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最终成功的关键,并不是因为他曾精确地计划过自己的成功,而是坚持。走向成功的过程就好比项目的起点是南极,而终点是北极--无论最初往哪走,只要中途不改变,早晚会到达终点。”
这是我很佩服的李笑来老师的又一经典语录。因为它我改变了行动方式,我的学习模式也因此变得简单而纯粹。
成甲说“是什么曾经拯救过你,你就拿它拯救世界。”于是我想写一篇关于计划和坚持的文章,送给那些还在纠结行动计划,却迟迟没有行动的读者。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5631/a054c464ab7a8c48.jpg)
前天我写了一篇关于阅读的文章。于是有读者问我是在图书馆借书看还是在网上买书看,她怕纸质书太多搬家时成大麻烦,可图书馆里的书种类有限,所以想看的书迟迟没有去买。
我回答:“买个电子书吧,又方便又便宜。”
她回答:“可是我还是喜欢纸质书的感觉。”
我说:“我觉得kindle的质感比书还好。”
又有读者说:“kindle爱闪屏,闪得眼睛都要瞎了。”
我很惊讶,难道他买了一个假的电子阅读器?于是问他是不是在官网上买的,因为我确实很喜欢kindle,也不觉得它的闪屏有多严重。
结果他回答:“我没有买过,是听朋友说的。”
后来我觉得这个话题越开越偏离初衷了,就没有再继续讨论。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5631/b0ac50124d46295d.jpg)
今天越想越不对劲,她只是想看书而已,而我们不是在讨论读书的方法,也不是在交流读书的心得,而是卡在了读书的工具层面。这有什么好纠结的!
喜欢纸质书就买纸质书,在印象笔记上做好读书笔记,这本书的使命就完成了,你可以把他送人或者直接扔了,根本不用担心搬家时有多麻烦。
追求方便快捷就买kindle,不要去找别的借口。
记得在看小六梦想早读会的直播时,也有人问小六:“我们该看电子书还是纸质书。”
小六回答:“我们不要纠结这个问题好不好,你喜欢什么就选什么呀,不要让这种层面的问题阻碍了你的成长。”
所以,当你要去做一件事时,不要在简单的工具和计划上过多的纠结。而要瞄准你的目标去做、去坚持。比如你阅读的目的是通过书的内容使自己成长,那你不该在阅读工具上纠结,而应该想“我想通过读这本书获得什么知识,这本书的重点在哪一章节。”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5631/d79b2000c237fe28.jpg)
并没有谁一开始就懂得这些道理,我们都是在"试错"的过程中慢慢成长起来的。
我之前特别爱做计划,因为做计划的时候我就感觉成功指日可待了。所以我会野心勃勃的给自己安排很多任务,觉得自己什么苦都能吃,什么罪都能受。
然而,我并不能承受那些苦与罪,所有的计划坚持不过三天就被搁置了。等我想起来,我又开始满心欢喜地做计划,因为各种原因,我的计划又被搁置了。我就重复的计划着,却从未坚持过。
比如我刚开始尝试早起时一直在工具和计划上纠结。我当时想"我每天起太早了会不会打扰到室友?我起不来时应该听一首轻缓的音乐,那听什么音乐呢?"
后来我的思维有所进步,但 依旧停留在计划层面。“买个运动手环就不会打扰到室友了,那我买什么牌子的手环呢?每天听同一首歌会不会腻呢?”
因为种种工具和计划上的纠结,我迟迟没有开始我的早起计划。后来我去问和我一起入早读会的小伙伴,他们告诉我“我每天纠结的是早起后做什么,而不是怎么早起。不要一直停留在计划上,而是要以目标为坐标,排除万难,坚持到底。”
后来,我也摆脱了“浅层次”的纠结,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如何坚持,如何到达目的上。我发现,只要你去做,所有浅层的纠结都会在行动中迎刃而解。我已经不再纠结工具和计划了,我开始考虑早起后做什么“怎么做晨间日记?怎么发现和学习临界知识?”
![](https://img.haomeiwen.com/i2075631/a9f83d83e42bdf2b.jpg)
成甲老师说:“越早让自己的认知升级,就越能享受其带来的复利效应。”
你要相信积累的力量,有些好的思维习惯越早养成,受益就越大。有些坏的思维习惯越晚拔除,它带来的麻烦也就越大。
重要的不是计划,而是坚持。越早醒悟越好。
网友评论
游览景观如此,做学问干事业亦如此,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见难而退是不会有什么收获的,永远不会领略到无限风光在险峰。宁愿做过的后悔,也不愿没做的遗憾。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