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面前散发着浓浓的香气的红薯,它的香四处弥漫,我的思绪不由的飘飞到久远久远的年代。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此话一点不假。我的家乡穷山僻壤,土地众多,山岭薄地,非常贫瘠,有一句话非常形象的说了土地的贫瘠:高家沟的麦子独粒,却有万担粮。
据说很早,我村有个大地主,他广置田地,我村的土地范围很广阔,四邻八乡数得着,虽然麦子生长不好,种的多了,也能有很多收成。这可以说是给我们村留下的宝贵财富,是谁都抢不走的。时至今日,村人还引以为豪,我家也种了十多亩地。
在那靠天吃饭的年代里,温饱还是问题,有时候天太旱,小麦收成了了无几,甚至颗粒无收。只有红薯(也叫地瓜)耐干旱,并且产量高,成了我村一年到头的主粮。到了秋收的时候,大部分红薯切成地瓜干,晾晒干,这样容易保存,从今秋吃到明年秋天。
在滴水成冰的冬天早晨,全家人围坐在饭桌旁,看着掀开锅盖,热气迅速充满整个厨房,热气缭绕,再舀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地瓜或者地瓜干,端在手上,"嘘嘘……"地吃着,幸福快乐弥漫心头,美好的一天开始啦!
小时候常常听父辈说起,也是他们引以自豪的一件事。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我们村就是因为地瓜干免受饥饿之苦,并且还从邻村用地瓜干娶回了几个媳妇。温饱是最重要的事啊!
切地瓜干遇到阴雨天是最头疼的事啦!那个年代,没有天气预报,只能是看云识天气。秋天雨总爱在夜晚到来,每到夜晚下雨的时候,家家户户就想起了呼儿唤女声:下雨了,下雨了,快起来拾瓜干……
谁也不敢怠慢,这是一年的口粮啊!穿上衣服,披上块油纸,打着手电筒,或者是提着一盏灯笼,大人孩子一起向坡地里进发。走慢了,还不行,必须要紧跟着。
万盏灯火在田野里闪烁,场面颇为壮观,一个劲地拾,累了也不能歇一歇,此时此刻时间是多么的宝贵啊!大人孩子恨不得多长出几只手,睡意袭来,我们小孩子不停地打瞌睡,头不停地摇晃着、下垂着……
我想:父母一定很心疼儿女,但是他们没有办法啊!父母是多么的无奈和心酸啊!
忙忙碌碌的一夜,地瓜干拾起来,堆到地里用扇子(用麦秸干编织而成,用来下雨天盖东西的)盖好,就盼着天快停,太阳快出来吧!连续几天下雨,地瓜干就会烂掉,中间烂成一个个圆圈,就像眼镜。
上小学我记忆中最深刻的一幕是:有一年夏天上午放学回家后,娘在外面干活没有及时回家,我饿着肚子来到学校午睡,后来娘拿着煎饼卷着土豆丝给我送到学校,我要命不吃,娘只好无奈的离开。时间过去这么久了,那个煎饼还一直在我眼前晃荡。让我时时忆起那个困难的岁月,挥不去的地瓜情结。
上了初中,那时要住校,我们大多数学生的主粮也是地瓜干煎饼。每到周日下午,骑上自行车去上学,包袱里裹着54个煎饼,还有娘腌制的辣菜,那时周六还要上课,下午才可以回家,煎饼每顿饭三个。
每到早中晚吃饭的时候,学校里就会有附近村庄的人来卖豆腐、卖小米稀饭、卖各种菜肴……
豆腐对于我们来说是最喜欢的啦!豆腐是四毛钱一斤,每人割一毛钱的,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热乎乎的、软软的、香香的,卷在煎饼里,吃进肚里特别舒服,特别温暖,浑身热乎乎的。
即使到现在我也很喜欢吃豆腐,豆腐给我许多美好的回忆和温馨。
上初中时,正好也是一个敏感的时期,好害羞。有时候用淋雨的地瓜干烙成的煎饼黑乎乎的,还不完整,不好意思拿出来吃,总是偷偷摸摸、趁人不备去吃一口,再吃一口……
后来考上师范学校了,终于可以不用吃地瓜干煎饼了,可以顿顿吃雪白的馒头啦!煎饼在我的生活里消失,慢慢地在记忆里淡忘了……
参加工作后,我们这儿流行起烙地瓜煎饼。地瓜去皮后,放到机器里磨成糊状,再放到筛子里放水浸泡,去掉一部分淀粉,用鏊子(生铁做成的圆圆的)烙成。地瓜煎饼雪白雪白的,薄如纸,很是诱人。前些年娘每年都烙地瓜煎饼,我却不爱吃。
烙煎饼是个力气活,这些娘年纪大了,有心无力啦!我却想吃地瓜煎饼啦!地瓜煎饼成了馈赠亲朋好友的最佳礼品,很上档次的礼物。
现在红薯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很多人喜欢吃,可以熬红薯,煮红薯,烤红薯,吃法多种多样。红薯还可以做拔丝地瓜,可以加工成地瓜枣,还可以用油炸着吃。就连红薯叶都可以吃,据说红薯可以防癌。
看来红薯还真是一宝啊!
岁月悠悠,红薯情缘永不休!
家乡的红薯,我的最爱!
红薯情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