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名句对于高考学生来说,就像女孩子的化妆品,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如果我们能将这些“化妆品”用在自己写的文章上,让文章光彩夺目起来,又岂会担心阅卷老师不喜欢我们的文章呢?
说理时,合理地引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文章说服力便能大增;描景时,巧妙地嵌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文章便顿时生色不少;抒情时,恰当地借用“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文章感染力一下子就截然不同了。
实际上,许多聪明的考生早就懂得这样做了。
2001 年的全国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如黑马一般横空出世,富有文化底蕴的作文逐渐成为新宠,深得阅卷老师的欢心。此后,在高考作文中,文化作文比例大幅上升,且得分明显高于一般文章,这从满分、高分作文的比例上就可窥见一斑。
2004 年重庆市高考六篇满分作文,有五篇均为文化作文, 2005 年四川省五篇高考满分作文均为文化作文,2011 年广西甚至又出现了用文言写作、运用的材料也全是古人事迹的高考满分作文……近几年,高考此类作文出现得更多了。
一线高中名师梁敏静老师从事语文教学16年,十分热爱古诗词文化,为了帮助广大学子摆脱作文压力,提高语文成绩,她仔细编写了一套书籍——《这样学古诗词最有效》。
这是一套完全为高中生量身打造的实用性很强的课外阅读书籍。
梁敏静老师精心挑选了120多首古诗词名篇,结合高考要求和学子们的实际情况,仔细品味脍炙人口的名句,借助满分作文案例,传授运用名句的技巧,内容丰富实用,同学们若能细细品读,用心揣摩,一来能提高自己的古诗词素养,二来能提高写作水平,有效地提高语文成绩,再不用为高考担忧。
诗词到底该如何运用到写作中去呢?有实例为证:
立志诗
致酒行〔唐〕李贺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我飘零落魄、潦倒困顿,只好借酒消愁,主人却举杯来祝我身体健康。我跟他说汉武帝时的主父偃,向西入关见卫青将军以谋官职,资用匮乏困居异乡许久都不回家,家人盼他回来都把门前的杨柳折断了,我现在的情形跟他差不多。主人却说:我听说当年马周客居新丰时,天荒地老无人赏识,后来只凭纸上几行文字,直接去请求皇上赐给恩泽(官职)。我一直以来魂魄迷失无法招回,如今听主人这么一说,我茅塞顿开,犹如雄鸡一叫,天下大亮。少年人应当壮志凌云,老是这样消沉独坐,唉声叹气,谁会来怜惜你呢?
名句: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2011年江苏高考作文题
以《拒绝平庸》为题作文,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平庸便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世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拒绝平庸》——江苏高考满分作文
海燕拒绝平庸,它不安享于温暖的小窝,在暴风雨中任意穿梭;雄鹰拒绝平庸,它不栖息于安全的枝头,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飞翔;蜡梅拒绝平庸,它不祈求阳光的呵护,在寒冷的冬天毅然绽放。
梁老师
从自然物说起,形象生动,紧扣作文题,而且运用排比手法,整齐有气势。
正是有了这些生灵拒绝平庸的精神,才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世界。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如此豪迈又带有些叛逆精神的诗句也只能出自那诗仙之手了。李白没有和那些平庸之人一样,迎合上司,讨好权贵,阿谀奉承,出卖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他看不惯统治阶级内部的腐朽和没落,于是便“仰天大笑出门去”,发出了“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感叹。
此后他游历名山大川,留下了千余篇佳作。“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名句至今仍被传诵。李白拒绝平庸,他选择了一条自己的路,铸就了自己多彩辉煌的人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此闲适安逸的田园生活也只有陶渊明的诗句中才寻得见。晋朝,一个疯狂的朝代,八王之乱,乱到天昏地暗。陶渊明在宦海之中浮浮沉沉十几年,他倦了,累了,他不想与那些平庸的人同流合污,因为那些做法违背了他内心的向往与原则,会让他丧失自己的人格与尊严,于是他决定归隐,在静谧的田园生活中去寻找藏于浊世的清流。在乡村的日子真是好啊,“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自己种植,自己收获,还能时不时地去桃源看看落英缤纷的美景。陶渊明拒绝平庸,拒绝世俗的理念,在田园生活中完成了对自己灵魂的洗礼。
梁老师
以上详举两个古代典例,并恰当引入相关诗句,既有说服力又显文采。需指出的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两句是李白接到入京诏书时,告别家人兴冲冲赶去京城时写的豪迈自信之话,用在这里不合适,不过考场作文有些不足可以理解。
还有“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的李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他们也都拒绝了平庸。正因为有这么多人拒绝平庸,我们的社会才得以不断进步,越来越美好。
梁老师
此段略举三例,还同时引入相关名句,既丰富文章内容,也增强了说服力。
小草甘于平庸,于是它只能默默地生长,没人在意它的感受;野花甘于平庸,于是它只能成为万紫千红中极其渺小的一朵,无人留意它的存在;绿叶甘于平庸,于是它只能给花作陪衬,没人注意它的牺牲与奉献。
梁老师
此段宕开一笔,将自然物信手拈来,从反面辅助证明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增添了文章的形象性和趣味性。
人们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家庭,平凡不可避免,但我们一定选择一条拒绝平庸的路。当我们踏上这条路时,我们的创造心,进取心将全部调动起来,保持自己高尚的节操,坚持自己的原则,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目标。在人生的路上恣意挥洒自己的豪迈,拥有的便是一个不平庸的辉煌的人生。
梁老师
当确立了文章的中心观点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搜集可证明观点的材料(论据)了。一篇八九百字的议论文至少要有三个详例(一两百字独立成段的具体事例)才有说服力,或者两个详例再加几个略举(排举)的事例,如此文开篇扣题而入,从自然物说起,整齐生动,开头就能让人眼前一亮。中间的论证所举的事例都很典型有力,而且每个详例都由相关名句引出,详举后的排举也都引入相关名句,不但说服力强,而且增添了文章的文采和文化底蕴。
本文节选自《这样学古诗词最有效》。
内容简介
“这样学古诗词”系列丛书,分为《古诗词名句里的修与养》、《古诗词名句里的学与思》、《古诗词名句里的情与景》三册,分别从品性修养、求学思考、抒情绘景三个角度,展现古诗词名句的意境和魅力,以及如何以有效的方式运用这些诗句。
通过阅读本书,既可以帮助同学们丰富古典文学的阅读量,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积累更多的古诗词名句和古代人物素材,又可以帮助同学们学会把古诗词名句和古代人物素材运用到写作中去,以期达到读写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大大提高同学们的诗词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可以说,本书完全是为高中生量身打造的实用性很强的课外阅读书籍。
作者简介
梁敏静,师范院校本科毕业,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名校——钦州市第二中学的高中语文教师,已有 16 年的高中语文教学经历。著有 43 万字的长篇校园小说《牵牛花美女班主任》。
媒体评论
熟读古典诗词,传承中华文化,滋养青春心灵;阅读写作结合,丰富生活内涵,笔下自然生辉。
——广西师范大学教授、全国高考广西语文学科评卷组资深组长、“考试研究专家” 黄麟生
学以致用是我们的教育传统。将诗词融进文章是“用”,将诗词融入灵魂更是“用”。读者从第1个“用”迈入第2个“用”,方不辜负编著者的一番苦心。
——北京四中语文组骨干教师、2013年北京市文科状元班主任 陈年年
虽然近年来高考作文更多强调思辨和理性,但将辞韵优美的古诗词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梁敏静等老师编写的这套接地气的作品,一定可以给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带来启发和帮助。
——江西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程林森
网友评论