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职场沟通智者语录简书优秀作品汇编
《大学》:每临大事有静气,人生能 量就是这样积攒的

《大学》:每临大事有静气,人生能 量就是这样积攒的

作者: 一棵开满鲜花的树 | 来源:发表于2021-08-02 01:39 被阅读0次

本文参加伯乐葉葉素心【素读】主题征文活动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这段话出自《大学》首章,记录了一个完整思维程序运行的过程:止—定—静—安—虑—得。

朱熹说:“知止为始,能得为终。”这是一个闭合环,从目标出发,直至实现目标。

:目标。朱熹《大学章句》释为:“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

,是志有定向。人如果知道了那当止的去处,就志有定向,无所疑惑。

:静心。朱熹释为:“静,谓心不妄动。”

:随处而安稳。朱熹释为:“安,谓所处而安。”

:思考精审。朱熹释为:“虑,谓处事精详。”

:收获。朱熹释为:“得,谓得其所止。”“得其所止”,即实现目标。

知道目标所在,这样才能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静而不躁,不躁才能够心安,心安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实现目标)。

01 知止,为学第一是立志

学习“止定静安虑得”,关键首位就是“知止”。

“知止”是大前提,是做人的格局。一个人,只有清晰地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记着自己的初心,才能产生内生动力,约束自己,迫使自己树立坚定的志向,在大事面前,培养镇定自若的气场,以决不回头的魄力,千方百计推动促使事情成功。

王阳明就把“立志”作为为学的第一要义,“为学第一在立志,志圣则圣,志贤则贤;不立志,就似舟无舵,似马无衔,其危险不堪设想。”

有志向,就有了内驱动力,就是使命驱使,就会自心神中凝聚出一股强大的定力,让你不急不躁,不慌不乱,成为人群中的一根定海神针。

没志向,自然内心迷茫,会被各种随机的变化所牵引,就像没有舵的船,没有嚼子的马一样,随水漂流,任意奔逃,不断寻找风口,不断更改人设,这在儒家就叫“为外物所移”,终究达不到目标。

尤其在当下这样一个躁动不安的时代里,诱惑多、变数大,风起云涌,今天红了樱桃,明天绿了芭蕉,没有志向和定力的人是很容易在红尘中迷失自我。2021年动荡不安的娱乐圈里,昔日当红流量明星排队人设崩塌;以一己之力拉踩红会使当年捐款额掉了28个亿的郭美美,近日因涉嫌生产销售有毒减肥茶被提起公诉……这一个个大瓜啊。

所以说,志向远大,才能有足够的定力对抗诱惑,才不会轻易被眼前的困难打倒。

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巨匠巴尔扎克,开始写的一些作品非常幼稚,一点也显不出有什么天资。他写的悲剧《克伦威尔》,是一部模仿他人的失败之作,别人认为一无可取,认为他根本不是搞创作的“料儿”了。但立志写作的他,没有灰心泄气,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终于写下了不朽的巨著《人间喜剧》,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在我们身边也有好多这样的例子。那些大学期间考研失败甚至拒绝考研的孩子,工作一两年后,离开了“天时地利”的环境,反倒开始自己发奋图强,最终考研成功。原因就是现实的将就,催生了内心的信念,重新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韩非子说:“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当一个人可以抛开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坚守住自己心中的信念,勇敢地战胜自己身上的不足,那么它才能在外界中不断地前进,不断地进步。

02 心静,稳定的能量输出

每临大事有静气

知止是前提,是开端,定—静—安—虑,是执行力,在诸多环节里,保持静心尤为重要。

心静,讲究的是一个人能量足,心态稳。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处变不惊、沉着冷静。

“静”的反面是焦虑,“安”的反面是躁动,古人说“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一个人的浮躁,表面看是一种烦躁不安的状态,实则是一种不稳的心态和习气。

苏洵在他的军事论著《苏洵•心术》里,开篇即道: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试想,在战场上风云变幻,为将者遇大事先自乱阵脚,如何冷静判断做出正确应对决策?因此,心静是将军应具备的首要素质。

什么时候更需要静气?

一是危急时刻。越是危急,越是千钧一发之际,越要沉着冷静,急智自出。

非常典型的成功案例,就是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大军当前,诸葛孔明一人一琴一童,背后一座空城,驻扎着一群老弱残兵。他独上城头,谈笑自若,这是何等强大而又稳定的能量场!

以一人之气势,吓退万千雄兵。

当下,在举国同心,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也展现了“静气”带来的强大定力。各行各业,人心不慌,秩序不乱,万众一心,守持“静气”。困难再大,坚定战斗就是!

二是重要场合。一个人身处的场合越重要,承受的压力就越大,就越需要冷静应对。

比如,刚刚结束的奥运盛会对于参赛运动员来说,就是技术与心态的比拼。

拿下本次奥运首金的小姑娘杨倩,首先赢在心态强大上。

这是她参加的第 一届奥运会,面对的是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拿下奥运首金的机会。尤其是射击比赛改为淘汰制之后,选手的压力也随之陡增。

可是杨倩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每一个动作上,“不关注成绩,专注做好自己的动作。”这就是静,是专注动作技术带来的镇静和坚定。

领先时不骄傲,落后时不气馁,僵持时咬得住。这是每一位成功摘金的运动员共同的稳定特性。

三是面对外界落差的时候。落差越大,对人的考验越大。和对方地位、权势、外部条件相差越大,越容易心里没底,越容易心态崩了。在这种情况下,能保持镇*静自若的,都是有强大的自洽做支撑。

这一点,孔子的学生子路做到了。

孔子率学生周游列国,饱经磨难而未得志。在他68岁那年,受鲁国的执政大臣季康子之邀,孔子和学生们回到了故乡鲁国,受到了很高的礼遇。

在宴会上,孔子和学生们几乎个个衣衫褴褛,而鲁国的贵族们则穿貂着锦。和这些贵族一比,大家都自惭形秽,有点“虚”,自觉抬不起头来。

只有子路,着破袍而谈笑自如,连孔子都发出由衷赞叹。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孔子说:“穿着破旧的袍子,与穿着狐貉裘皮衣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觉得羞耻的,大概只有仲由(子路)吧!”

说实话,人在江湖,谁能躲过一个“比”字?大学同学比你混的好,升职快、薪水高;邻居家孩子考进体制,比你孩子有出息;同事家有背景,有实力,头脑灵活,做事还机灵……

这也不如那也不如,是不是很容易就觉得没有底气,矮人一头?而这恰恰就是考验你定力的时候,学习子路,通过正确评价自己,涨自家志气。

我物质条件不好,可是我腹有诗书气自华;我没人脉没背景,正说明我一路走来靠的是实力;我孩子一时不如你,可是来日方长,我孩子心态好,正直善良,也是别人家孩子比不了的。

心态稳,自尊自爱,不谄媚讨好,不妄自菲薄,自然也就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03 静要向内求

看似圣贤、伟人才能做到的神表现,咱们普通人通过可以训练,自我磨砺,也能做得到。

首先,要明白:静,是表面的情绪呈现,定,才是内在的坚实支撑。

所谓的定,就是在牢记初心的基础上,保持稳定的心态。

心态稳了,你就拥有了足够的能量,对抗一切意外和考验。

心态稳,你就能正常的发挥你的水平,不会被来势汹汹的外界因素所干扰,不会被周围嘈杂的声音所左右。

心态稳,就能确保稳定输出,不会急着临时抱佛脚,也不会像热锅上的蚂蚁那样张皇无措。

有研究称,现在家长越来越焦虑,越来越“鸡娃”,与加入了太多的微信群有直接关系。群越多,声音越多,攀比越多,在“别人家的孩子”的光芒下,心态彻底失衡。

心态稳,不是嚣张,不是张狂,不是色厉内荏,而是温和坚定。是一切挑战都可以应对,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面对。是对人温和,做事坚定。

就像梅兰芳先生,面对日军威逼,默默蓄起了胡须,表明自己洁身自好,坚决不与侵略者同流合污的决心。

心态稳,还与个人的心胸格局有关。

就像蔺相如,面对廉颇的连番挑衅,以国家利益为重,处处退让,不急不恼不躁,感动了廉颇,将相合心合力,成为国家稳定的基石。

所以,静,就是要向内求,打造能量充足的个人气场。

生活中,有的人有充足的能量,有的人能量很弱。哪怕同一个人,能量也有高低变化。

能量高时,自信满满,斗志昂扬,执行力也随之增强。能量低时,就萎靡不振,很容易出现负面情绪,会无来由的沮丧、失望、焦虑、烦躁、愤怒、挑剔……

那又是什么导致能量弱呢?细琢磨下来,不外乎以下原因:

1、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受弱者思维所困;

2、知识储备不足,受眼界所困;

3、口袋里没有金钱,受财力所困。

所以,要想提升个人能量,就得充分扩大自己的优势,有的放矢地努力、奋斗。

总之,好的心态,不是形同槁木,万念皆空。而是,入世,就不顾一切的奔赴;出世,就保持超脱的智慧。

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我觉得这股气里也有静气。

孟子还说:“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浩然之气是由正义在内心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不是通过偶然的正义行为来获取它的。

稳定心态又何尝不是长久锻炼习得的?只有长期持之以恒地坚守做人的操守和道德,开拓眼界,增长才干和本领,才能在关键时刻,静心思考,冷静处世,砥砺意志品质。

静,是智慧,也是可贵的软实力。愿我们早日拥有这高级的人格美和精神力量。

相关文章

  • 《大学》:每临大事有静气,人生能 量就是这样积攒的

    本文参加伯乐葉葉素心【素读】[https://www.jianshu.com/c/e776a20f6645]主题征...

  • 守静

    每临大事有静气 静,这是中国古人推崇的大智慧,《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静能克服人身上的躁气,《大学》说,静而后能...

  • 每临大事有静气

    我们生活里有一句老话,说的是“艺高人胆大”,一个人对自己所熟悉的领域有比较深的认知,在面对危险而混乱的场景时,能保...

  • 每临大事有静气

    最近在读《侯卫东官场笔记》,里面的名言警句不少,让人感触良多。“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侯卫东以前的上级领导,青林镇...

  • 每临大事有静气

    人生的修炼,可长着呢。 这周接到一个重大任务,要在300人的会场做主持,外表看起来依然平静,其实我的心里早已惊涛骇...

  • 每临大事有静气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遇到重大事情尤其是突发的大事件,能够保持沉着冷静,从容不迫,指挥若定,实在是人...

  • 每临大事有静气

    转自我的一位玉友姐姐零八年写文章。说的很有道理。。。分享给大家 有幅对联“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这幅...

  • 每临大事有静气

    老子说,万物生于静而归于静,静,自古为人所推崇,不仅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境界。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有这...

  • 每临大事有静气

    当接踵而来的事,打乱原定的步伐时,就会心烦意乱。 紧接着这种烦乱就会给生活和工作带来各种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从被...

  • 每临大事有静气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有很多静心的东西,琴棋书画,每一样都需要平心静气才能完成,心浮气躁是根本就做不好的。我们的文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学》:每临大事有静气,人生能 量就是这样积攒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ixvm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