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混沌大学国学文化哲思
道德经与经济学(二十四)

道德经与经济学(二十四)

作者: 林汉扬 | 来源:发表于2019-05-29 08:12 被阅读14次

    原文】

    企①者不立,跨②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

    踮起脚跟想要站得更加高一些反而会站立不稳;迈开大步想要阔步而行得更加快一些反而降低速度。过分自我表现的行为反而不能出人头地;过分自以为是的行为反而声誉不好;自我夸耀反而可能得不到功劳;自高自大反而不能够长久得到人们的尊重。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行为都是类似于剩饭赘瘤一样无用多余的东西。正是因为这些行为是令人厌恶的,所以得到广义价值规律法则的人是决不这样做。

    【注释】

    1、企:一本作“支”,意为举起脚跟,脚尖着地。

    2、跨:跃、越过,阔步而行。

    3、赘形:多余的形体,因饱食而使身上长出多余的肉。

    【笔者感悟】

    这一章与前面二十二章虽然有一些文字是反着说,好像有一点一样,但是还是有差别,二十二章虽然也有建议谦虚为人的意思,但主要是作为倾向于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的交往和利益关系,而这里则是着重于:教人应该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做事和脚踏实地、谦虚低调做人的建议。

    看到“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这一句话使我想起了一则叫做“拔苗助长”的故事,这是出之《孟子·公孙丑上》孟子对于公孙丑所说的一则故事:“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高一点,回到家还家里人夸口说:“今天累得精疲力尽,我帮助禾苗长高啦!’他的听说后,赶忙跑到田里去一看,禾苗却已经枯死了”。这个故事本来是孟子想对公孙丑说明一个“培养浩然之气”的原理:“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意思是说:“一定要培养它,不能停止下来;心里不能完全去忘记它,但也不能过分妄自助长它。”

    但是现实社会中许多人都在做类似于“拔苗助长”的事情,真正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却实在是太少啊。这其实就是劳动力的边际使用价值规律的朴素表达,劳动力的边际使用价值规律认为,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对象是有其自身的客观价值标准的,这个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对象可以是自然界之中的万事万物和人类社会,它们都有各自的发展、变化的客观广义价值标准和规律。这些广义价值标准和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只能认识它和利用它,但却不能强行违背它,如果强行违反它而光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办事情,虽然尽管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结果必然“好心办坏事”。所以,我们都应该以这个宋国农民为借鉴:所以,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应该思考一下,我们做这一件事情有没有违背广义价值规律?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比如,有人教育子女“望子成龙”过于心急;有人追求事业成功过于欲速而不达,这些都是“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的体现。

    “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则是教人为人处世应该谦虚低调做人的建议。

    老子认为一个真正具有远见的人,应该是能够比一般人看得更长远,他可以暂时放弃短期的代价最小利益最大的最优化程度‘利己目的’的实现,而采取追求为了自身长期的,更全面的发展的互惠多赢、帕累托改进或者利己利人、互惠互利的行为方式,暂时委屈自己个人的利益而表现为保全集体的整体利益的行为,从而同时也借助集体的整体力量来实现更加强大的大我。所以,老子认为“洼则盈”、“江海之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与经济学(二十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mos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