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国学与传统文化人物
【历史】东汉帝国的崩溃 | 刘秀的难题(2.1)

【历史】东汉帝国的崩溃 | 刘秀的难题(2.1)

作者: 1cdf2c6086fb | 来源:发表于2018-05-02 00:46 被阅读495次
    (1)黄袍加身

    之前说到,东汉中后期外戚把持朝政的现象非常突出,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内,前仆后继出现了六波人马,跟韭菜一样割不尽。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很简单,老刘家基因不好,皇帝这个当家人死得都太早——从第三代开始,皇帝都是清一色的短命鬼:章帝33岁,和帝27岁,殇帝2岁,安帝32岁,顺帝30岁,冲帝3岁,质帝9岁,桓帝36岁,灵帝34岁。

    皇帝死得早,继承者们也相应地多是清晨七八点钟的太阳:和帝即位时10岁,安帝13岁,顺帝11岁,冲帝2岁,质帝8岁,桓帝15岁,灵帝12岁。

    孤儿寡母处理这样一份大家业显然使不上劲,所以只能寻找白求恩。

    虽然有ABCDEFG各种方案,但外人毕竟可不靠,于是外戚闪亮登场。随着孤儿寡母现象被设置为循环播放,外戚专权也就紧随其后屡禁不止了。

    好,答案简洁完美,收工回家!

    ······


    网络图片

    当然,情况可能还是略微复杂一些的。

    要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我们有必要做一个时间上的纵向回顾——话说自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好吧,没必要回溯那么久远。

    新莽末年,天下大乱,起义军此起彼伏,绿林、赤眉、铜马、青犊等等不一而足,最终是绿林好汉们攻入长安建立了更始政权。

    不久,更始帝刘玄做了决定——以同宗的刘秀为朝廷特派员出使河北,去慰问河北的父老乡亲,史书上称为“镇慰州郡”,其实就是去收编地方势力,将他们纳入到新政权的红旗下。

    刘玄自有他的考量,但从一百多年后将要降生人世的诸葛大神的角度来看,这个决定糟糕的不能再糕了,毕竟你刚杀了人家的亲哥哥没多久。因此,当在河北做大做强后的刘秀宣布决裂时,刘玄说不定曾经为此哭昏在厕所。

    来到河北一年多后,刘秀前后消灭了反叛的王朗集团与若干支农民起义军,将更始政权的势力驱逐出了河北,随后又占领了十分富庶的河内郡,对于刘秀来说,这是个重大利好消息,占领河内常被拿来与刘邦据关中相提并论,认为是铸就其霸业的基石。

    更始三年的春天,又一个好消息向正在北伐燕代的刘秀传来——驻守在河内的寇恂、冯异大败来攻的更始军,取得温城大捷。于是,众将领决定喜上加喜,干件大事。

    第一个出头的人叫马武,他对刘秀说:

    “现在天下无主,即便是你让圣人重生,以孔子为相、孙子为将也是然并卵。大王你为人谦虚退让,这当然是好事,可宗庙社稷怎么办?所以,大王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刻返回蓟城,讨论当皇帝的事情。现在的情况是,主角都没定下来,你怎么能说自己是正面人物,而对方就是大反派呢?”

    简单一句话归纳:刘秀,国家和人民需要你!

    刘秀的第一反应是极度吃惊——是谁在讲这种话?拉出去枪毙十分钟都不为过。于是,第一次劝进就这样被终结了。

    过了一段不长的时间,当刘秀率领大军抵达中山时,武将们再次荷尔蒙涌现,他们共同给刘秀上了个奏章,内容围绕一个不想当裁缝的厨子不是个好司机的主题展开:

    “大王与您老哥一道扛起反莽的大旗,可惜神通不敌功德,胜利果实最终被资历更高的更始帝给窃取了,但他显然没这个能力。大王你一战昆阳,王莽崩溃,二战邯郸,北州自定,如今是三分天下有其二,跨州据土,带甲百万。无论是文治还是武功,都无人能及。

    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现在天命在您,大王再过度谦虚的话就是虚伪了。就算您不为自己着想,那也得替江山社稷、万民百姓思量一番哪!您就学个雷锋,当这个皇帝吧。”

    刘秀仍是呵呵。

    但群臣契而不舍。当人马从中山离开走到南平棘时,诸将又一次对刘秀展开了裁缝厨子与司机式的谈话。面对再一再二还再三的劝进,刘秀没有就这样从了,而是再一次摆了摆手——如今四面受敌,贼人还安稳地躺在家里看电视,突然称帝怎么合适?你们赶紧各找各妈去。

    一连三次的劝进,刘秀都严厉地拒绝了,而且态度看起来也很坚决,难道他只想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并没有称帝的野心吗?

    当然不是,实际上,南平棘劝进没多久,或者是一二十天,最多也不过是二个来月,在群臣第四次劝谏下,刘秀便正式给自己贴上了皇帝的标签,时间是在更始三年(25年)六月二十二日。

    所以,这整场就是一个秀,为的就是演完三请三辞的戏码?

    恐怕不能这么说。最简单的一点反证是,刘秀是在第四次被劝进的时候才决定要称帝的,早已满了所谓的三推之数。刘秀之所以对称帝的事一缓再缓,原因其实他已经清楚地表达过了——寇贼未平、四面受敌。

    北面的燕代仍盘桓着众多的农民起义军,西面关中有长安的更始政权与正西进的赤眉大军,南面的洛阳有更始的大司马朱鲔重兵坐镇,东面有割据睢阳的刘永,西南的巴蜀地区有称帝的公孙述,如此等等。

    在这种四面环敌的情况下,刘秀的上上策就是采取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降低曝光度,一心谋发展。而一旦称了帝,那就是把自己搁在了十万瓦的聚光灯下面,成为众矢之的。以刘秀小心谨慎的行事风格,他不愿冒这样的险。

    可世事岂能都遂人愿——即便他是位面之子?

    当第三次劝进失败后,众人相继离开营帐,唯有耿纯留了下来,随后他对刘秀说了一番掏心窝子的话:

    ”天下的士大夫撇下亲朋土地,跟大王您一块打仗,图啥?攀龙附凤是也。如今眼瞅着大业可得,上天也有所感应,可大王您却违背众人心意,不考虑称帝之事,我担心士大夫们会因此失望至极,甚至离您而去。人走了,想要再聚首就是难上加难了。“

    最后,他概括了一下自己的中心思想:”时不可留,众不可逆。“

    耿纯的意思很明确,你不能又要马儿跑而又不给马儿吃草,作为一个创业团队,要想留住人才,你必须要画大饼给期权。

    史书记载,听了这番言辞深切的话后,”光武深感,曰:吾将思之。“

    耿纯的利害分析触动了刘秀,使他猛然意识到,必须要给那些跟他一起打天下的武将们好好考虑下了,就这样即位问题被放在了刘秀的to-do list中,还是重要且紧急的那一类。

    作为生在的王莽时代的80后,刘秀这代人深受谶纬的影响,君权神授是普遍的共识,一个人要想称帝,没有老天爷降下来的“受命之符”,是谁都不会承认他的。因此,刘秀果断地做了一个梦,并把它讲给大臣听:

    “我昨天夜里梦见自己乘赤龙上了西天,醒来后,感到内心悸动。”

    话已经说的非常明白了,于是,一个名叫强华的人适时站了出来,此人是刘秀在太学里的室友。他取出了一个《赤伏符》,对刘秀群臣说出了内里的谶语——“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

    这道《赤伏符》从哪来的谁也不知道,不过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指出,刘秀应当立刻即位,而这正是上天的意思。于是,群臣便以此受命之符的名义,第四次上书劝进,这时,刘秀没再拒绝,更始三年六月在鄗城即位,改元建武。

    九百多年后,后周一位名叫赵匡胤的武将在率领大军北抗入侵的契丹时,行军途中突然被士兵们二话不说地穿上了黄袍,逼迫他登基称帝,这场被后人称为黄袍加身的事件,赵匡胤显然是事先知情的,说不定自己便是幕后总导演,故而所谓的被逼无奈、黄袍加身不过是场闹剧罢了。

    与之相对,马武等武将们对刘秀的多次劝进,从某种程度上讲却是带有一丝逼迫的意味,可以说,刘秀的登基恐怕才算是更正宗的黄袍加身了。

    而这种无力感,在他日后帝王生涯中仍会一再出现。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东汉帝国的崩溃 | 刘秀的难题(2.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rzf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