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良大师
1.两起自杀事件
媒体曾报道的两起自杀事件让我记忆犹新。
一则发生在前段时间,中兴工程师欧建新,撇下妻与子,从高楼纵身一跳;
一则是发生在近期,80后创业代表人物茅侃侃,打开煤气阀门,留下一句“爱你不后悔”,飘然离去......
之所以揪心,是因为两人都可以联结到自我,我与欧建新年纪相仿,而且拥有同样的家庭。我与茅侃侃性格相仿,而且同样是创业者。
我能体会到专属中年男人失败时的那种恐惧和无奈,仿佛暗黑的乌云穹顶密布,仿佛这个世界的美好再也与你无关。
(左)欧建新,(右)茅侃侃2.翻身的概率
很多媒体发文,对两人的自弃表示惋惜,奉劝留得青山,东山再起。可一个35岁左右的男人,一旦破产,逆袭的机会还有多大?
答案是:很小很小......
「城市数据团」曾做过一个虚拟的财富实验,以100人为样本的计算中,35岁就是一个分水岭,财富之间的差距已完全拉开。
样本中,有15人在35岁处于破产状态,他们能在65岁时力挽狂澜吗?
答案是很难,从计算结果上看,仅仅8人由负转正,但离富贵相去甚远。
而有7人永未翻身,仍处破产之中......
(说明:上图中的红色柱子为在35岁时破产的玩家,绿色柱子为其他玩家。红色柱子在纵轴上的高度变化表示其财富值变化,在横轴上的位置变化表示其排名变化。)
这个试验说明,真实的世界并不像寓言故事那样美好,没有那么多失败去磨练你,碰上一次,你可能就会处在一个永远的下坠通道。
也许就是这种下坠通道,将欧、茅二人吸噬到一个巨大的漩涡之中,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落入谷底,这个没有结局的恐怖无法忍受,以至于他们宁可选择了一个恐怖的结局......
3.攀登与滑落
如果了解欧建新和茅侃侃的背景,你会发现,他们是阶层跃迁后,又被打回底层的代表人物。
欧建新原本草根阶层,通过受雇于大型组织,劳心劳肺,两鬓斑斑,终于实现到中产阶层的跳跃,可是一纸解聘书,泡影幻灭;
茅侃侃出身好些,属于中产阶层,仰仗异禀的天赋,摸爬滚打,期望挤入精英阶层,但最终落败与资本的对弈。
两个样本,揭示了一种阶层固化形态,向上攀登,坚苦卓绝,向下滑落,易如反掌。
4.社会进化与阶层固化
但凡谈起阶层固化,必会骂声四起,正如那句谚语:带来坏消息的使者必死。
但是,真实并非取决你的视而不见,站在社会进化的角度,越接近发达社会,阶层固化越是必然。
英国有一个纪录片《人生七年》,选择了14个孩子,来自精英、中产、草根三个不同的阶层。
纪录片从7岁开始,一直跟踪拍摄了49年,来纪录他们人生轨迹,最后仅有一名实现了阶层跃迁。
美国专栏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曾写过一本书《我在底层的生活》,讲述自己在1998年,为了体验底层美国人民的生活,选择了六个城市打工,从事不同的底层职业。
最终她发现,无论自己再努力,都会被环境所困,无法跳出底层,她体会到底层的贫穷与努力并无太大关系,仅仅是出身的问题。
知乎作者薛夫,曾谈起在日本的生活时说,如果没有点家底,根本无法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很多中产家庭穷尽全力,供孩子上大学校,再送到大公司当职员。
于是,孩子上班攒钱,结婚,再生孩子,再供上学,循环往复……逆袭上流社会的可能几乎为零。
在欧美和日本,我有一些朋友,大家的共识与上面的结论不谋而合。一个社会越发达,往往阶层越经纬分明,而且越牢不可破。
因为发达的基础是稳定,试想一个财富动不动就充公的社会,怎么可能发达?
稳定带来的另一个后果就是,资源分配上的马太效应。
先进场的人,必定占有富饶的资源,与此同时,他们会建立起一所城堡,保护自己,防止他人进场。
《人生七年》海报5.城堡论与阶层固化
曾有一篇很热的文章,标题为《城堡的落成:上升通道即将关闭的中国社会》,结合历史演化,通过一种思想实验的方式,论述了当下阶层固化的事实,作者把当下的社会比喻为一座城堡。
城堡里面,住着制定规则的精英阶层,也是既得利益集团;
他们每朝每代都有自己的名称,比如,豪强、权贵、集团、二代等等。城堡有时会被乱世冲跨,但又会重新形成,新进的人会不断的加固城墙,以防止他人入内。
当城堡住满之时,吊桥就会升起,城门就会关闭,而我们正好处在这个时代。
城保外面,有一圈外城,他们负责保卫城堡,作者称他们为「寄希望通过学历之类个人奋斗进阶的群体」,这个定义不太准确,根据文中的意思,我们可以称之为中产阶层。
剩下的即为数量众多的「乡野」人士,他们没有资源,迷茫无助,对应的是草根阶层。
此篇文章,主要围绕阶层固化的现象进行论证,很形象也符合现实,但有两点涉及不深,为此我们可以拓展一下。
❋阶层壁垒的发展趋势:壁垒的建成、壁垒的延续、壁垒的永生。
❋阶层固化只是向上的固化,向下则是多数人的滑落:精英阶层与其他阶层,犹如拔河的两端,是一种零和博弈,当精英阶层如同火箭升空时,其它阶层必然如「子火箭」以及「整流罩」般的脱落。
6.壁垒的发展趋势:壁垒的建成
是不是存在阶层壁垒?其实不用多说,单就学区房这事,足以封喉反对者。
但「财富资源」建造的仅仅是看得见的壁垒,其实还有一道看不见的壁垒。
早些年,我在500强时,去深圳一家大型私人企业拜访,临近中午,董事长邀请我们去食堂吃个便饭。
我们上到顶层,立刻惊呆,这哪里是什么食堂啊?分明是董事长的私人会所,整个一层楼,不仅有包房、KTV,竟然还有一个巨大的室内鱼塘......
我们围观之时,董事长热情的介绍鱼的种类,并说都是从鱼苗养起的,还亲自挑选了一条,供中午食用。
他还向我们介绍,食堂所用的鸡鸭肉类,瓜果蔬菜,统统都来源于自己的农场,用的水则是在香港统一采购,请我们放心食用。
几年前,他已打造出一个小「生态圈」,供养自己与家人,因为大陆的食品嘛......
席间的聊天,让我很开眼界,那董事长拥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信息: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投资的新机会,全球资产如何配置?在哪个国家买房才能兼顾学位和保值……
八年后的当下,回想他当时所说,预测几乎都成现实,印象最深的是,他说深圳的楼盘,只要够首付,就不要犹豫,一定要买、买、买,否则将来哭都来不及......
但当时深圳市区的房价已经过了4万,我们都觉得他说得不靠谱,谁也没下手,结果一语成谶。
这件事让人深思的是,这些精英人士,仿佛和我们并不在一个频道,他们似乎拥有自己的系统。
无论是自产自食的生态圈,还是区别于我们的信息渠道,或者特定的人脉圈层,这些要素搭建了一个透明的穹庐,既能抵御大系统的负面影响,更能滋养自我,实现强者恒强。
这种看不见的壁垒,裹挟着资源,在与其它阶层的对阵中,必然彰显「马太效应」:
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8.壁垒的发展趋势:壁垒的延续
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看过的电影,读过的书籍,都会告诉我们「有钱难买少年穷」,也经常会用「骄奢淫逸」来形容富家子弟,但实象并非如此。
在国家博物馆上班的河森堡,曾写过一篇文章。
他们博物馆应上级要求,给一些学校上历史讲座,他曾接待过两个学校,相比之下印象极为深刻。
第一个是北京郊外的一所中学,由于距离远,来博物馆时,已经晚了一个小时,但老师竟提出要早走一小时,这样在博物馆的时间只有20分钟,河森堡问为什么这么急?
老师回答:「因为学校订了营养餐,要按时赶回去吃......」
河森堡非常惊讶,因为「营养餐」的价值在他们心中竟然比「博物馆专题课」高那么多。而且,整个阶段,这些学生的表现极其糟糕,上过几次课后,很多同事都抱怨纷纷。
后来,又迎来了博物馆附近的一所重点小学,这帮学生并非上级要求,而是自愿来开眼界的,他们的表现完全碾压那些中学生。
整个课程,根本不用担心纪律的问题,学生甚至还懂得很多让讲师都冒汉的历史知识。到 了饭点,课程还没结束,讲师提醒要不要先去吃饭,但所有的小朋友都要求继续上课......
河森堡感慨到,那个重点小学是北京最好的学校,学生家长都是社会各界精英,拥有优越家境的他们,竟然还那么努力,真让其它阶层绝望。
这篇文章让很多人不舒服,但我却深以为然。
我曾帮一家留学机构做过咨询,在与学生家长访谈时发现,越是那些企业家、高管、外交官等精英人士,越注重子女的教育。而这些孩子都又异常努力和刻苦。
故事中的纨绔子弟,在现实中却都是人中龙凤。
这个现象不难理解,挤身精英阶层之人,绝非酒囊饭袋,他们在建造壁垒之时,当然会考虑壁垒的延续。所以,无论是言传身教,还是资源整合,都会竭尽所能。
反观草根阶层的子女,按理说应该奋起直追,争取逆袭。
但真实情况却像河堡森看到的那些中学生,当「历史知识」和「营养餐」摆在面前时,他们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
这种现象印证了《稀缺》一书中的核心概念:
对于某种资源的稀缺,会造就心理上的「管窥效应」,让你过分追逐那个资源,而失去整体而长远的判断。
正如看到一张饼的两个孩子,一个酒足饭饱,一个饥肠辘辘,前者可能会研究一下做饼的方法,后者只会抓起来狼吞虎咽。
一面远方,一面苟且,一方繁锦,一方萧瑟,差距就此拉开,壁垒迭代延续。
9.壁垒的发展趋势:壁垒的永生
已离开人世的知乎第16号用户「余亦多」,曾写过一篇文章,《如果兔子都在拼命奔跑,乌龟该怎么办?》
他提出一个疑问:有人天生是兔子,有人生下来就是乌龟,看到那些兔子都在一路狂奔,作为乌龟,攀爬的意义又在哪里?
「余亦多」的隐喻,让人唏嘘和感慨。但如果用「绝望」一词,来形容看到飞奔兔子的乌龟,那么,当看到长生不老、长着翅膀的兔子时,又该怎样形容乌龟的心情呢?
作家冯唐和深圳几个富二代聚餐,这些人有脑有胸、学术渊博、家财万贯,他们讨论着「基因编辑」的问题:目前这项技术已有了很大的突破,人类将可能完全摆脱自然调节的控制......
冯唐在心中发问:如此优秀的富二代们,再把基因给编辑一下,那简直是开了超级外挂,普通人怎么和他们竞争?普通人的下一代怎么和他们的下一代竞争?
冯唐的担忧不无道理。兔子和乌龟的比赛总还限于自然的公平,可当自然可以被改变时,又会发生什么?
★时间还会公平吗
没有人会质疑时间的公平性,因为谁的一天都是24小时。但是,时间具有感知性,当你完全专注某件事物,大脑会处于一种「出神状态」,此时你对一分钟的感知甚至会超过平时的一小时,这就是脑神经学所说的「心流」。
「心流体验」作为大脑意识的一种复杂活动,一直被认为可遇不可求。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这项法则可能会被颠覆。
《盗火》一书揭示了一项最新的研究,美国的科学家研制了一种头盔,可以主动制造心流,也意味着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主观时间。
当你带上头盔,你的专注力会是平时的6倍,美国军方正在用这款头盔训练士兵。
这款造价不菲的头盔还没有投入民用,但这迟早会发生,到时会发生什么?
精英阶层会不会给自己的孩子都配上一顶?你家孩子要2个月完成的功课,他家孩子1周学完,这何止是赢在了起跑线,这简直就是偷跑!
★死亡还会公平吗?
我们说,死亡面前人人平等,可是连这项「铁律」也面临着瓦解。
《三体》中曾写,人类可以去到未来,办法就是把自己冷冻,然后设定个唤醒时间,等你醒来,就已到几百年,甚至几万年后了。这个科幻小说中的设想很可能成为现实。
两家美国公司Alcor和CI,已拥有保持细胞存活的肢体冷冻技术。那些身患绝症或者即将老死的人,可以选择把自己冷冻,期望在未来找到治愈和续命的方法。
这种临死前的一线生机,一定也让你动心了。不过先来听听报价,例如Alcor公司,最基础的收费是140万人民币左右,每年还会收取不菲的维护费......
所以,作为平头老百姓,就算你能交得起首付,你能确保后代一边按揭房子,还一边按揭着你吗?
如果真兼贵也不是没办法,你可以选择只冷冻脑袋,这样收费只要60万人民币,不过你要和其他4个脑袋共享一个罐罐(就是下面这种)。
140万的待遇,类似豪华大床房,一人住一间,60万的类似雪村的通铺,一堆人住一间......
如果说冷冻自己,只是花巨款为延寿博一次机会,而科技正在让续命成为现实。
「筹码」公众号写过一篇文章《阶级竞争即将由抢房,升级为抢......》,其中谈到基因研究的突破:人类很快攻克衰老和癌变两座大山。
KITE公司研发了一种抗癌新药CAR-T,这种药可以有效杀死癌细胞;而加州大学的研究员Elisa发现,可以通过控制细胞中RNA以实现延缓衰老的作用......
上述两种产品,虽未到市场应用节段,但有两件事却在意料之中:一是人类将不断突破自然的束缚;二是这些都将依赖财富的效应。
由此可以想像一个未来,精英阶层可以通过财富换取寿命,换个新器官,打针防老素,再活100年,而草根们却只能随时间无奈的老去,看着病无可医的家人,等待终结的来临。
也许「公平」将会在人类文明中死亡,「壁垒」却在社会阶层中永生。
10.滑落的大多数
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结合人工智能以及算法的发展,对未来人类分为了三个等级:「无用之人」、「没有自主的人」、「神人」
「无用之人」:是指那些被人工智能完全取代的人类,这类人群将成为大多数,因为在未来至少70%以上的工作将会被人工智能和算法取代,所以会催生一大批新的无产阶级,这其中包括以前的草根阶层和中产阶层;
「没有自主的人」:此类人有一定利用价值,但占比较少,而且被人工智能所控制,没有什么自主权。我们可以姑且称此类人群为新中产阶级;
「神人」:极少数的人站在了塔尖,他们是算法的控制者,甚至可能利用生物技术升级肉体,这也就是新的精英阶层。
尤瓦尔赫拉利之所以称他们为「神人」,是因为他们不仅已是万物的主宰,还可以操纵众人的意志,这些不都是神的属性吗?
《未来简史》对人类阶层的预言是全球性的,同时太过前瞻,也许你会觉得很遥远。但以我们目前所处的历史节段,如果还未挤入精英阶层,那么大概率会经历一次红利雪崩。
众所周知,中国近些年的经济爆发依赖人口红利,尤其是60年代至70年代,人口的爆发增长,加上千年难遇的时机,繁荣如期而至。
但此后,出生率层层递减,2017新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了63万人,这个趋势还在加大,预计2030年中国人口将会出现负增长。
这个趋势会导致什么?简单的讲,就是坐吃等死的人会远远超过辛苦劳作的人,老龄化问题将会异常突出,这不仅仅是一个社会问题,而会裹挟着除精英阶层以外的个体,大幅度的滑落。
根据民政部数据,预计2025年中国老龄化人口将突破3亿,我们简单按每月2500元的养老金来计算,一年要花费8万亿以上,而现在社保金的盈余也仅仅4万亿......
你可以想象「谁养我?」的问题会有多么严重。
你能指望下一代吗?要知道我们这代人,多数人收入远远超过父母,才能艰苦支撑一个家庭。可我们下一代呢?别说养我们了,若能不啃老已是万福。
你能指望手上的房产吗?现在房价虽然高不可攀,但在将来,当大家都急于脱手之时,房子的变现也不过是杯水车薪了。
细思恐极,当我们老去是一件极其尴尬的事情,看看日本的情况也许能推演我们的结局。
日本作家藤田孝典,在“穷困者支援”非营利组织工作,根据多年的观察,写下一本名为《下流老人》的著作,以记载日本退休老人的悲惨生活。
这里面的「下流」是一个动词,指原本中等收入的群体,在退休后的生活质量迅速向底层滑动。
作者在书中说,日本年金制度根本无法支撑退休老人的生活费用,即使是一位企业白领,一生积蓄加上养老金,也只能支撑几年的开销,而无可避免的陷入「下流老人」的境地。
为了维持生存,日本老人只得再从事一份职业,一直工作到生命结束。
「下流老人」引申出来的一个社会问题是,由于给社会所带来了包袱,老人们倍受藐视。他们不但在生活质量上处于最底层,在社会中也得不到应用的尊敬,道德伦理的规则正在改写。
试想各方面都不如日本的我们,结局会如何?很难想象,或者不敢想象,也许真会一直滑落,也许真得老无所依......
11.后排的同学
抱歉说了这么多窝心的事,抱歉这个世界也许没有想象中的美好。但既然你来到世上,就已分到了一个筹码,无论再小,也不能随意丢弃。因为这盘赌局已经开始,你必须认真对待。
曾在网上看到一款投纸团的游戏,觉得很有意思,于是在自己的培训上应用。
游戏规则很简单,讲台前有一个纸篓,学员需要在位置上将自己的纸团投入,每人有三次机会,投入一次即可得分。
此时,后排的学员往往会提意见,说这对他们不公平,我的回答是:「确实不公平,但就像现实一样......」
结果不出人预料,前排同学很容易投进,但也不尽然,每次总会有几个人,连续三次都投不进。
而三排以后的同学,大多数都投不进,但也不完全如此,虽然少,但总有人能投进。
后排的同学,有人认真对待,有人满腹牢骚,但多数人还是满怀希望的出手。
与这相反,也有极少数的人就此放弃了投掷,他们漠然的看着一切,似乎与自己毫无关系,此时我总能想到一句话:
「哀莫大于心死」。
-END-
网友评论
上升的通道固化,下降的通道内过于拥挤,结果会怎么样?应该不难想象。
我发现, 鸡汤是迷茫期的生活必需品
本来小自成蠢蠢的每天看报,喝茶,送信。日子过的也舒服。
但是你把寺庙平了,把驿站去了,他们就没办法了。
有阶层就会有斗争,种内,种外,一直在斗着。
若关闭阶层上升,就如同崇祯时候的东林党一家独大,无患尚可,有速亡之。
对阶层人的两个建议:千万不要放弃;一定要加倍努力。
因为这样做即使不能上升,起码不至于下滑。
世界是否改变并不是某一个阶层能够决定的,总体大方向或许会由部分精英们决定,但每一时期的重大改变并不是由精英阶层决定。所以请活在当下,过好你不后悔的一生才是对你自己、对你家人、对关心你的人最好的报答。
智者说:“你没有学会给予。”
穷人问:“我一无所有如何给予?”
智者说:“一个人即使一无所有也可以给予别人六种东西——颜施:以微笑接人待物;言施:和蔼待人多说鼓励赞美的话;心施:真诚待人容人之过;眼施:以善意眼光给予别人;身施:以行动帮助别人;座施:谦让座位。”
社会与人体系统差不多吧,不要说什么阶级固化,也别说森林法则,比这些更大层面的是生态系统,共生与多样性,食物链顶端和最底层跟社会金字塔何其相似,总认为这类话题哗众取宠。事实就是如此,在哪里都是如此,神经细胞寿命跟生命长度一样,但红细胞只有7天吧,怎么办
ps那所小学很有可能是我的母校(x)如果是的话还是感到骄傲
我觉得,作者的意思是,。我有点懵,我去再看看。
社会分层是不争的事实,但要说阶级固化,这恐怕也属于上层设置的障碍。真相是,总有一些人能看出来,代际流动的大门从未关闭,抛开运气,个人努力依然是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另一个是时间。理论上来说,足够的努力+足够的时间是一定可以突破阶层的。所以,你的任何付出都不会是徒劳无功,这才是年轻人应该拥有的价值观,任何鼓吹阶级固化让大家知难而退的观点都是别有用心。想当初看《寒门再难出贵子》、看《人生七年》、看《穷富翁大作战》也是倒吸一口凉气,现在更愿意告诉年轻的朋友:你没有一个好爹,就努力做个好爹,至少你孙子会很庆幸你这么想了。
我觉得很好。
圈子的不同也决定你赚钱方式的不同,精英层一般是靠买信息赚钱。xx地将要开发,国家将要出台什么政策;精英层提前进场,然后在市场饱和成形的时候拋现离场,一进一出财富翻了几番。精英层靠信息为王,而你连入场的门票都没有,当然是什么风声都听不到。精英层外面站着一群中产,就像拱卫着精英层似的。精明的精英往往是空手套白狼,靠着信息的不对称用中产的钱为自己牟利,中产阶级用钱投资也得到一部分利润,皆大欢喜。而贫民则靠着自己宝贵的时间创造财富,这也是最赚不了什么大钱的方式。所以人为什么都挤破头还要往上爬很大一部分就是这个原因。信息的不对称,不往上爬,有时你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你说可不可悲。站在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机遇,越往高层,你可以选择的机会越多,增加自己底蕴的机会也快以及大的多。
精英阶层思考的层面也不再片面化,他们从微观层面拓展到宏观层面,考虑问题更加全面。比贫民时期应对危机变得更加快、准、狠。使你手忙脚乱的情况将越来越少,应对危机的手段越来越高明。越往上也就走越稳。
我认为阶层固化是一种社会发展趋势,就像社会上分好坏之人呢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与平凡普通来说,不追求什么大富大贵,和和气气开开心心就好,我只希望国家能把精准扶贫的政策落实到位,人民的生活水平能有所提高,能让每个人觉得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是有意义的。能有点希望追求自己想追求的。
越努力越转运,越成功越有钱的越努力,我身边所见八成如此。
精英人士更重教育,拼事业更拼下代的投资精力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