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亭内,荷塘畔,清风拂柳,他抚琴,她吹笛,那样明月当空的素锦年华再不回来了。
一
桃城之所以叫桃城,是因为盛产桃子,山杰地灵,桃城的桃子天下闻名。
姚家世世代代因为过人的经商头脑,成为桃城首富。
只是到了这一代,姚家两个儿子却心思不在经商。
一个多年前突然要云游,再没回家,一个喜丝竹管弦,日日琴瑟为伴。
只是,喜丝竹之声的这个人,额头却有一块疤痕,据说是小时候随哥哥去登上摔的,但是丝毫不影响他的才情和潇洒。
姚家有个好管家,他们世代跟随姚家,帮助姚家打理了不少。
桃城的桃花也是远近闻名。
每当桃花盛开,满城花香,落英缤纷,游客络绎不绝。
尤其在桃花节这天,城里姑娘都会穿上最好看的衣服,梳最美的发髻,因为相传这一日,在同一棵桃花树下相遇的男女,都会情系彼此一生。
姚复之也只是随便看看,却被一阵婉转悠扬的笛声吸引。
只见桃树下,一女子身着桃色衣裙,简单的发髻,只戴一枚发簪,素雅清新。
笛声时而诉语,时而幽咽,饱含无尽辛酸和思念。
一曲终罢,姚承复便拍手称赞。
女子这才发现旁边有人,低头便要走。
“敢问姑娘是哪家千金?在下实在欣赏这笛声。”姚复之见女子要走,急忙问道。
见女子还要走,姚复之有说道:“在下没有冒犯姑娘的意思,只是从小就对丝竹管弦之声钟爱有加,今日听了姑娘的笛声,实在欣赏。”
“我并不是什么千金,只是栖身桃源阁,公子还欣赏么?”
桃源阁,桃城最大的烟花柳巷,供有钱人娱乐,一个青楼女子,他姚复之还要欣赏吗?
“欣赏,我这就叫人去赎你。”
干脆利落,毫不犹豫,锦月就被姚复之赎了出来,去了姚府。
虽然接下来锦月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至少离开那个地方了。
二
在姚家,姚复之对锦月尊敬有加,只是让她居住在府上,切磋音律之技。
只是锦月告诉姚复之,她并没有什么技艺可谈,不过是凭心而奏。
姚复之也没有勉强她,他想,她一定有自己的故事。
“公子可知道,我一直在等一个人。”
“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个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让我忘不掉的人。”
月明星稀的夜晚,在姚府亭内,锦月对姚复之说起这样的往事。
十年前,她是陆家的嫡女。
父亲在朝廷为官,终日繁忙,家中大夫人掌权,她们母女日子并不好过。
碰巧父亲要随当朝皇帝远行,大夫人便随意找了个理由把锦月关进了柴房。
母亲苦苦哀求,大夫人也无动于衷,并且不容许去看望她。
在柴房的日子漫长而绝望,她想,会死在这里吧?
这个时候,有个人出现,送了她一支笛子。
“你叫我承哥哥吧。”
他是随父亲来陆府拜访陆大人的,只是碰巧陆大人不在,便住了两日。
他每天会去柴房附近吹笛子,听到了锦月的哭声,听说了她的故事。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要坚持,总会逃离这个地方,不管遇到什么,一定要坚强,哭和死并不能解决什么。”他鼓励她,他教她笛子,他给她送食物,她叫他“承哥哥”。
她那段时间虽然在柴房,却很开心。
只是有一天,他说他要回去了。
后来在陆府的日子,不管多艰辛,每当拿起那支笛子,锦月心中就会充满希望。
可是锦月的父亲因为得罪权贵,被害入牢,没多久有人在陆府放火。
母亲用尽力气将锦月推出火海,自己葬身火海。
一夜之间,陆府成了废墟。
锦月一直没有离开,她只是看着眼前的一切,几天几夜没有合眼,不知什么时候昏迷过去。
当她再次醒来的时候,发现已经被大夫人的儿子卖到了桃城的青楼,桃源阁。
陆家人都已葬身火海,唯有这个纨绔子弟因为出去玩逃过一劫,他却为了自己的生活,将自己的妹妹卖了。
刚去桃源阁,锦月想到了死,后来她试图逃跑,也被抓了回来毒打。
伤痕累累的时候,她手里握着笛子,她想到那个少年告诉她的话,一遍又一边告诉自己,一定要坚强,哭泣和死亡并不能解决问题。
从那以后她学会了在桃源阁生存,好在因为出色的笛声,老鸨容许她只为客人吹笛,不接待其他。
她也努力攒赎金,等待有一天可以逃离那个地方。
三
“所以我很感激公子,帮我逃离那个地方。”锦月看着姚复之对他说。
“你放心在这里住,有我,没有什么可以伤害你。”姚复之的话,仿佛誓言一样,让锦月赶紧收回了她的目光。
回到房中,锦月迟迟不能睡,揭开了尘封的伤疤,她想哭,她将笛子放在胸口,呢喃着“承哥哥,你在哪里?”
一曲笛声传出,姚复之在门外听得清楚。他摸了摸额头的伤疤,叹了口气。
是夜,锦月挣扎万分,还是敲开了姚复之的门,告诉他,她要走。
姚复之有许多话要说,却只回了一个“好”。
天边刚发白,锦月没有和任何人告别就出门了,越走越远,她没有回头,姚复之这么久以来对她的心意她是知道的,只是她心中依旧有放不下的人,她要去找他,哪怕千山万水。
“再见了,姚复之,你的恩情,我日后再报答”
走到半路,却看到一行人马慌慌张张的迅速前行,管家看到锦月,眼神幽怨。
锦月还没来得及问什么,车马已经驶过,管家匆忙告诉她,姚复之摔伤了,就迅速追马车去了。
姚复之摔伤了?怎么回事,锦月心中一团疑问,她决定还是返回姚府看看是怎么回事。
等她到姚府时,姚复之的伤势已经处理完毕。管家看到她在门口,叹息道:"锦月姑娘,我家公子怎么对你,我们都看在眼里,你为什么还要离开?你看看他现在,都是因为你才受伤。"
原来,当晚锦月告诉姚复之她要走,姚复之知道锦月走的时候不会带走任何东西,他怕她一路太辛苦,便骑马去她途径的一些客栈酒店放下银两,并嘱托店家好好待她。由于一夜未睡,加上心急如焚,最后从马上摔了下来,受伤。
当她知道这些后,站在原地愣住了。
直到有个下人拿着姚复之换下来的衣物路过,她才回过神,要过衣物,告诉下人,她来收拾。
只是那枚掉下的玉佩,颠覆了锦月的一切。
四
锦月再也没有提要走的事情。
一切都在慢慢发生变化,抚琴,赏月,锦月和姚复之竟像知己一般。
春日赏百花,夏日凉亭琴笛合奏,秋日赏月谈心,冬日煮雪烹茶。
时而遇上宴饮,他二人一曲合奏,引来多少称赞。
锦月时常看着姚复之额头的伤疤在想,他小时候的摔伤,究竟失去了多少记忆?可是那又如何,最后姚复之喜欢的还是她,她也幸好没有走。
想不起来又如何,她现在依旧陪伴在他身边。
五
听说最近姚家大公子姚承之要回来了,云游多年他想回家歇一歇。
在接风宴会上,锦月见到了他,却不知为觉得仿佛在哪里见过。
宴会结束,姚承之叫住了锦月,请求看一看她手中的笛子。
"真的是你!"姚承之一下抱住了锦月,"你是锦月对吗?我是不是在做梦!"
他狠狠掐了自己一下,吃痛了,才确定自己不是做梦。
见锦月茫然不知所措,他再次提醒他,"我是承哥哥啊,你的笛子,我送给你的,你忘了吗。"
他当年去陆家寻人,因为废墟未果,后来云游,也是为了她,没想到,那个人就在他的家中。
六
原来,锦月之前想多了,姚承之和姚复之拥有的玉佩是一样的,姚复之额头受伤带来的失忆也和锦月的故事无关。
姚承之才是她一直找的人,她却误以为姚复之是她找的人而留下来,一切解开了,才发现多荒唐。
锦月卧床半个多月,才理清楚一切,才确认这一切。
一切谈开,她终于要随姚承之离开了。
她心心念念的承哥哥回来了,要带她走了。
可是她却不快乐。
一路上,明明最挂记的人在她身边,可是她脑海里却始终是那个额头有伤疤却风度翩翩迷人的少年,脑海里始终是他们赏花,合奏,煮茶的情景。
终于,她忍受不了,她要离开姚承之回去,不管是因为当时误会引发的情愫,还是多年的相处亦或是感动,她发现她离不开的是姚复之。
再次回到姚家,已然荒草丛生,落叶满地,大门紧锁。
多方打听,才知道,姚复之已经遣散家仆,去了山上出家。
从此,那座山,一个山头多了一个懂音律的和尚,另一个山头多了一个未了却凡尘的尼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