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因为孩子高中上了寄宿学校,一周只回来一次,平时我上班也忙,跟我住了十几年的老母亲,突然就闲了下来,那天突然说:要不我回老家去吧,在这也没什么事...
在老人眼里,总是惦记着能为孩子做点什么,才能证明自己还没老,或者说自己还是有用的吧。
我总说,现在家里也没什么事,养好自己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早上出去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她说,我在家里扫地拖地就是运动,在我的一再劝说下,终于用起了扫地机器人,但也还是点不乐意。
以前我也总不能理解,妈妈为什么总爱把家里的旧衣服反反复复的改,做个坐垫,做个抱枕,家里没有缝纫机,都是手工一针一针地缝,她眼睛也不好,颈椎也不好,虽然妈妈的手艺是一流的,但毕竟是破布剩衣,摆在家里有点不搭,现在有点懂了,她也要找点事情做的。
老一辈儿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孩子,在他们的生命里,或许孩子就是他们人生的意义价值。
2
昨天看到一个小视频,是一个外国人在凌晨3点采访街头路人的一段记录,其中有一位建筑工人的回答让我特别有感触。
别人说人生意义无非就是吃喝玩乐、过好生活,他说这是一个终极问题,地球上70亿人可能会有70亿种答案,没有对错,人生的意义都是相对而言的,能结合自己的能力、环境尽量地去满足自我就行了。
当被问道你觉得最幸福的事是什么时,他说让他觉得最幸福的是这个月老板能按时给我发工资,然后我给家里人买些他们喜欢吃的,比如妈妈喜欢吃猪蹄,女儿喜欢吃烤鸭,我就都买点,我喜欢白酒,也买一瓶白酒,我满足了家里所有人的喜欢,这种小确幸就让人很幸福。
如果让他和二十年前的自己说一句话会说什么时?他说,我要谢谢我自己,因为我一直在努力,我在竭尽全力多挣一些钱,想得到社会给我应属于我的回报,如果得不到,也没有什么遗憾,只能说是我能力不够,这个社会本来就是丛林法则,如果是我能力不够我也认了,但是我不悲哀。
3
,时长
假期看了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被讨厌的勇气》,这是早就慕名但一直未打开的书,书以对话的形式(有点像古希腊苏格拉底的辩论场面),书中的哲人向本打算一争高下的年轻人娓娓道来,有关心理学“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关于“自卑”、“价值”、“自由”、“幸福”等的观点。
年轻人觉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得到别人的认可,这样自己才能消除自卑感,增加自信心,才能体会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哲人说:每个人都首先是自己,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自己的价值只和自己有关,和别人无关,无论这人离你多么近或多么远,人的价值在于不断地超越自我,也和别人无关,存在即有价值。
视频中的这位大哥,显然很明白,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但是活得很豁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
感觉假期的这几天,我提前体验了一把退休生活,每天一半的时间读书改书码字,一半的时间洗衣做饭收拾家,做自己喜爱的,做家人喜爱的,都是我能感受到的小确幸。
唯一就是写文章太慢,每天晚上赶稿,从选题、素材、写文、排版、发送至少两个多小时才能搞定,就像视频中大哥说的,做什么不辛苦?慢慢来吧。
让我开心的还有,70岁的老母亲也开始有了转变,前天也说打算去珠海呆段时间,和老姐姐唠唠嗑也养养身体。还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画画,每天沉迷之中,用她的原话是只要一画画就忘了一切烦恼,用咱们的话来表述,就是找到了心流的感觉。是的,人的一生总要为自己活一次!
让我想起了,贾平凹先生在《五十大话》中写的一段话:
人的一生到底能做什么事情呢?当五十岁的时候,你会明白,人的一生干不了几样事情,而所干的事情都是在寻找自己的位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