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华灯初上。
小区门口越来越多出来遛弯的老人们孩子们,打羽毛球的,拍皮球的,跳广场舞的大妈,甚是热闹的一番景象。
就在这和谐的欢乐氛围之下,眼前突然冒出来祖孙仨,奶奶抱着小孙子,面色有点焦急,爷爷右手端着一只碗,左手的勺子舀着米边走边往奶奶怀里的孙子口中送,俩人边走边喂孩子吃饭的情景太抢眼了,我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已经很久没有看见有人端着碗在外面给娃喂饭了,也许现在都是科学育儿的观念,此时猛然看到这样喂饭,我心里真的是一惊。碗里的白米粥,着实引不起孙子想吃的食欲,从孩子吃一口那痛苦的表情就看出来了。
我又没忍住,对爷爷奶奶说了一句:孩子不想吃就不要喂了吧,孩子吃一口打挺,吃两口嗷嗷叫,奶奶硬硬的勒住怀里的孩子,爷爷硬往孙子嘴边送勺子,此时吃饭是一种折磨,是一种受罪,无论是大人还是对孩子。
爷爷奶奶没有理睬我的劝说,我还是好奇的问了一句:宝宝几个月了,爷爷咕哝了一句非标准普通话:十个月了,我听成四个月,爷爷又重复的咕哝的一句:十个月了。
确实觉得这宝宝看起来还没有人家壮壮的宝宝四个月大的。看来吃饭是个头疼的大问题,家里不吃出来吃,出来还是拒绝吃饭。
奶奶见身边的人都在看他们,就往前走了五米,蹲下来,从爷爷手中接过碗自己喂,结果孩子一样拒绝吃,坐在奶奶腿上打挺。
看到这里,我又想起了春节回老家的时候,看邻居家的宝宝差不多两岁了,吃饭依然是那样的头疼的大事,啥也不想吃,吃一点就得追着喂。奶奶说不知道为什么,五六个月大的时候吃米粉吃得可欢了,越来越大越难喂,个子也小小的,人也瘦瘦的,头发黄黄的,绒绒的,一看就是营养不良啊,殊不知是食物太单一 ,挡住孩子味觉发育,正在探索美味的时候错失了这个辅食添加的过度期,添加的不顺利就导致了后期的厌食偏食等现象。
辅食添加,应该首先从单一到多种,能吃大人的饭,这个过程说漫长也不漫长,几个月的时间,三五个月或者半年左右完全可以了。市场上常见的新鲜食材都可以变换,种类丰富多样,按时按量的固定地点给孩子吃饭,养成一种习惯,孩子就会养成好好吃饭的习惯,慢慢的胃口调动起来,吃饭根本不再是问题。
孩子吃饭本身就是一个训练的过程,训练咀嚼,训练吞咽,训练使用就餐工具,每一次都是先训练孩子,这是大人的责任,到孩子能够自己独立完成一件事情或者一种能力,都需要反复的,多次的长久的去实验,去自己体会,才能够真正的掌握这项技能。
大人就需要的是耐心,最重要的是做饭的技巧不在于多么花样繁多,仅仅保证按时按量,新鲜多样,足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