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麻吉星精英教师培育计划
让信息化教学实践在每一天自然的发生

让信息化教学实践在每一天自然的发生

作者: 张秋琼 | 来源:发表于2019-10-04 10:26 被阅读0次

    今天,又是充实的一天。

    想来这已经是第四次听王博士的讲座了,这四次听都有不同的感受。

    每次来,王博士在每场讲座中都会有一些调整,虽然听过四次的我也不尽然明白这调整背后的含义,但可以看出王博士在根据受众或者自己新的想法不断更新自己的讲座内容,这可以说是我的精神激励吧,这让我反思,我上过的课第二次上我有没有认真的去思考和调整?

    为什么时听时新?原因更多的是我在变化,因此我在每次讲座中感悟的点是不一样的。

    第一次听是王博士在北京的直播视频,这次听对王博士的理论,对信息化教学了解都不够深,因此注意力都在最后的那节音乐课上,初步感受到了STEAM教育和项目化学习的魅力,看到了学科融合,看到了孩子的作品,惊叹中也有着深深的期待,期待有一天自己的课堂也能这样丰富多彩。这时的我听完讲座对信息化教学充满了兴趣。

    第二次听是在福州市信息素养教师培训活动上,这次王博士讲座主题为《数字时代的教师养成法》,虽然这时的我已经阅读了《数字时代的学与教》,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这非入门级的“进阶”讲座对我来说很有难度,尽管自认为很认真在听,讲座内容“智慧课堂核心要素”有些内容我一知半解,有一部分的原因来源于我在教学中没有真正的实践过和探索过。这次的收获更多的是理念先行,我真切感受真正的教学要以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从教师中心转化成以生为本的课堂是我们要追求的,信息化教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生,从而进行数据决策不断去追求和实现这个过程。有了理念后续的实践才有了方向。

    第三次听是在教育行走活动上。对于这个激情澎湃有爱的群体而言,我认为王博士的讲座给大家带来了冲击,可以说是既热情又理性吧,教育行走很多时候我们讲的是情怀,当然爱和耐心在教育中自然必不可少,但教学中理性的方法和实务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这样一种碰撞,才让我们的课堂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也意味着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是人工智能所不能替代的。

    第四次就是今天啦,面对的群体是小学教师,可不我又厚着脸皮自动“对号入座”了,这次我的关注点又回到了最后那节音乐课上,这次再听才算听清楚了,项目化学习能有效实现学生中心,跨学科融学科,培养孩子的多元智能。想来也和第一次听讲座呼应上了呢!除此之外看到了“麻吉星”团队不仅有科技,更多关注的是如何用技术辅助教学,核心是教学本身。

    接着我全程参与了金山中学陈蕾老师的备课过程,中午和她一起看她打印材料、进行同质性小组分组、调试了电脑,接着就去上第一节常态课。陈蕾老师也才和这些学生配合不到一个月,但学生已经娴熟自然的分发反馈器,我心里暗暗感叹这是真正的信息化教学常态化啊!一下课布置好作业,陈蕾老师赶忙跑向另一座楼,开始了信息化教学研讨课,比起第一节课,节奏把控上更到位了,我只想感叹,调整真的很迅速啊。确实存在王博士提到的指令有但不够清晰的问题,第一节的学生更为活泼一些,表述也更好一些,学生的评价也能从刚才汇报学生的表达、内容是否有序等几个方面来评价,所以当时我和陈蕾老师并没有关注到指令这个问题,第二节有发现学生理解不清评价偏离的问题,学生的差异老师很难把控,但老师不断尝试思考和调整,这类问题以后出现的就会越来越少。

    对于这节课王博士给出了很好的教学建议:从几个维度确定评分标准,训练孩子有条理的汇报,发展思辨能力;可以把几个教学环节调整些策略让课堂更有趣一些。

    很久很久以前,陈蕾老师和我说过:“把每一节常态课当成公开课来上”。今天中午,陈蕾老师和我说:“把每一节公开课当成常态课来上”。做到前者已然不容易,做到后者前者是前提,但心灵要更强大,不怕失败。我在公开课前如履薄冰,反复记流程,大概也是一种被束缚,从陈老师的态度中我学到了努力和从容,不怕,做好每一节的准备,公开课又有什么呢?一直记得认真对待每一节常态课,在陈蕾老师的建议下,虽然没有设备,但用自己的手机拍照上传孩子的作品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我还是能做到的,就从小小的能做到的尝试开始吧!也期待看到陈蕾老师每一节信息技术常态化的公开课!

                                          2019.9.2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让信息化教学实践在每一天自然的发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dnj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