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杂散文库红旗文集湖南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作者: 唐红旗_ | 来源:发表于2019-08-08 19:36 被阅读18次

    近年来,国内中小学生频繁发生离家(校)出走、校园欺凌、自虐自杀等“极端事件”,中国学龄儿童心理健康状况META分析数据显示,我国学龄儿童青少年心理异常发生率达15.6%,厌学、抑郁、闭锁心理、暴力、自杀倾向等心理问题屡见不鲜。

    中小学生“极端事件”频繁发生,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教育部早在1999年就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2012年又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6年8月19日习近平主席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对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申五令,为什么校园“极端事件”依然频频发生且愈演愈烈呢?

    一、问题与困境

    (一)学校教学重视不够

    1.重应试科目教学,轻心理健康辅导

    社会转型后,优质教育资源仍然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升学率”仍然是整个社会的“风向标”。相当一部分中小学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既缺乏明确的目标,又没有相对稳定的系统内容,还缺乏固定的时间保证和研究检测的手段。

    2.重诊断轻预防,重个体轻全体

    由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缺乏全面理解,不少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心理疾病的治疗上,将工作重点放在少数个别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咨询、诊治上,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开设心理咨询室,忽视大多数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的需要。

    3. 无统一的标准教材,内容缺乏可操作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呈现出无序状态,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没有统一的教材,更没有硬性规定学校一定要订购教材。据调查,在城镇学校有25%的学校没有教材,在农村有50%以上的学校没有教材。另外,相当一部分教材的编写没有体现出该学科的特点,没有达到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忽略了中小学生的活动、体验与实践,缺乏灵活性、开放性和科学性。

    (二) 师资队伍素质不高

    1.心理健康专业教师量少质差

    大部分中小学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城市学校有资质的专业教师也只有50%左右。尤其是小规模学校、城市薄弱学校和大部分农村学校几乎没有“科班出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和思想品德课教师成了该课程的“主力军”。近几年来,尽管教育主管部门鼓励各科任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但每年分配给学校的学习培训名额有限,且培训的时间较短。

    2. 心理健康教学流于形式

    整个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识不足,学校对此又重视不够,没有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形式化倾向严重,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以贯彻落实。部分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心理咨询室是为了应付教育主管部门检查、考核。学校很少对心理健康教育课进行指导、评估、考核、检测,基本上是放任自流。

    3.教师队伍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忧虑

    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采用国际公认“SCL-90心理健康量表”,由心理学专业人士对某省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有51.23%的教师都存在心理问题。近年来,教师自杀、抑郁的事件也屡见不鲜。教师中普遍存在着烦躁、忧郁、易发火等不良情绪,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就是这种不良情绪的宣泄。

    (三)家庭教育环境不优

    1.家长关注甚少,教育方法缺失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中“独生子女”仍占主流,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却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的家长不具备心理健康教育常识,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降低了孩子自身对心理疾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大部分家长由于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常识,孩子出现了不良心理征兆,无法及时预见和发现,更谈不上重视和疏导。

    2.不健康的家庭氛围,制造了不少 “问题孩子”

    有的学生家长自身要求不严,家风不正;有的家长为了赚钱,夫妻离异,对孩子不问不管,放任自流。“留守儿童”、“隔代教养”、“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的大量涌现,导致中小学“问题孩子”逐年增加。

    二、对策与措施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中,关注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

    1.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

        政府应支持学校配备相关的硬件设施。在建立健全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同时,建设好专为中小学生服务的校园心理健康服务中心。

    2. 为中小学配齐心理学专业教师

    为中小学增加心理学专业教师编制,按教育部的有

    关规定为中小学配齐心理学专业教师,对从业教师要不断地进行专业培训与提升。

    3. 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办学行为的督查力度,严格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促使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对违反教育部有关“减负”文件精神的学校责令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学校实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取消年终绩效奖金。

    (二)教育部门要积极作为

    1.建立与心理专家业务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在地方成立一个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构建一个危机预防常态体系——“中小学生心理信息采集与分析中心”,定期采集与分析学生的心理信息,向学校、向家长、向媒体发布。

    2.指导中小学校积极拓宽工作路径

    通过活动课或专题讲座的形式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和课程计划当中。在小学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在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

    3.把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加大考核的权重指数,要像考核学校德育、智育、体

    育一样来考核学校的心理理健康教育落实情况,如发生“校园极端事件”一票否决学校的评优、评先权。

    (三)加强课程建设与研究

    1. 制定完善相关法规

    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国家的法规,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化、规范化、法制化。

    2. 编写规范统一教材

    编写教材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教材内容选择

    上,要坚持以“实”为本,即联系实际、体现实用、突出实践、注重实效。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阶段目标来确定适当的教材内容。

    3. 丰富课程形式

    可因地制宜组织团体辅导,如社交技巧训练营,校外研学实践训练营,抗挫折增自信小组,做情绪的主人,压力处理工作坊,领导才能拓展小组等,让更多的学生在团队实践活动中,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四)学校社会要形成合力

    1.加大宣传力度

    学校可通过墙报报宣传或专家讲座等形式,帮助全体学生了解到心理健康问题的危害性,让学生对此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2.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一方面大力做好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前培训工作,使他们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做到持证上岗;另一方面,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疏导,避免学生受到消极影响,从而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

    3.家长积极配合

    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座谈会”、“家长委员会”交流“教子经验”,打破家长那种“只要学习好一切都好”的旧观念,帮助家长建立科学的人才观,规范其教子行为,鼓励家长创建健康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三、结语与期望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到他们一生的成长。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要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做一项常抓不懈的任务,把预防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aef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