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艺术之家艺海
从缺笔字里看封建社会的避讳制度

从缺笔字里看封建社会的避讳制度

作者: 門吉师爷 | 来源:发表于2019-01-08 20:24 被阅读18次
·风月无边·

练习书法的人,常常会发现碑帖中有些字缺少笔画。缺笔字不是笔误,而是封建社会避讳制度下有意为之的一种特别写法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避讳,意思是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以表尊重。 《公羊传·闵公元年》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是古代避讳的一条总原则。

避讳的方法很多,主要用同义字或义近字代替,如秦始皇名正,秦代避讳“正”,因此,用“端”代替“正”。比如,把“正月”改为“端月”。用同音字或音近字代替,如清圣祖名玄烨,清代人便以"元"代替"玄",以"煜"代替"烨"。写字缺笔画,如唐太宗名李世民,唐代人就把"世"字写成近似"廿"字,少写两笔。拆字避讳,如五代晋君主是石敬瑭,姓敬的人便改姓文。删字避讳,如南朝齐开国叫萧道成,一个叫萧道渊的人便把名字将"道"去掉,改为萧渊。用形似字代替,如五代后周君主名郭威,一个叫郭彦威的人就用"成"代替"威",改名为郭彦成。改读避讳法,孔子名丘,过去读书人把“丘”读成mou,实际上是用“某”的读音。增加偏旁构成新字避讳,如为了避孔子的讳,凡是"丘"作地名或姓氏,一律改为"邱",读qi,以与孔子名讳区别。

还有一种叫"家讳",即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与别人交往时应避对方的长辈之讳,否则极为失礼。唐代诗人李贺之父晋,"晋"与“进”同音,故李贺一生不能举进士。

在古今名人的题墨中,也有一些缺笔的情况,一般是书家为让其意义深刻,意趣盎然而特意为之,与避讳无关。

山东曲阜孔府大门上有副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富"字上头就少了一点,这是清代名臣纪晓岚写的,取:"富贵无顶"之意。明代才子唐伯虎登岳阳楼,用笔在楼上写"虫二"二字,寓意"风月无边"之意。郭沫若为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展览馆的题匾,"国"字少了一点。是因为郭沫若先生为洪秀全没有继续进军,致使"天国"不完整而深感惋惜。

当今社会虽然没有了这么严苛的避讳制度,但日常生活中,还是有些礼仪上的避讳,这些都是为了表达吉利的意愿。


·欢迎关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缺笔字里看封建社会的避讳制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rab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