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条谋杀案
据说吃面条容易死人。这可不是瞎说,有史为证。
东汉本初元年(146)闰六月的一天,小皇帝刘缵(读曰纂)刚刚吃完了一顿面条,没过多久,他便感到胸口发闷,浑身难受。当天,小皇帝被宣告脑死亡。
这看起来相当离奇,那么小皇帝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我们来做一个选择题:
A,小皇帝是撑死的
B,小皇帝是气死的
C,小皇帝是被毒死的
D,以上答案统统不对,小皇帝并没有死,他只是被外星人绑架了。
是哪一个呢?常识告诉我们,当然,《后汉书》也直接告诉了我们,选项C是正确答案——面条有毒,小皇帝死于一场谋杀。

谁这么大胆,连皇帝都敢杀?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谋杀案的总策划叫梁冀,是当朝大将军。他的妹妹是皇太后,因为皇帝年幼,梁太后便垂帘听政。
可太后毕竟是一女子,居于后宫,不方便时常接触男性官员,她便委任她的娘家人处理朝政,梁冀就这样成为了国家实际的执政官。
既然小皇帝不过是明面上的摆设,并无实权,那么问题来了:梁冀为什么要杀他?
冲突发生在一次朝会上。
许是梁冀在会上表现得太过亮眼,闪瞎小皇帝双眼的同时也抢尽了他的风头,本着男主角只能有一个的观念,愤怒的小皇帝脱口而出:这是个跋扈将军!
失言,大大地失言!就算心里是这么想的,事实也的确如此,但公开场合怎么能这么讲呢?你让满朝文武怎么想?更要命的是,你让当事人怎么想?
梁冀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九岁便这样讨厌我了,等他长大还了得?
梁冀决定先下手为强,一桩谋杀案就这样发生了。
对于小皇帝临死前的场景,史书有栩栩如生的描述:
当吃完有毒的面条后,小皇帝感到非常的痛苦、烦闷,于是下旨急召李固入宫。
“陛下是怎么得的病?”
匆忙赶来的李固问道。
“吃了面条。现在觉得心里烦闷,不舒畅,如果喝点水,还能活下去。”
这是的小皇帝还有一丝清醒的意识。
“不能喝水,喝水会吐。”
站在一旁的梁冀断然拒绝了小皇帝的要求。话音未落,小皇帝便驾鹤西去了。
看到这段史料,相信你和我一样,第一反应便是:小皇帝太可怜了,死的太惨了!梁冀,你咋这么坏呢,简直是头顶长疮脚底流脓啊?!
然而等情绪平复后再一琢磨,就会发现这史料很是值得怀疑。
首先,整段对话太过诡异,简直就跟戏剧创作没有差别。
病危关头,小皇帝竟然说喝口水就能活,这毒药是淘宝同款吗?梁冀的反映更是不可理喻,就差发个朋友圈光明正大地宣布人是我杀的了,堂堂一个大政治家就这智商?
其次,上述场景中仅有三个人,皇太后去哪了,春游去了吗?皇帝都快死了,她连看一眼都懒得来么?
如果梁太后在场,怎么会轮得到梁冀发话呢,毕竟她才是终极大BOSS啊。那么在这场谋杀案中,她是什么角色?在最后一面中,她也是眼睁睁要看着小皇帝去死吗?
再者,是谁传下来的这段史料?
小皇帝死后,梁冀继续把持朝政十多年,在这种情况下,皇帝的起居注里不可能记载;而事件的另一个见证人李固一年后便被杀了,所以,是谁能够接触到如此机密的谋杀案,并将之透露出来呢?
最后是梁冀的杀人动机问题,如果一个愤怒下的失言便能引得他痛下杀手,那这大将军得有多脆弱、敏感、多疑啊?
皇帝可不是阿猫阿狗,骂了你一句你便要杀他,那满朝文武中不服你梁冀的人不在少数,敢问你是不是得灭人家三族?
简而言之,梁冀的谋杀案疑点重重,非常值得怀疑。事情的真相有可能是,小皇帝的确是病死的。
秦汉时期,儿童的死亡率居高不下,即便是皇室也对此无能为力。后汉的小皇帝死于疾病的不乏其人,殇帝、冲帝、前少帝等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无论如何,九岁的小皇帝还是死了,死后谥号为“质”。与此同时,拥立新帝已然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围绕这一事件,惨烈的政治斗争又再一次登台上演。
ps:听从朋友的建议,重新修改了下,换成轻松流,不知效果如何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