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特别馋,总跟妈妈要东西吃。只要家里没有的东西我都想吃。记得有一次看戏,从戏场出来我就要麻花,可是我磨叽了一路,我妈也没给我买。秋天,葵花籽下来了,我也缠着妈妈要她炒给我吃,可我妈就是不给我炒,她说,那是留着过年待客用的。每年腊月置办年货的时候,我都会嘱咐妈妈给我买点花生吃,就是那种炒现成的带壳花生,可是妈妈从不给我买,而是只买几斤花生米,那也是留着过年待客用的,总之,对于买来的所有东西我都是没有资格去吃的。没办法,花生米就花生米吧,有一次,我和弟弟实在馋得受不了,就躲在面袋后面偷吃生花生米,被妈妈抓住了,倒也没为难我们。在我的记忆中,我的愿望从来就没有实现过。学校附近有个小卖店,主人的女儿和我年龄相仿,我常看见她左手一根麻花,右手一瓶汽水,边走边吃,她胖胖的,吃得那个香啊,我就想,如果我家也开小卖店该多好啊!
慢慢的,我习惯了不张嘴,因为没用。但是美食的诱惑又让我忍不住,正常渠道得不到,就用非正常渠道——偷。妈妈经常给姥姥买饼干吃,她不许我们吃,饼干就放在姥姥的柜里,于是我就偷着吃。夏天有卖冰棍的,我从来吃不到,听说鸡蛋可以换冰棍,就偷了两个鸡蛋,在磨米场前边等着,可那天等了一下午,也没等到卖冰棍的,结果不知什么时候鸡蛋在我兜里还碎了,真可惜。
有一次,跟着妈妈上瓜地,那时候瓜还没熟,但我不管那个,偷着摘了一个,回来在厕所里悄悄吃了,扔了瓜蒂,后来妈妈上厕所发现了,她居然没有以为是我干的事,反而以为是邻居家的孩子,我暗自庆幸躲过一劫。
上五年级的时候,我的同桌特别爱吃糖,近墨者黑,受她的影响,我也想吃,怎么办呢?家里没有,偷不来。我突然想起爸爸的兜里有零花钱,而他又很粗心,从不查钱,偶尔拿点儿应该没问题。想好了就开始实施,每次我从他兜里只偷一毛钱,可以买八块糖。我为了不被家里发现,不敢自己买,找个嘴严实的小伙伴儿,让她给我买,然后给她一块,剩下的都进了我嘴里,还别说,这样居然天衣无缝,从来没被发现过。
二年级的时候,我有个同桌,忘了什么原因,我俩生气了,于是我就想报复她,偷了她一盒蜡笔,她都急哭了,报告了老师,最终也不了了之。我看着她哭了,心里特别高兴。我不知道当时小小年纪心理为什么那么阴暗。
有人说,那个年代物资匮乏,谁不馋呢?偷东西属于正常现象,但是我从来不这样安慰自己。因为弟弟就从来不偷,他的品行极好,从来没要过东西吃。这样的人怎肯跟我同流合污?我每次作案都是背着他,怕他发现跟妈妈告状,那我可就惨了。我妈最讨厌偷东西的孩子,她说这样的孩子长大了没出息,爱占便宜,好逸恶劳。
我的经历告诉人们,有些人其实没有表面看到那么好,包括自己的家人。比如我的那些恶习,我妈就不知道,在她心里,我一直是个品行端正的好孩子。人,尤其一个母亲,总愿意把自己的孩子想得很好,其实,那只是她的想象。因为爱,遮蔽了双眼。
小学的时候,我一直是个贪吃爱美的孩子,尽管我的虚荣心从来没被满足过,但是我的欲望一直在膨胀。直到上了初一,那是改变我个性的重要阶段。我第一次品尝到了读书的重要性。政治课上,有一篇艰苦朴素的课文,讲述老一辈革命家如何艰苦朴素的故事,看过之后,我当即被感动了。我后悔之前的所作所为,觉得自己太不懂事了,从此,"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我不要好吃的,不要新衣服,妈妈给我买我也阻止。简直不能想象,曾经我为了要一件毛衣哭了一下午。
直到现在,我仍然认为读书对我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它改变了我的思想,改变了我的习惯,改变了我的态度。读书,让我一天天变得好起来,它让我由一个坏孩子变成一个正常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有一点点"坏",最好的办法是读书,你起不到的作用,书可以做到。我,就是个实实在在的例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