的历史中曾有过一件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拜铜蛇,直至希西家作王年间,才把之除掉。(王下18:4),教会历史上,也有过圣物、圣像崇拜,据传安放过婴孩耶稣的马槽被人吻得很薄了。现今,一些信徒遇到难处时,总把希望寄托在某个有医治恩赐的人身上,满怀期待地“上山下洞”,我们绝不能否认有这样恩膏的人,但长期把盼望放在人身上的信徒,不晓得直接面对神建立关系的人,必将是可悲。

2、从不知反省到深刻认罪
——能看清问题(7:5-9)
“以迦博”的产生与以色列人的罪恶是不可分割的。他们不知悔改,即或抬来了约柜,也无济于事。而“以便以谢”到来之前,以色列民聚集在米斯巴,向神认罪,甚至禁食攻克己身。箴言书说:“遮掩自己罪过的,必不亨通;承认离弃罪过的,必蒙怜恤。”先知以赛亚也曾如此告诫说:“耶和华的膀臂并非缩短,不能拯救,耳朵并非发沉,不能听见。但你们的罪孽使你们与神隔绝。你们的罪恶使他掩面不听你们。”圣经中许多血泪的历史事实,都向我们指出,罪恶招来“以迦博”,离弃罪恶、对付罪恶,“以便以谢”的恩典必然临到。

3、从老眼昏花到忠心服侍
——有领袖带领(7:10-17)
“以迦博”的时候,士师是昏花的老以利,祭司是他的两个恶儿子,任意妄为;民间的长老更不能给百姓灵性的指引。领袖不受律法的约束,自我作王。这样,“以迦博”是必然的结果。而二十年过后,藉着撒母耳的忠心服事,教导百姓单单的归向神。“以便以谢”—神的帮助就临到百姓中间。纵观教会历史,每一次复兴的临到,每一样祝福的赐下,与领袖的兴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这提醒今日在教会中作带领的人,我们的忠心、殷勤与付出,会使信徒从神那里得着更大的恩典。你我与百姓息息相关,但愿神赐福我们,成为忠心良善的好管家。
神帮助悔改的百姓,制服仇敌(7:13),夺回产业(7:14),只要有神同在,过去的丧失,可以找回。神要让他的儿女认识,他只是暂时的“以迦博”,却是永远的“以便以谢”!
“以便以谢”是一个见证,
告诉我们神的慈爱与怜悯;
“以便以谢”是一个应许,
告诉我们依靠神的公义和信实;
“以便以谢”是一个提醒,
告诉我们尽上本分,警醒争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