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国之耻辱。甲午之耻国人皆有耳闻,《甲午殇思》一书,则是刘亚洲,丁一平,金一南,罗援等多位军事专家对甲午国耻的研究论述文集。这其中,各人所著角度自有不同,如从国力相比较,如从战略相抗衡,也有从国际法议之,从国民性论之。殇思之后,在如此多的大家为我们揭开甲午惨败的历史原因之后,我们不应只停留在对甲午之耻的思与想中,强敌犹在侧,国人必自强,以甲午为鉴,由思触行,才能真正重振国威。
网图侵删1877年,年轻无为的光绪帝励精图治,决定振兴中华,可是由于西太后慈禧的“垂帘听政”,使强盛的大清帝国正式走向衰弱。而此时,在日本,明治天皇开始亲政,他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发动了著名的“明治维新”,使弱小的日本强大起来。1894年9月17日,日本那扩张侵略的野心,再加上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终于使日本发动了黄海大战。
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
战中,指挥的旗舰被击伤,大旗被无情的击落,邓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住敌舰。他指挥的“致远号”在战斗中最英勇。邓世昌命令火炮一起开火,连连击中日舰。日舰包围过来,“致远号”受了重伤,开始倾斜,炮弹也打光了。邓世昌坚定地对部下说:“我们就是死,也要死出中国海军的威风,报国的时刻到了!”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这大无畏的气概把日本人吓呆了。这时,一发炮弹不幸击中“致远”号的鱼雷发射管,使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牺牲。邓世昌坠身入海,部下抛给他救生圈,他执意不接,他的爱犬“太阳”飞速游来,衔住他的衣服,使他无法下沉。可他见部下都没有生还,狠了狠心,将爱犬按入水中,一起沉入碧波,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享年45岁。这一幕惊天泣地,壮烈至极!连日军也肃然起敬。
网图侵删回顾过甲午海战中令人肃然起敬,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与战争过程后,我们不得不去思考,今日之中国也再不是甲午之时腐朽可欺的清政府,从1949年以来,在这60多年来,中国各代领导人,鞠躬尽瘁,“三弹”的研制成功,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澳门香港的顺利回归,经济的改革,航母的出现……这些都证明了中国的实力,都证明了中国已经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中!可是昔之甲午将我们百般欺凌的岛国日本,今日仍然虎视眈眈。安保法的强行通过,对待钓鱼岛问题的胆大妄为,一桩桩一件件无不展示着这个昔日的敌人并没有收起他们的野心。面对着这样的现状,我们没有理由更没有时间躺在功劳簿上放松。梁启超先生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面对纷繁的国际形势,面对虎视眈眈的昔日强敌,我们青年人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必须肩负起我们的使命与责任。
网图侵删《甲午殇思》让我们从历史中得以反思,反思历史,也是在反思自己。我们眼前川流不息的,是把“挣很多很多的钱”当作理想的孩子们;是卑躬屈膝、恭迎拍马的官员;是留在国外永不还乡的“人才”;是“仁义道德”成为“迂腐”的代言词;是人们都患上了“社交强迫症”,拥有一大堆“朋友”,却遗忘了“知己”的含义;我们听不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也看不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正气;这些问题我们大可不必遮羞不谈,存在即是合理,面对不断富足的生活,面对形形色色的变化与诱惑,一些问题的出现是必然的,但我相信,面对着《甲午殇思》这本正视国耻的著作,所有国人都会被激起勿忘国耻、矢志强国的奔腾热血;所有国人都会理性判断,对症下药的冷静思考;所有国人都会增强自己的时代担当和社会责任;所有国人都会被唤醒内心深处的民族精神。
“虽有其心,难有气力”,是尴尬。“虽有其力,难有其心”,是悲哀。走在复兴之路上的中华儿女,反思反省,应有其心;抗耻拒辱,当有其力,甲午之殇,起于思,必将触于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