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作者: 劲风屠龙 | 来源:发表于2022-03-15 13:08 被阅读0次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这句话也出自《史记》,我是特别喜欢这句话!

它虽然不是什么大道理,但是是大道理的判定逻辑,废话咱就不说了,咱们直接翻译出来,大意如下:

人看水能够见到他的形象,看百姓就可以知道国家治理的是好是坏!

通过翻译的文字,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一个道理,一件事情干的怎么样需要通过它所展现的结果来判定的!重点当然是后半句,前半句算是起兴的作用!

一个没有好结果的行为是绝对不能说他们做好了的,思想的判定也是一样,脱离实际是虚假的,更是没有意义的!

有人会说过程更重要,或者说过程也一样重要!这里需要解释一下,结果本就是过程造就的延续,是因果的关系,他本就是一体,最终就是对过程的总结!

之所以在很多人的心理有过程和结果分离的表达思想,是因为他们根本不明白他们做的事情会有什么结果,他们活着的选择就如掷骰子一样,他们叫做“顺其自然”,其实他们哪里知道顺其自然是什么意思!

明了因果,也就是说知道自己短期或者长期以后的结果还能坦然看待的才是顺其自然。那些过一天是一天的人连自然都不知道是什么,那么哪里还有顺其自然的说法!

就如此句话表达的一样,人的所作所为怎么样通过他的结果就可以看出来,也就是过程决定结果,也可以说是因果不虚吧!

所以说一个外在条件充足的人不能有所建树,你就可以判定那人无能,就比如所谓“富不过三代”的那个三代一样,大多数是不成人的东西,因为败落多数几年就差不多了,一般延续不到下一代!

当然了,咱们也得搞清楚一点,并不是你没有建树就是无能,因为你可能只是没有别人的那些物质基础而已,尤其在这个时代很多这样的存在!

还得从这句话加强一下我的这个逻辑,如果如此了结,那么可能很多人会认为跑题,或者其他更怎么样的感觉······

“视民知治不”这句话一看就是统治者治啊,也的确出自关于商汤的文章,古时候他们可是拥有绝对资源的,治理不好就是他们的问题!

但是不可否认有些帝王是背锅的,其实在他们即位之时就已经不成样子了,那不是他败的,是他之前的帝王败的!

推局部到普遍,普通人的情况也可以像分析帝王家一样分析!

每一句话都有文章的其他部分作为背景,咱们虽然是单独解剖这一句话,可是绝不可忽略背景,否则就是断章取义,误人子弟!

解读准确就会普遍正确,断章取义就会让人觉得很明显的一会对一会不对!

相关文章

  •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这句话也出自《史记》,我是特别喜欢这句话! 它虽然不是什么大道理,但是是大道理的判定逻...

  • 书法: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伐之。汤曰:“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伊尹曰:“明哉!言能听,道乃进。君国子民,...

  • 每日一句——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人视水见形,是民知治不。 典出:司马迁《史记·殷本纪》 原典: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伐之。汤曰:“予有言:人视水...

  • 《敬民_1》2018-09-11

    个人备考学习使用 选自《习近平用典》——人民日报出版社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司马迁《史记·殷本纪第三》 含...

  • 《史记》初鉴 十二

    引:汤曰:“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南川子曰:是也!百姓如水,官家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引:言能...

  • 积累不在突发,在平时

    敬民篇 3/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否。 5/ 但愿苍生俱保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7/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

  • {哲思}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否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否”。 意思是:人们从水中可以看出自己的样子,通过观察民众的情况知道国家的治理是否清明。 这...

  • 嫁接

    商汤治国名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否。出自《史记•殷本纪》 这可以用来嫁接流行的主义,寻找文化的源头,然后...

  • 读《史记》卷三殷本纪第三(评史)

    南河沙读: 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伐之。汤曰:“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伊尹曰:“明哉!言能听,道乃进...

  • 另一个世界,另一种你‖读《镜子的疯》有感

    提起镜子,大多数人会想到唐太宗的“三镜论”,亦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对伊尹所说:“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rcy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