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最切实可行的留学方案
对我自己家里小一辈的孩子们,我一贯坚持必须要让他们在国内上大学。理由之一,当然是不愿意看到我的堂表兄弟姐妹们为应付昂贵的学费,降低了他们自己的生活标准;理由之二,刚刚高中毕业的孩子们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并不适合陡然离家去国,进入一个完全陌生,文化差异巨大的环境去求学;其三,国内大学本科教育的普遍水平值得信赖。
这最后一条理由,需要特别强调一下。我们这一代的留学生,绝大多数在国内完成了本科以上的学业。自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飘洋过海,这二、三十年之中,我们在无依无靠的异邦,先求生存,再谋发展,直至跻身于美国的中产阶级偏上阶层,所凭借的无非是我们在国内累积起来的知识根底。如果国内的基础教育水平果真如某些传说中的那样不堪,我们如何能先立足后扎根?!
我的这种意见,在国内每每遭到反驳,因为“如今国内和你们当年不一样了,升学的压力特别大。”殊不知这种反驳委实缺乏强有力的逻辑支撑。且不说我们当年从高中到大学的升学率只在4%-6%之间,而如今高达65%,到底哪一代人面临的升学压力更大?就算如今的孩子比我们要辛苦十倍百倍。若他们在吃穿不愁的父母之邦,在家长老师的羽翼底下,连考大学的这点子压力都应付不了,还能指望他们到异国他乡去,孤身一人和资本家的孩子们正面搏杀吗?!
回过头来再说到美国留学。来念研究生,同样是国际学生,在对付一应花费的问题上,却比念本科具有更大的机动性。以孩子们自身的情况看,本科毕业之后成熟得多,自理自立的能力更强。从求学的外部条件来讲,研究生虽然也不容易申请到低收入家庭的助学金,同时一样受签证的限制而不能到校外打工,却可以申请当教授助理(Teaching Assistant)或研究助理(Research Assistant),协助本科的课堂教学或实验室的研究工作。教授助理的薪酬来自于校方,研究助理的则主要从教授的研究经费里支出。在鼓励进深学习的前提下,很多学校和校外研究机构、专业团体、大公司都针对研究生的优秀学生奖学金。无论资金从何而来,各类奖助的金额通常都囊括学费和日常生活费用,至少也足以免除整个求学阶段的学费负担。
为研究生专设的奖助学金的类别总数,肯定不如给本科生的名目种类繁多,但是,就读研究生的总人数也少得多,和本科生总人数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更重要的是,各高校研究生院的办学方向是广纳四海精英,作育顶尖人才,从当地选拔人才的硬性任务限制远不像本科教育那么被动,这就为国际学生提供了更广阔,也更公平的求学机会。
八、九十年代旅美的留学生数以千万计,能够得到家里经济支持的人只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是靠着TA或RA的钱把书念下来的,伸手向父母要钱根本不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概念里。而我自己,作为这“数以千万计”当中的一员,当年却既不是RA,也不是TA,因为我不是就读理工科的“绝大多数”,我学的是教育。举凡教育、商科、法律、艺术一类学科的研究生,要想拿到奖助学金,国际学生的身份又让我们回到了几乎和本科生一样的劣势。
我就读的理海大学(Lehigh University),是一所以学费昂贵闻名于美国高等教育界的私立大学,二十几年前我入学之时,学费已高达1100美金/学分。作为一个国际学生,我每学期必须修满12个学分,一年就是24个。每年两万六千余美金的学费,根本不是课余偷跑到校外去打工能够挣出来的。——而我,当时小有一点儿积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