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的文章,都没离开仁,义,礼,智。所谓文以载道,以前人写文章,或者说以前人用写文章这种方法,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决不能离开道。
这就叫做:文以载道。道就是仁,义,礼,智,文章必须贯彻和点明自己的思想,然而自己的思想,还是要以古代典籍,既:圣贤书为中核心。亦也就是说,从圣贤书里摘要出来的某点,即以进行扩充,和阐发,这种方式发表的议论文,或散文等等的题材,就是古人对文章这种法的要求,与提纲了。这样的文章是有意义的。因为这样型的文章,在写作过程中,或者说在作品完成后,文章本身呈现的不仅是其作者的思想高度,与逻辑水平,更主要的是,在此过程当中,作者本人也因为逻辑与思维的贯通,游走而有所收获,和陶冶。这种载道的文,确实很能提升,与体现出作者本人的思想水平,与修养境界,对自身,是有很大好处的。
其次,这种载道的文章一经面世,如确有其独特,且深刻之见解,与观点的提取,总结,阐发,和晋级的话,那么对于同属于爱好,和喜欢、想要了解圣贤书的同学的话,也是一种正面的启迪,和鼓励。
故,载道之文,可以说是一种双赢之文,也是古人认为文章这种艺术形式所应该具有的样子吧。但是,如今的文章有无道理,这就不好说了。如今文章这种法,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掌握,和具备。所以,文章有没有道,我真的不知道,但是这世上确实有很多并不属于道德的文章吧。仅此而已。
文章有道德,和不道德之分。不道德的文章,不是说他不好,而是说他没有载道,那么,或许这篇文章诞生的目的,就不是先为的取悦于自己,不是发表,与陈述自己的理,理顺自己的逻辑,为自己而写,然后尽量取悦大众,但绝不强求。
这是我写文章的态度,我首先全情投入的奉献我自己,把我的道融入进我的文章里,融入进我的艺术里面去找到自己。至于观众喜不喜欢,我不太介意,也不强求于此。
这种文章写出来,起码,我自己是有所收获的。我觉这就足够了。
如果观众能喜欢,那就最好不过,双赢嘛。这是最好。
但是,还有种文章,不能说载道,有没有道,我很难看出来。但我更不知他能否在此行为中得到内炼的提升,或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或提升自己的精神思想境界,以及提炼出更为适合,与适应自己的核心思想、中心思想等等,等等。如果都没有,写这有什么意义。
为了赚钱,文章成为了赚钱的工具,那这就和文以载道的纯粹,相去甚远了。
道理,是一样的。我写文章,其理论根据,均根植于《四书》,《五经》当中,没有离开四书五经。但是我写作的风格,偏向于艺术,而非学术。我认为,我更像是一个:古典哲学写作表现艺术家。因为我的文章,其理论核心是根植于《四书》,和《五经》之中的,且我也算做,是熟读《四书》的人。所以我表现的时候,驾轻就熟,用孟子的话说,就叫:“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摘自《孟子·离娄下》)就是,拿来就用,并基本做到毫不违和。这就是我的特点,因为熟读《四书》,因为擅长写作,故用写作这种艺术手段表达哲学的意义与思想,就是我擅长的行文方式了。
总体来说,还是文以载道的。因为我写作的首要目的,是不断地丰富,和提升自己。所以说,这种文章他更纯粹,也更易于成为载道的艺术了。
就像弹钢琴,钢琴表演艺术家,钢琴表演艺术家的作品,大多来自于欧洲的古典音乐之内,其中以莫扎特,和肖邦等为主。所以钢琴家的表演,没有离开肖邦的乐谱,而,我的表演(所谓),亦没有离开《四书》,和《五经》。
我们同样是艺术家,只不过肖邦凭借的是钢琴,而《四书》、《五经》凭借的是我的文字,与文章了。
道理,是一样的。他是“乐以载谱”,我是文以载道,我们都在创作,都在表现,都在陶醉,与自我享受当中,而从我个人角度来看的话,《四书》、《五经》在某种意义上似乎与欧洲古典音乐同样属于一小撮,和一小部分的小众群体。他虽然高雅,而正确,但他不属于主流。所以,对于我个人来讲的话,观众的掌声,对于我写文章而言亦也只是一种象征性的赠品,我比钢琴师可能更纯粹一些,我写文章,其主要目的还是为的陶冶自己,提升个人修养,与道德品行。
这是我写文章的,目前的主要目的。
钢琴,不能乱弹,要载谱,文章,不可乱写,要载道。前者,或许大部分人能明白,除了部分爵士乐手以外,因为爵士乐的特点之一,就是没谱。而后者,却大部都是文章界的爵士乐手了。
道理,是一样的。----文章作者:李率 己亥年 五月初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