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阴阳之义配日月

作者: 陳_旭_東 | 来源:发表于2019-01-20 04:31 被阅读6次
    三十三、阴阳之义配日月

    眼见为实真的是一句不靠谱的话,比如《系辞》的「阴阳之义配日月」,从古至今,都理解为阴阳的意义与坎离二卦相匹配。一些大家妙笔生花,将这份意思渲染得活灵活现,摇曳多姿。

    因此就全部都上了眼睛的当,吃了轻信的亏。字面上的意思的简单附会,真的会辜负这句话:这句话非常不简单。

    这句话是整个《系辞》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就是从按照「数」与「象」来介绍卦,转变成用「二极」和「单极」来介绍卦。

    《系辞》实际上自始至终没有公开说明「八卦」到底是怎么来的,前边处心积虑将「因数设象」说得步步生莲,是在精心打造「数」与「象」的密切联系。这里忽然一个360º急转弯,不动声色地回到了「符号」的轨道,「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其实是另辟蹊径,换上另一套程序来重新说明「八卦」的创造过程,即「二极+单极=八卦」。

    至于八卦与这两种途径的实际关系,《系辞》没有直说,我们也不专门讨论,偶有涉及,另行补充。

    这里的「阴阳」与「易简之善配至德」的「易简」,说的其实是同一个东西,就是文明传承代码,历史上的符号是「一 --」,我们提出的符号是「一 二」。窗户纸一捅就破,「阴阳」和「易简」都说的是基本元素,反而是常识,至少易学家们不会陌生。基本元素的同质异名司空见惯,《系辞》本身除了「易简」、「阴阳」之外,先前还用过「天地」、「乾坤」,都说的是这两个代码,因场合差异、需要区别,而称谓不同。

    「之」在此处不是虚词,而是加的意思,而且是一个实体的动作,要形成八卦,就必须有这个加的动作。

    「义」,本义其实就是「假」,那个「义父」、「义肢」的「假」。而且它的来源,应该就是《系辞》的「阴阳之义」,可见历史上是有人读通了这句话的,可能是周朝以后因为政治正确而丢到了爪哇国。

    「阴阳之义」的「假」,就是假阴阳的意思。《系辞》这里将「一、二」这两个元素叫「阴阳」,将「二一、一二」这两个组合叫「义」,什么意思呢?就是「二一、一二」还是「阴阳」,但是却是假的阴阳,不是「道」。

    由单极发展到二极,就是由「道」发展到「四象」。按照元素而言,用符号来表达,就是「一、二」演进为「二一、一二」和「一一、二二」。前二者《系辞》统称为「义」,后二者为「善」。

    实至名归。因为「二一、一二」至今仍然还是称之为「阴阳」。《系辞》说它们是「义」,就是假的阴阳,理出何方?

    因为它们既然已经不是单极,就不再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道」。因此,它们虽然外延与阴阳相同,但是内涵却由单极进化为二极,本质与形式都不复旧观。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继续使用原来的阴阳的名称,骨子里不过是对「道」的名称的借用,所以这个「义」用的恰到好处,比「假」更到位,非常实在,并无不妥。

    「一一、二二」叫作善,同样大有玄机。《系辞》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存在诸多误解,以后会有专门的、详细的讨论,届时它们有一个更加醒目的名称,叫「生命三要素」。

    这句话所涉及的善和性,都只是「四象」与「八卦」的一半,动的半壁江山。这样的两分,其实从道开始就已经存在。

    就结构来说,「动静有常,刚柔断矣」的「刚柔」,「刚」就是「一一」,「柔」就是「二二」,合起来是「善」。

    同理,所谓的「阴阳之义」,就是字面上的阴阳加上义。即「二、一」+「一二、二一」。组成什么?就是「二一二」和「一二一」,即「坎」、「离」。

    《系辞》叫离坎为「日月」,无需解释。倒是《系辞》整个四句话里面出现的「巽震」和「离坎」的次序,需要留心两对卦的先后顺序,是不是有一些附加的、特别的含义。

    「阴阳之义」和「易简之善」,其实也就是从单极到二极,再成为三极的一个结构展示。其中,义是由阴阳「配」出来的,善是由易简「生」出来的;八卦则是由单极加二极直接叠加出来的。

    这个叠加同样是有顺序的。

    一方面有出场的次序。先有代码,再加上二极。就生成了三极,模仿的是元素组合的自然次序。

    另一方面,有位置的顺序。十分仔细就会发现,「阴阳之义」不受上下次序的影响,无论是先出场的排在上边,还是后出场的排在上边,结果都是一样的卦象,就是坎离二卦。

    但是到「易简之善」则此路不通。实际操作自然知道,易简只能排在上边,善只能排在下边,才能形成需要的卦象,就是艮兑二卦。我们用左右的次序代替古代的上下次序。情况完全相同。

    所以所谓的卦象排列,古时候是由下往上的提法,这又是一个明显的反证。

    至少到商朝的时候,上层社会还是普遍知道符号叠加这个道理的。因此才有了所谓的「文王重卦」的传说。

    如果历史上真的存在人为「重卦」,并以此创作《周易》,仅仅从理论存续的角度,的确是极具这种可能性的。不过这是邯郸学步。历史常常就是这样开玩笑,作弄后辈,误导人类,掩盖真相。

    如同数与卦的联系一样,符号与卦的联系,同样不能作为卦的来历的真实依据。换句话说,《系辞》所描述的这两种产生八卦的途径,都是一种场合说法,都是为了传承的需要而推演出来的「过程」。

    深层的背景在于,《易》本身只是对自然的模拟,而世界产生的过程是自然的存在,《易》仅仅在模仿这种存在。八卦产生的方法,同样只是世界产生的过程的效法,无论是「因数设象」的「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还是符号叠加的「阴阳之义」、「易简之善」,统统都是基于客观需要的人为设定,只存在是否合理的考量,而没有是否正确的质疑,因为它们是否正确,取决于是否符合世界生成的过程。这个过程只能模拟,无法实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十三、阴阳之义配日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jwt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