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姑衰老了很多,曾经风风火火的性格,终于被生活打败,说话时眼里满是沧桑,对一切事情再也不敢轻易下结论。曾经的自信,往日的倔强,不知道什么时候都在她身上消失的无影无踪。
她说话的语速放慢了很多,也不再咄咄逼人。是的,大姑跌跌撞撞地走来,都已经七十多岁了。不再是曾经那个声音洪亮,做事果断,甚至有点霸气十足的大姑了。
祖孙01
让大姑操碎心的是她的孙子小强。小强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在一个小饭店里做厨工。年龄小,人老实,又没出过远门。大姑整天担心他的衣食冷暖,担心他和同事处的怎么样,有没有受欺负。
这个孙子,是他一手带大的,名为婆孙,情同母子。小强从三岁起,就由大姑抚养。那时大姑年纪还不大,精力正旺,加上她霸气外露的性格,大家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除了大姑,就没有合适的人来抚养小强了。
小强的爸爸妈妈,也就是我的表哥表嫂,在小强还不到三岁时就离婚了。离婚的理由,现在已经记不清了,但在当时民风尚未完全开放的年代,农村夫妇离婚也算是比较稀奇的事情了。
在表哥表嫂离婚这件事情上,据说大姑并没有给予充分的调和或阻止挽留。有人说,大姑支持了表哥的决定,或者有怂恿之嫌。
大姑的为人,我们是清楚的,并没有坏心思,但就是性格有点霸道,家里的什么事都想自己说了算。大姑父为人比较开明,一直忍让着。至少公开场合,从没有反对和否决过大姑,表面上也算是和谐和睦吧。
当然事实上,所有的亲戚朋友,甚至村人都知道,大姑父生活的也很憋屈。毕竟女人当家,特别是在那个年代的农村,总显得有点别扭。至少,在村里面,多多少少会引来一些嘲笑。
如果女人为人通明事理,处事深明大义,倒也罢了。家里最终还是会被村人所接受,无非男人抬不起头而已。但如果女人本身是目光短浅,发长识短那种女人,那家里种种事情的处理就会荒谬可笑,最后沦为笑柄。这当然是现在长期在城市生活的人无法理解的。
城市生活,家家生疏,各人过各人的生活,互不影响,互不干涉,当然也很少齐心协力去办什么事。农村多为同姓同族聚居,兄弟叔侄关系是家族的纽带。男人当家,格局就会高一点,更注重族里的公事公义,女人则不一定。因此,传统农村特别讲究有什么大事,需家家户户出力。户主出头,女人就不能算数。
大姑当家,在有些事情上是得到村里的认可的。因为她也算是通情达理,深明大义之人,处理小家和家族之间的关系时,也有魄力有见识。这也就是大姑父一直忍让的原因。
但在表哥表嫂离婚这个事情上,村里面的非议,主要集中于表嫂并无过于出格的错误,只是家庭小矛盾而已,何况已经有了小孩。
村人对大姑的质疑,不能说是凭空而谈。至少,她在家中具有对儿子的绝对影响权,但她放任了儿子儿媳的离婚,或者说鼓励了儿子对儿媳的抛弃。
乡村02
不久,大姑就张罗着给表哥又找了一个媳妇,用大姑的话说“还是一个大姑娘哩”。
婚礼办的很高调,沾亲带故的亲朋都来捧场,表哥容光焕发,自信满满,新娶的表嫂举止大方,仪容得体,可谓是新人新面新气象,好一派热闹景象。
当然,这种热闹下也有落寞与担心。还不懂事的小强,那天就被带到了邻居家,他照样玩的很高兴。
有人逗他,“小强,今天谁结婚呢?”
小强用稚嫩的声音答道,“我爸爸”。大人们一阵哄笑,他有点不知所措。
“以后你把新娘子叫什么呢?”
“叫妈妈”。
“哈哈哈哈”,大人们笑得更热闹了。
这些逗乐子的人,到了婚礼宴席上,便窃窃私语地,把刚才小孩的话私底下传播开来了。
这个乐子,比起桌上的鸡鸭鱼肉,更让参加婚宴的大姨大婶大妈大嫂们兴奋。有人就说,小孩哪懂这些话,肯定是家里大人教的。其矛头直指大姑。
也有人以关心为名目,私下问大姑小强以后怎么办呢。
大姑说,“结婚之前都和新媳妇讲好了。她将视同己出,好好抚养。”
“那以后怎么叫呢?”
“叫妈啊”。大姑想都没想,就回答了。
问话的人脸上拂过一丝满足的诡笑。一闪而过后,很快就露出一张担心的脸,那以后他两口子自己有了小孩,小强怎么办呢?
“这个……,”大姑迟疑了一下。苦笑道,“也都和他们说好了,他们会平等相待,一视同仁的”。问话的人,还要问。
大姑劝他赶紧入席吃饭,不然好吃的鸡鸭鱼肉都被别人吃光了。
问话的人才恍然大悟般入席,狼吞虎咽般吃了起来。当然,吃了一半,她又开始了路边社的报道。
乡宴03
新婚初期,表嫂对小强还是挺不错的。聪明的表嫂懂得,她在表哥家的生活才刚刚开始,而他对小强的态度,不仅是众人关注的焦点,而且可能直接决定了她在家里、村里的口碑。
小两口甜甜蜜蜜,小强也不知世事的沉浸在这幸福快乐中。
大姑老两口既为这个小家庭的其乐融融感到高兴,又担心这是短暂的幻影。
“如果,如果他们生了小孩,小强该怎么办呢?”老两口经常在夜里琢磨这个事情。
他们的担心不是多余的。自古到今,这样的事情多了去了,“己出”和“非己出”肯定不一样,特别是“非己出”遇上“己出”。这无关道德,只是人性使然。村人或许不知道那么多历史典故,但十里八乡的故事听多了,也早已让他们精通人情世故,甚至有时变成了一种生活的哲学。
很快,表嫂就怀孕了。此后,小强不合时宜的出现,最能同时挑动好几个人敏感的心和脆弱的神经。其中故事,即使不说,也可以想象的到。
深思熟虑之后,大姑两口子接过了抚养小强的担子。那时候,大姑已经五十好几了,大姑父都已经六十了。
这么小的一个小孩,什么时候才能抚养成人呢?关键谁能在他成人的路上给他指点迷津,做他坚实的后盾,弥补他缺失的温情呢?大姑老两口显然做不到这些。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凭自己的辛苦,抚养他长大。
他们内心深处,寄希望于表哥表嫂能生一个女孩。重男轻女的年代,女孩或许会分的较少的爱,让表哥表嫂将一定的精力和爱辐射到小强身上。
老两口并不指望小强能在表哥表嫂的手心心里长大,只是希望他不要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多余人。然而,事实是,表嫂很争气地生下了一个男孩。这就意味着,小强的境遇基本已定,无可更改。
事实也验证了他们的担心,表哥表嫂不可能再有精力管小强了。老两口在一声叹息后,不再抱有任何希望,这一下就是十五年的付出。
期间,祖孙三人几乎无人问津。因为一胎之后,表嫂又为表哥生了个二胎,还是个儿子。在重男轻女的农村,多子多福,添孙添寿。这一下加小强,有三个儿孙子,对于老人来讲,本该十分高兴。但对大姑老两口而言,高兴只是一时的,也是表层的,内心深处却是更加的担忧。
背影04
磕磕碰碰中,表嫂终于对小强一点也不闻不问了。甚至表哥,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精力全在两个小儿子身上,对于小强,不能说漠不关心,实际也差不多吧。
大姑和姑父以过花甲之躯,种菜卖菜,养鸡养猪,供小强读书。
小强性格内向腼腆,由于特殊的家庭关系,又十分敏感自卑。当然,也有很突出的一个有点,就是长的精神麻利,标准小鲜肉一枚。
大姑和姑父还是给予他很大的期望,全力供他读书,但小孩成绩一般。初升高,就勉勉强强上了镇里的高中,高一都没读完,就死活不去上了,叫嚷着要出去打工。
大姑催他去上学,小强铁了心不去。小强要出去打工,大姑嫌他太小,不让出去。他就这样在家里一天无所事事,还时不时地和老两口顶个小嘴,游手好闲的迹象日渐明显。
大姑没有办法,在他辍学一年以后,托亲戚给他在外找了个餐馆的活。
日子就这样跌跌撞撞地往前走,小强出去了,老两口清闲了不少,似乎过回了老年人应该有的生活。但心却没少操一点,怕小孩在外面吃亏,也怕小孩在外面闯祸。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小强往日和家里疏于联系,但这次却通了一次很长的电话。
绕来绕去,说想要点钱。老两口神经高度紧绷,这孩子在外打工一年,钱没往家寄回一毛,反而伸手要钱。
终于架不住爷爷奶奶的催问,小强说出了一个足以让老两口目瞪口呆的事:他和一个小姑娘好上了,并且小姑娘已经怀孕。最接受不了的是,这小姑娘还比他大。
大姑当即就在电话里叫嚷了起来,又哭又喊,让他们断了来往,如何如何。小强只是生硬地说,我们商量好了,要结婚了。
少年05
大姑还是去找了一趟小强,姑父怎么拦都拦不住。姑父的意思简单明了,二十岁的孩子了,已经成年。又是孙子,作为爷爷奶奶的责任算是尽到了,何必过多干预小孩的生活呢。
大姑是要强的人,总觉得小强还小,又找个比自己大的女人,肯定是被人骗了,准备去讨说法,谁的劝都不听。
她到小强上班的餐馆去大吵大闹,最后小强和那小对象双双被解雇。姑娘一气之下,跑回娘家,小强也撂下奶奶不管,和姑娘跑回她家去了。
而且最伤人的是,小强说了一句话,让大姑一下瘫软在地,“十几年前,你把我妈赶出家门,现在你又想拆散我们的小家庭,你怎么这么狠心,是谁碍着你什么事了?”
大姑丝毫没有心理准备,好半天才说出话来,“我这十几年含辛茹苦是养大个白眼狼啊。”
“你是自作自受,如果不是你让我没了妈,我也不至于到今天,十几年你知道我是怎么过的吗。这次我和对象的事,不能由了你。”
大姑那天精神奔溃,踉踉跄跄地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坐上了回家的车。故事很快在村里传开了,说什么的都有。
大姑父为了这事,和大姑发了一次从未有过的大火,他说,“这么几十年,你事事出头,家里家外事事由你,你倒是弄好也行啊。凡事弄不好还谁的劝都不听,我忍让了一辈子,跟上你让村里人戳了一辈子脊梁骨,你好歹是听我一回啊。现在搞得儿子怨恨,媳妇不理,孙子记仇,村人非议,里里外外都不是人。老了老了,辛苦一辈子,还活成了孤家寡人”。七十多岁的姑父,老泪纵横,自此一病不起。
姑父不久就离开了人世,自那发病后,就没正眼看过大姑,应该是伤透了心。据说弥留之际,眼睛睁的大大的,姑姑凑近问了一句,“他爹,你还有啥放心不下的?”。
姑父倔强的摇了摇头,用手指了指门外,两滴眼泪滚落下来。
姑父送葬那天,小强也回来了,见到表哥和姑姑并没有说多余的话,只是在灵堂里对着姑父哭了好半天。声音里满是委屈与冤枉,悲伤与压抑,即使旁人听了都会侧目,谁知道小孩心里究竟压抑了多少事啊。而料理完姑父的后事,姑姑就像被抽走了魂一样,整日无精打采。
临走时,小强给姑姑了一点钱,说后面有时间会来看她。后来据说,他已经入赘了那姑娘家。当然,他也会隔三差五地来看奶奶,偶尔也会去看看表哥和表嫂,并到姑父的坟头去磕个头。
小强倔强而少言,他的出现总会在很多人心里拉开一道伤口,然后引来村人的一声叹息。
惆怅如今,大姑更老了,她常常坐在自家屋檐下,喃喃自语道,“怎么好好的一个家,掌着掌着,就散了,就散了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