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著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余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
《世说新语》中这则故事说了陈寔去荀淑做客的情形。其中“六龙”引起我的兴趣,什么人敢称自己的孩子为龙?!还六龙!可是一查资料,傻眼了。
荀淑(83年~149年),字季和,颍川颍阴人,就是现在的河南许昌人。汉和帝至汉桓帝时人物,以品行高洁著称。有子八人,号八龙。
我没有看错吧?荀淑家有八龙!不止如此,孙子荀彧还是曹操手下著名的谋士。现在一家一个孩子都教不过来,荀淑有八个儿子还都成才,是怎么教育的?
翻遍了他的资料,也没有关于教育孩子的至理名言,只有一个个关于荀淑的事迹,最后我恍然大悟,原来他教育的法宝是八个字: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就拿这个故事来说吧,陈寔由于家境贫困,出门没有什么仆人跟从,只是让几个儿子驾车跟随。荀淑热情款待,虽然家境宽裕,但没有摆阔,也让自己家的孩子们招呼客人。有迎客的,有斟酒的,还有上菜的,他抱着孙子荀彧坐在膝盖上,两家人其乐融融边吃边聊。他教会了孩子们真诚待人不势利。
荀淑被推荐当官时上书,对当时大将军梁冀的专权统治直言不讳,结果得罪了梁冀,被贬官遣出京城。荀淑索性辞职不做官了,返回乡里和家人在一起,养蚕务农,怡情养性。他教会了孩子们忠义直言,不畏强权,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荀淑勤于治学,采桑种田,产业不断扩大,渐渐富甲一方。富了以后荀淑也没有趾高气扬看不起人,相反他总是热心地接济有困难的乡邻和亲戚,给他们送去钱、粮、衣物救急。他教会了孩子们扶困济贫、热心助人。
荀淑的八个儿子分别是:荀俭、荀绲、荀靖、荀焘、荀汪、荀爽、荀肃、荀旉,他们都是品行高洁,学识渊博的名士,有厚德载物扬名一方的,有当县长一心为民的,还有为了国家大计谋害奸臣舍身取义的,都继承了父亲的刚正不阿、豁达仁厚的品质。
建和三年,荀淑去世,享年六十七岁。周围乡邻都被他的德行所感动,纷纷出资为他修建祠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