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读书哲思
己身尚不由自主,何言问道——读庄子《缮性》

己身尚不由自主,何言问道——读庄子《缮性》

作者: 红叶问秋 | 来源:发表于2019-05-28 13:05 被阅读0次
开卷应有益

“缮性于俗,俗学以求复其初;滑欲于俗,思以求致其明;谓之蔽蒙之民。”善哉言也!

我们的传统文化讲修身养性,也有很多人在做,可是真正做得好的人少之又少,原因何在?我觉得这句话就给出了答案。所谓修身养性,修的是什么身?养的是什么性?道家言无为自然,儒家说天地浩然之气。既然是自然之性,又为什么需要养?因为人处于俗世之中也!俗者,欲也。故“缮性于俗”,缘木求鱼而已,而世人多为之。

“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知生而无以知为也,谓之以知养恬。知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性。”善哉言也!

世人都知道思考可以解决问题,获得答案,却不知道灵感的由来,这确实是大过失。如果有人知道不思而得,那就发现了灵感的源泉,也就会明白“以恬养知”不是欺人之语。“知生而无以知为”,这才是真的智者,才能不失其智。无为非不为也,不为要智何用?无为其实是不以智巧为,炫耀自己。这是贪天之功,终失其恬也!

“世丧道矣,道丧世矣。世与道交相丧也,道之人何由兴乎世(14),世亦何由兴乎道哉!道无以兴乎世,世无以兴乎道,虽圣人不在山林之中,其德隐矣。”善哉言也!

俗世多欲,故乱人之性。所以为道者多是修身养性。为道者若不养己浩然之气,那么必然为嗜欲流转,为情势所困。不过言乱者,也是表象。不是“世丧道”,也不是“道丧世”。反而庄子所谓的“丧”其实是道本身的表现,是顺天之命。只是世人多知逆来顺受,却不知道顺中有逆,故言“丧”。故后人有逆则成仙,顺则生人的说法。

“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发也。”善哉言也!

隐者,不是不问世事,而是不乱天行。所以在世人看来,似乎是无所作为。如果真的那样,也不会有张良韩信之流了。

“故曰:正己而已矣。乐全之谓得志......故曰,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善哉言也!

养己浩然之气,是为正己。离却贪痴迷恋,是为乐全。丧己于物,失性于俗。是为物所困,为俗所牵。己身尚不由自主,何言问道?

阅读原文

相关文章

  • 己身尚不由自主,何言问道——读庄子《缮性》

    “缮性于俗,俗学以求复其初;滑欲于俗,思以求致其明;谓之蔽蒙之民。”善哉言也! 我们的传统文化讲修身养性,也有很多...

  • 庄子——缮性

    缮性于俗,学以求复其初;滑欲于俗,思以求致其明;谓之蔽蒙之民。 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知生而无以知为也,谓之以知养...

  • 《庄子 缮性》

    缮性于俗学①,以求复其初;滑欲于俗思②,以求致其明③,谓之蔽蒙之民④。 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⑤。知生而无以知为也,...

  • 《庄子》缮性

    缮性于俗,俗学以求复其初;滑欲于俗,思以求致其明;谓之蔽蒙之民。 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知生而无以知为也,谓之以知...

  • 水润读书笔札 l 庄子 外篇  缮性

    《庄子·缮性》,庄子外篇的第️九篇,取篇首二字为篇名。缮性,修身养性的意思。提出透过内心的恬淡以涵养生命的智慧,回...

  • 《庄子》学习笔记77

    《庄子·缮性》前半部分,缮,shàn:修补,缮性可理解为陶冶性情。此篇的主要谈论该如何陶冶性情,中心思想是复古。 ...

  • 《庄子》心解(缮性)

    执着于用世俗的学问来修养身心,以求恢复人之初的纯真性情,用世俗间的思想来压制自身的欲望,以求达到思想的明澈,这就叫...

  • 《庄子》外篇 缮性 :以恬养知

    2022.01.10周一阴D10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D518 《庄子》外篇 缮性 本篇以义名篇,取开篇“缮...

  • 庄子不装(安读《庄子》第十六篇)

    外篇之九《缮性》 《缮性》共分三章,主旨是修治本性。 庄子认为人的本性原本是淳朴简单的,就是因为世俗的学问,把人的...

  • 《庄子》外篇卷9缮性诗解1知恬相养和理性出文饰灭质广博溺心

    《庄子》外篇卷9缮性诗解1知恬相养和理性出文饰灭质广博溺心 题文诗: 缮性俗学,以求复初;滑欲俗思,以求致明; 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己身尚不由自主,何言问道——读庄子《缮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lor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