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盒酸奶引发的思考

作者: 李十寒 | 来源:发表于2019-03-06 10:48 被阅读1次

    周二的上午,淘气堡里冷冷清清的,除了老板家六岁的儿子,一个孩子都没有。我们进门的时候,他正杵在门口百无聊赖的张望,他妈妈说,这下好了,有人陪你玩了。

    “今天怎么没去幼儿园?”

    “不想去,让我给请一天假,就要在家呆着,你说这孩子,幼儿园什么都有,怎么他就不愿意去呢?以前……”,我顺嘴问一句,没成想打开了他妈妈的话匣子。

    我一边给儿子脱外套,一边拿眼睛瞟了一下那孩子,低着头用脚丫子踢着因两片地垫挤压而隆起的接缝处,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刚一松手,儿子就像撒了欢兔子,一步窜进里面,那孩子也跟着进去了。儿子从九个月开始玩淘气堡,轻车熟路的已经不需要我跟着了。但今天有大孩子,我想想还是跟进去了。我找个地方坐下,一边刷简书,一边有一眼没一眼的看着。那个大孩子,暂且叫他A吧,A和儿子四处寻找着自己的猎物。不出所料,不一会儿两个孩子就因为抢玩具打了起来。动静太大,把A妈妈引了过来。A妈妈干脆利落,抢过A手里的玩具递给我儿子,回头对A说:“来咱家的小朋友都是客人,你不能和人家抢玩具。”小孩子讪讪的走开了。没过多久,同样的冲突又重演。不过这次A学聪明了,拿起玩具就跑。他妈妈追不上,只得大声对我儿子说:“不要那个了,阿姨给你拿个新的。” 这话比千军万马还管用,A一溜烟跑过来,扔下那个旧的,抢起新的就跑,还不忘回头喊一句:“我不喜欢小孩子”。A妈妈也不示弱:“你自己就是个小孩子,人家喜不喜欢你呀?”

    接下来儿子要玩电动车,看我去换硬币,A也要。A问妈妈给了我们几个,妈妈说两个,他说那我要四个。结果等他看清我手里的四枚硬币,他顾不玩上,疯了似的跑回去找妈妈理论,我不知道A妈妈最后是怎么安抚A的。

    等到另一个七岁男孩B来的时候,儿子和A的战斗已经升级成A直接动手打人。有一下我没看住,A直接把儿子推倒在地上,头撞到了软包墙上,儿子痛哭流涕。A也气的小脸通红,大声申诉,数落着我儿子的“罪行”。我抱过儿子安抚,A妈妈也不听A解释,劈头盖脸的训斥起他有多不懂事,一口气给孩子贴了好几个标签。我看不过去,说没事的,小孩子打闹很正常,你也听听他怎么说。这时估计A也觉得说不过他妈妈,不再说话。跑到收银台,从里面拎出一袋子春桃,爬上高脚蹬子,站在上面示威的看着我儿子,不住的往嘴里塞春桃。儿子一边哭,一边问我哥哥吃啥呢,听的我哭笑不得。这时候A妈妈说:“哥哥弟弟都在旁边看着你吃,你就不能给他们分点吗?我是怎么教你的?”

    一盒酸奶引发的思考

    我猜他妈妈要么是觉得面子,要么是怕得罪我这个常客,所以越说越生气。为了缓和气氛,我对儿子说要不咱们喝个酸奶吧。我帮他擦干眼泪,拿出两盒酸奶,想看看他怎么办。只见儿子努力掰开酸奶,走到收银台前,稚嫩的声音里还带着浓浓的鼻音:“给哥哥一个吧!”,说着高高抬手,费力的送过去一瓶酸奶。我赞许的看着儿子,满心安慰。

    这时A有点不好意思了,从椅子上跳下来走到我们身边,不知道该不该接,歪着头一脸询问的看着他妈妈。我赶紧抢在他妈妈前面说:“你自己想不想喝,不想喝别勉强,想喝你就拿着吧,弟弟给你的”,我又给A妈妈使了个眼色,意思她别再说话了。他挠挠头,又看看妈妈的脸色,接过酸奶跑开了。再回来时,手里抓了一把春桃,一定要我收下。我又转手送给了在不远处玩沙子的B,一个特别有教养的孩子。然后三个孩子各自拿着吃的,开开心心的跑到里边去玩了。

    他们坐在台阶上聊天,互相问着年龄、名字。当然,我儿子只会回答。接下来他们玩分组追逐的游戏。出乎意料,从进门就一直讨厌我儿子的A此刻竟愿意和他一组。我趁机狠狠的表扬了A一把。看着他们三个打成一片,我终于可以坐在旁边好好码一会儿字了。

    A对儿子态度的转变,不能说没有酸奶的功劳,但也不是酸奶这么简单。从我们一进门,A妈妈就开始数落、揭短、训斥。把原本满心欢喜的A,一点点推向顽劣的边缘,这全都是A妈妈的“功劳”。而酸奶事件,只是稍微听了一下孩子的意见,改变就这样明显。

    时常会有人说自己家的孩子顽劣、不听话、搞破坏、甚至打人。但是有多少家长能蹲下来平心静气问问孩子心中所想呢?就比如A妈妈,我打赌她都没有问过孩子为什么不想去幼儿园,发生了什么事。就算是问了,她多半也会觉得孩子的理由小题大做、不可理喻吧。又有多少家长会尊重孩子,开口之前先想想孩子的感受呢?孩子虽小,也有自尊和自爱,尊重他给他空间,他就能学会如何自爱。

    心理学有个名词叫做“标签效应”(Labeling theory),是指当一个人被外界用某个/某些词汇描述和分类(即贴上标签)时,他的自我认同和行为会受到影响。如果像A妈妈那样不分场合的数落,一点小事就上升到人品层面加以批判,随便贴标签,孩子也只能像着自己的劣质“标签”发展了。

    没有孩子天生顽劣,没有孩子天生不喜欢上进。如果孩子这样,那一定是大人的错。他的顽劣,也许是为了引起你的注意,也许是发泄对你忽视他的不满,也许是对你强权的反抗……,但没有一条是因为他天生就是个坏孩子。

    日本小说家伊坂幸太郎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且先不说考不考试,在我看来,从我们决定做父母开始,就应该有个做父母的样子。育儿育己,多思多学,与时俱进才是正道,不尊重孩子的独立性,认为孩子是自己的附属品,随意加以指责、诋毁,那毁掉的不仅是孩子,还有可能是这一生难得的亲子情。

    一盒酸奶引发的思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盒酸奶引发的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daa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