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在公号发文《看见水阁,想起金庸》,一篇纯属推想、姑妄言之的游戏之作。其实是怀着“有枣一棍子,没枣一棒子”的心态,希冀或可抛砖引玉,说不定隔壁袁花的金庸先生与通元真会有些渊源,那也可给我们这秦溪古镇添点文化的底气。
万没想到,前几天竟然收到了我的一位热心读者、长辈朋友、在外地工作的通元人王今扬先生的微信。今扬先生说,金庸先生少年时确实来过通元,游春、看灯会,不止一次,而且就住在他家。
此中原委,不能不先从王今扬先生的家世说起了。王先生祖籍通元,国药业世家。《通元镇志》记载,镇上国药店最老当数王福先堂药号,创始于清道光年间。民国后期王福先堂分设“先记”、“汉记”,分别由王今扬先生的父亲王隐如、叔父王涵如经营。
王隐如先生虽承祖业,但在骨子里仍是一个典型的旧时代文人,于生意上不甚着意,崇尚的却是淡泊田园,“种花养鱼欢乐事,读书识布吉祥声”。他国学底子深厚,曾是上世纪三十年代通元最早铅印刊物《秦溪月报》编辑与主要撰稿人、通元“阅报社”的创始人、镇教育基金保管委员会主任委员,甚至一度弃商从教,被聘至海宁新昌小学任校长。
朱近芝(前排左二)王隐如的夫人朱近芝,海宁袁花人,她三十年代初杭州女中毕业后,曾在袁花龙山学堂、海宁新昌小学、澉浦北湖小学、通元镇中心国民学校等多所学校任教。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书剑恩仇录》、《射雕英雄传》等金庸小说与电视剧火遍全国时,据王今扬先生回忆,他母亲感慨万分,曾多次言及金庸。
“真想不到啊,当年我在袁花教书时,还教过良镛呢!”
“良镛少年时便显才气出众,小小年纪谈古论今、口若悬河,讲起侠客故事来更是眉飞色舞,一边还会比划招式哪!”
“后来,良镛曾两次来通元,看灯会、春游踏青。一次是与家人同来,另有一次是和你汉章哥一起来的,就住在我们家里。晚上看灯会,白天两孩子跳跳蹦蹦,东到宁海寺西到环桥,把通元玩了个遍。”
这里又牵涉到另一个人,王今扬先生袁花的姨表哥,陈汉章了。
(感谢王今扬先生提供素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