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经典国学文化经典读书
红林悟道《韩非子-五蠹》 第六十五章 公少私众

红林悟道《韩非子-五蠹》 第六十五章 公少私众

作者: 红林主人 | 来源:发表于2021-04-21 08:59 被阅读0次

    红林悟道《韩非子-五蠹》 第六十五章 公少私众

    红林悟道《韩非子-五蠹》上一章韩非子告诉我们民众为何要逃离家园的原因,其实很简单“穷危之所在也”,家园已经成为穷危之所。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大批难民逃离家园,远走他国,有的死在途中,有的背井离乡,生活苦不堪言。造成“穷危”的原因无外乎两种,一是战争,二是乱政,而战争与乱政是必然的关系。

    韩非子讲的“穷危”是君主乱政的产物。每一个普通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性,不管是在自然环境中,还是在社会环境中,人人都想顺顺当当的,没有一个人喜欢整天出事。顺当就是要避免有害的事情,如何避免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守法守则,比如开车不违规,喝酒不开车。而生活在现实世界里,因君主的乱政让民众处在穷危之中,民众无法生活只能逃离。

    韩非子在这里所讲的“穷危”之人就是耕战之士,君主听信儒生、游侠、商贾、纵横家的言论,放弃依法治国的治国政策、耕战第一的军事政策、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结果治理国家依靠君主的仁爱,欺压社会财富与物资的创造者国家安全的保障者--耕战之士,经济上依靠商人商业,外交上合纵联合小国或连横依附大国,最终走向国家灭亡。具体到耕战之士,就是士兵前进是死,后退也是死,而君主从来不顾不问兵士的疾苦。耕种者如牛马一样劳作却无收获,君主也不过问。这就是穷危之所在,在这种情况下“民安得勿避?”民众怎么能不逃离呢?

    民安得勿避?这是最强有力的社会学终极之问,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史,几乎都有“难民”问题,不管是古代的农业社会,还是现代的工业信息社会,难民总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韩非子讲完耕战之士的穷危之困后,继续讲民众趋利避害的问题。他说:“故事私门而完解舍,解舍完则远战,远战则安。”意思是:所以他们投靠私门贵族,求得免除兵役,兵役免除了就可以远离战争,远离战争也就可以得到安全了。这是民众避害的方法,国家与君主靠不上,就只能靠私门贵族。人性千年不变,现在我们也不是在走后门走关系吗?而后门与关系的背后就是当权者。

    民众走私门的手段“行货赂而袭当涂者则求得,求得则私安,私安则利之所在,安得勿就?”意思是:用钱财贿赂当权者就可以达到个人欲望,欲望一旦达到也就得到了实际利益。平安有利的事情明摆在那里,民众怎能不去追求呢?多么现实的论述,这样的事情几千年来都在发生,根源就是君主乱政,如果没有君主乱政民众穷危,而是依法治国,国富民强,社会公平公正,谁还去走后门找关系呢?

    韩非子最后的结论是“是以公民少而私人众矣。”意思是:这样一来,为公出力的人就少了,而依附私门的人就多了。这才是君主的命门之处,权臣用“民萌”之计收拢民心,待时机成熟举事成势。国家是由一个一个的人组成的社会群体,人是国家组成单元,也是国家财富与社会资源的创造者,国家安全的保障者,没有了人,也就没有了国家,没有国家那来的君主,君主与百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故事私门而完解舍,解舍完则远战,远战则安。行货赂而袭当涂者则求得,求得则私安,私安则利之所在,安得勿就?是以公民少而私人众矣。】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一切工作以“得民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个朝代的消亡根本原因是失民心,失民心的原因就是君主乱政,民众穷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林悟道《韩非子-五蠹》 第六十五章 公少私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ddal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